熊千其
摘 要:防雷減災管理工作是《氣象法》和《氣象災害防御條例》等法律法規賦予各級氣象主管機構的管理職責,依法履行雷電災害防御工作的組織管理職責,對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強防雷工作,強化防雷社會管理,有效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我省防雷減災事業科學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文章對防雷減災社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進行了思考,對進一步加強防雷減災社會管理工作提出了幾點對策,旨在強化防雷減災各項工作,有效減少防雷安全隱患,不斷規范防雷減災社會管理。
關鍵詞:防雷;社會;管理;思考
近年來,防雷減災社會管理法規體系不斷健全、防雷安全社會監管力度不斷得到增強、防雷技術服務能力不斷得到提升,各級氣象主管機構較好地履行了防雷減災社會管理職能,有效提升了防雷減災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穩定和諧發展的能力,防雷減災工作成效顯著。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對防雷減災社會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當前防雷減災社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有必要探索出好的措施來應對防雷減災工作帶來的挑戰,促進防雷減災事業發展。
1 當前防雷減災社會管理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各級氣象主管機構不斷加大防雷減災社會管理力度,防雷規范性建設取得了一定進展,防雷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群眾對防雷安全的需求相比,當前防雷減災社會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集中表現在:一是對防雷減災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還不足,部分企事業單位對防雷減災工作認識不足,存在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一些高新開發區、工業園區成為防雷安全工作的盲區;二是防雷減災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部分建設項目防雷安全設施“三同時”制度執行不到位,未按規定開展雷擊風險評估,防雷裝置設計未經審核就交付施工,未經驗收就交付使用,一些不合格防雷裝置擅自投入使用,使防雷裝置成了“引雷”裝置;三是防雷減災重點單位、重要場所設施不齊全,據不完全統計,建筑物內80%的配電系統、電梯機房、電腦設備、程控交換機、消防監控設備等均無防感應雷裝置;四是防雷減災設施安全檢測覆蓋面不高,大部分住宅小區防雷設施投入使用后無人管理,多年未按國家法律法規和防雷標準進行防雷安全檢測;五是中小學校、農村防雷減災工作相對比較薄弱,部分市、縣對學校、農村防雷工作重視程度不夠,組織機構還不健全,防雷安全設施不到位,防雷安全意識淡薄。
2 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針對當前防雷減災社會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可知防雷減災社會管理工作形勢不容樂觀,為積極探索防雷減災社會管理新舉措,有效降低雷電災害帶來的損失,筆者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主要原因有:
2.1 防雷減災社會管理監管不到位。防雷減災主管部門對社會管理工作認識不到位,對如何履行管理職責還存在疑問,使得個別企業存在無防雷工程專業資質、超資質或者資質證已失效從事防雷工程業務,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行政許可職能履行不到位,存在不進行設計審核就擅自施工、不進行竣工驗收擅自投入使用現象;部分單位防雷行政執法的程序不規范,執法力度不夠,影響防雷減災行政執法的效果,影響防雷減災管理部門的社會形象。
2.2 社會防雷減災意識還比較淡薄。社會公眾對雷電災害及防雷減災認識不足,有的還存在著較大的誤區,由于防雷減災社會管理職能仍然滯后于防雷減災事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也造成社會公眾對防雷減災工作的法律意識很淡漠,導致出現了防雷減災部門開展防雷裝置安全檢測、雷電災害調查鑒定等工作時不配合甚至拒絕等現象。
2.3 防雷減災技術服務還不夠規范。由于防雷減災社會管理業務考核體系不夠完善,在科技引領、技術研發和標準制定方面比較薄弱,尚未建立一整套的防雷減災社會管理和技術服務管理辦法,防雷減災技術服務設備不全、陳舊、維護不善,使得防雷技術服務不全面、不到位、不規范現象時有發生。
2.4 部門合作與聯動機制不夠深入。當前各項法律法規的出臺對規范防雷減災事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但是法律法規規定執行環境不盡如人意,有些規定可操作性不強、執行力度偏弱,同時由于部門之間聯動機制不健全,使得防雷減災工作中時常出現工作脫節甚至不了了之的情況。
2.5 防雷減災社會管理隊伍數量、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防雷工作有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防雷檢測、雷擊風險評估、防雷工程等多項內容,現代雷電防護工作的技術性要求較高,需要具有高級技術應用性的專門人才,隊伍數量嚴重不足,很多防雷技術人員都是從其他業務崗位調整過來,缺乏系統的防雷專業技術培訓,人員素質很難滿足我省防雷事業的發展要求。
3 加強防雷減災社會管理工作的對策
為進一步提升防雷減災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穩定和諧發展的能力,提高防雷減災技術服務水平,促進防雷減災工作健康持續發展,根據存在的問題,筆者結合多年工作實踐,就進一步加強防雷減災社會管理提出以下對策,以供借鑒:
3.1 提高對防雷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防雷安全是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民群眾福祉安康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是構建平安江西的必然要求。各級防雷減災主管部門要站在促進事業協調發展、依法履行法定職責以及保障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高度,提高對防雷減災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特別是基層主管部門,要把防雷減災工作作為促進事業發展、穩定隊伍的重要支撐,加強對防雷減災工作的管理,謀劃防雷減災工作的發展。
3.2 健全法規制度,奠定防雷管理基礎。要不斷健全與《氣象法》、《防雷減災管理辦法》等國家法規相配套的地方防雷減災管理法規制度體系,為防雷減災社會管理奠定了基礎。建立健全防雷減災業務考核制度,制定科學嚴謹的防雷技術服務和行政審批業務的流程,制定量化、可比、科學規范的質量考核辦法,將防雷技術服務和行政審批納入基本業務進行質量考核,促進業務的規范和提高。
3.3 實行部門聯動,源頭把關防雷安全。將防雷行政審批納入當地政府行政服務中心建設項目并聯審批,使防雷減災審批與建設、規劃、消防、衛生等行政審批捆綁、并聯、同步實施,未經防雷審批的新建項目不得開工建設或投入使用,在項目建設前期開展好雷擊風險評估,促進雷擊風險較高的重大項目系統設計、科學防雷,源頭把關防雷安全。
3.4 大力發展防雷減災技術服務。大力提高防雷設計技術評價、防雷裝置檢測以及雷電災害調查和風險評估等技術服務機構的科技含量和服務質量,提高防雷企業產品質量。高度重視防雷減災業務的現代化,建立統一的防雷減災技術服務、防雷行政審批業務信息管理平臺。加強技術研發,促進雷電防御技術和防雷減災業務服務技術的進步,切實增強防雷減災技術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3.5 提升防雷減災隊伍素質。加強防雷業務人員業務知識、技能以及職業道德培訓和考核,要制定針對性政策鼓勵防雷技術人員的技術進步,激勵現有人才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學習培訓提升個人素質。
3.6 加強防雷減災行政執法,落實防雷管理規定。保障各項法律法規得以實施,健全防雷減災行政執法組織體系,建立掌握防雷業務知識、相關法律法規并知悉執法程序的執法隊伍。進一步強化防雷減災社會管理,加強防雷行政執法,落實防雷管理規定,認真檢查各防雷減災機構實際運行中對相關法律法規、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以及標準執行情況,強化全程監管、動態監管、主動監管,及時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維護相關各方合法權益和正常的工作秩序。
參考文獻
[1]鄭國光.新時期我國防雷減災工作的形勢和任務之研究[J].氣象與減災研究,2001(2):1-3.
[2]王鋒亮.加強陜西省防雷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J].陜西氣象,201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