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巧旋
(中山市中等專業學校,廣東 中山 528403)
筆者曾在一堂校級觀摩課上,講授了一篇名為“Bill Clinton”的課外閱讀材料,這篇文章節選自希拉里的自傳Living History第三章,文中詳述了倆人從相知到相戀的過程以及希拉里對克林頓的情感變化,從不同角度展現了克林頓的人格魅力,文筆細膩,語言流暢,不僅能擴充學生的詞匯和閱讀量,提高分析理解能力,讓他們領略到原汁原味的英語的魅力,還能使學生深刻了解真愛的含義,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本文就結合這堂文學欣賞課,從以下四個方面談談我在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面做的一些嘗試和體會。
創設良好的情境,因勢利導,有利于學生們主動地進入探索知識的狀態。為此,在授課前,我預先準備了一些講義,提示學生事先了解一些與文章內容有關的知識,并設置了以下幾個問題:
(1)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Bill Clinton and his wife Hillary?
(2)Can you give some information about Rhodes Scholarships?
(3)Where did Vikings come from? What did they look like?
這幾個問題要求學生在預習課文時,不是只查出生詞意思,而是要去認真讀文章內容,而且要設法從文章之外去找到這幾個問題的答案。為此,學生就得到圖書館去找些工具書或參考資料或者到inter網上去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樣,學生在參與中不僅明確了學習任務,得到了能力上的鍛煉,而且也能漸漸地形成一種主動尋找問題答案的習慣,從而使他們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長此以往,就會逐漸使學生樹立起主動學習的習慣,課堂教學模式就可因勢利導,改變以往“填鴨式”、“滿堂灌”的局面。
和高一新教材相比,這篇文章的閱讀量較大,約 900個單詞,生僻的詞匯和復雜的長句式偏多,為了能讓學生們順利進行后面幾個環節更深入地討論,我先設計了一個判斷正誤的練習,檢測學生對文章梗概的理解:

這一步驟主要是指導學生能克服生詞干擾,帶著問題進行搜索式閱讀,以獲取有關的表層信息,并引導學生逐步仔細閱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情節和細節。由于事先認真地備課,吃透了文章內容,練習里的每個句子我都是按照故事情節發展的先后順序編排的,在進行這一步時我不僅是要求學生快速找到有關信息,還采用了提問、講讀、補充等教學策略,要求學生自始至終一直跟著老師的教學思路走,課堂學習氣氛濃厚,學生能很輕松地掌握全文梗概,這也為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做好了鋪墊。
探究離不開問題,課堂探究活動主要圍繞“問題”進行,既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又可在探究中發現新的問題。教師不但要精心設計探究性問題,更要引導學生發現新問題,提出新問題,為學生營造自主參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這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內在動力,培養團隊協作意識,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也能使班級教學煥發出生機勃勃的活力和效力。為此,在學生了解文章的梗概后,為確保每個學生能夠參與并樂于參與,我先設計了一個比較容易回答的問題 Who was more in love with whom in the beginning? 果然,學生們能輕松答出:Bill Clinton was more in love with Hillary.接著,我又用課件展示了幾個需要深層理解的討論題:
1)How can we tell Bill Clinton was more in love with Hillary than she was with him?
2)Why wasn’t Hillary as much in love with Bill Clinton?
3)When did Hillary’s feelings for Bill Clinton change?
這些問題都是緊扣著文章的情節設計的,啟人深思,全方位立體式地引導學生動口動眼動耳動腦進行學習,是尋求探究之路的最好切入點。學生們的興趣立刻被調動起來,學習熱情高漲,他們以積極主動的態度投入小組討論中。第一個問題涉及的面很廣,學生需要從全篇文章思考,找到合適的事例來說明比爾對希拉里的愛,由于課堂時間有限,為了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樹立自信心,我有意識地降低了這道題的難度,預先按情節發展的順序列出了幾個重要地點和情境,并印成worksheet發給學生分組討論,學生們經過短暫的思考,很快就舉出了不少例子:

?
有了第一個討論題的鋪墊,后面兩個問題的答案就比較容易想到了:
?Because ①she already had a boyfriend at the time.②Bill hardly said a word at the party.Hillary thought “he must be shy,perhaps not very socially adept or just uncomfortable”.③Bill looked more like a Viking(原指北歐維京海盜,這里有“滿臉胡子,不修邊幅”之意)than a scholar.
?But after Bill came to her rescue with chicken soup and orange juice when she was hacking from a cold, her feelings for Bill changed.
通過這種深入的討論,學生體會了希拉里對克林頓的情感變化歷程,也加深了對克林頓人格魅力的理解。學生的思維在教師提供信息的撞擊和引導下得以活躍,這使學生不僅輕松自在地參與學習過程,而且通過相互之間的“問答合作”很好地避免了少數好學生“一言堂”而部分學生膽怯畏難的不良局面,使得學生通過親自參與、互相啟發、互相吸收,觀念逐步完善,認識不斷深化,培養了學生之間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精神,提高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力。使學生體會到協作探究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師生雙方都沉浸在一種輕松愉快的研討氣氛中。這樣的教學設計也無疑會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大大拓寬思維的范圍,提升思維的層次,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欲,培養了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具有一舉多得的教學效果。
這次教學難點目標確立在引導學生懂得“不能以貌取人,要注重人的內在美”上,所以在最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帶有評價性質的問題 What did Hillary admire about Bill Clinton? 由于這個問題是對主人公性格魅力的總結和概括,需要對全篇內容認真回顧和分析,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們立刻陷入了沉思。這時,我就引導學生從克林頓獲得羅茲獎學金,向希拉里謊稱去注冊辦公室,和希拉里去美術館,在希拉里和室友合辦的派對上寡言少語,和希拉里談論藝術和政治,帶雞湯探望病中的希拉里,以及畢業后想從政等重要情節來思考,這樣的啟發使學生順利突破了難點,他們通過小組討論,查字典,彼此溝通,相互補充,在合作中動腦、動手、動口,很快就歸納出了克林頓的性格特點。
大家一致認為:“Clinton’s love for Hillary is very sincere.”無論是師生互動,還是生生互動,課堂上洋溢著和諧、輕松、民主的學習氣氛。在教學上我始終以“啟發式”引領全文,講讀時分析透徹,由難化易,對于學生的不同見解我沒有予以否定,在培養和提高其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時,又注重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這對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在順利突破難點的同時,還初步掌握了描寫人物的寫作手法,完成了兩個教學目標。最后當我問到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tory? 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We can not judge a person by his appearance.(我們不能以貌取人),課堂上師生互動,氛圍融洽,教學相長,情緒飽滿,學風濃烈。
課后,外語組全體教師進行了認真討論,大家一致認為這節文學欣賞課課堂容量大,教學思路清晰,問題的設計合理且有深度,學生對教材興趣濃厚,思路敏捷,課堂氣氛很活躍,教學設計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上師生互動自然、合作交流、探究共享,學生在平等寬松的課堂氣氛中潛能得到發揮,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有一種成功的體驗。
這堂文學欣賞課也使我認識到:在適當的時候選取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閱讀材料,指導學生進行獨立探究、協作學習,是十分必要的,實踐證明這也是切實可行的。教師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知識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創設學習氛圍,創設開放性問題,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發揮小組合作精神,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創新能力的提高。另外,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把探究性學習與現代技術(如多媒體與互聯網)相結合,使學生在現代化技術的指導下,拓寬學習渠道,提高自身的探究性思維能力,形成具有個性的學習方法和風格。
[1]陳旭遠.中小學教師視野中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黃遠振.新課程英語教與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