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蕊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 北京 100083)
新時期高校班集體建設的研究和實踐
張 蕊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 北京 100083)
高校班級是大學生的基本組織形式。本文以高校班集體為研究對象,闡述了班集體建設的重要性,從班集體建設目標、思想建設、學風建設、文化建設、制度建設、激勵保障等幾個方面詳細研究了高校班集體的建設內容,并以此為基礎總結了優秀班集體的成長模式。
高校;班集體;優秀班級
高校班級是大學生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要組織載體。重視和加強高校班集體建設,發揮班級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日趨顯示它的重要性和優越性。
1.班集體是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精神家園。高校班集體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隱形功能,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由相同專業、同一時間入學的相對穩定的學生群體組成的學生班級,因其共同的學習任務和成長發展需要而形成了共性的教育問題。優秀的班集體在政治上有著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在思想上有著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和巨大的凝聚力,行為上有著團結互助、勇于奉獻、拼搏進取的精神追求。
2.班集體是開展大學生集體主義教育,解決學生共性發展問題,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的重要載體。班級集體的組織形式和集體活動的開展,為大學生養成集體意識、確立集體主義觀念提供了現實的情境。以班級集體為單位的評比、比賽和競爭,讓大學生在團隊合作中耳濡目染,從而在行為選擇中自覺增強集體責任感、榮譽感。同時,班集體管理的落腳點在于解決學生共性發展問題,這種管理模式化零為整,以目前高校普遍實行的每班30人的模式,將使得對3000人的管理轉化成對100個班級的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能。
3.班集體建設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引導學生做好學業規劃的重要組織形式。學校的根本目標是培養人才,班級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單元,在引導學生科學規劃學業目標,完成優質學業方面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學生將個人發展目標和集體成長目標有機結合,通過實現個體目標促進達成班級共同目標,通過班級高一層次目標帶到個人進一步發展,形成良性循環帶動作用,最終促進了學生個體的發展成才。因此具有優秀班風的班集體,將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不竭動力。
1.班集體建設目標。結合實際工作,我們認為班集體建設的目標可以確定為政治信仰堅定,擁有共同的愿景、健全的班級規章制度、完善的班級組織、特點鮮明的班級文化和良好的學風、班風和創新意識以及學習成績優異的優秀班集體。
2.思想建設。通過定期開展以團支部為單位的主題團日活動,及時評比、合理指導,使得班級建設在一個和諧而又充滿競爭的健康環境下迅速成長。通過目標教育、榜樣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刻苦學習、報國成才的內在動力。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優秀大學生先進事跡報告會”、“往屆畢業生返校報告會”等,以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的同伴成才教育激發學生的奮斗成才共鳴,以畢業生的成功經驗和奮斗經歷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
3.學風建設。針對班級學生開展學習指導,通過全方位、全過程、科學化的學習指導,使學生合理規劃學業,建立成長目標,產生自主學習動力,最終使學生學會研究性學習、創新性學習,形成創新能力,成為時代需要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在實際工作中,借助“班主任助理”和“學業幫扶”等活動,使學生較完善的掌握專業現狀和發展趨勢,形成濃厚的專業興趣,盡早進行就業技能和行業素質能力培養。
4.文化建設。一是以班歌、班訓提煉明確的班級發展理念,形成良好的班級集體文化氛圍,促進學生個人全面健康發展;二是在班級集體文化建設中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是完善班集體的素質能力培養平臺,提升班級文化內涵。此外,健全互動交流機制,利用飛信、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技術,暢通溝通渠道,推動和諧班級的建設,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營造積極進取的良好班風、學風。
5.制度建設。制度建設是班級成員的共同情感意志的高度概括和具體細化,應結合班級實際情況和目標要求進行制訂和修正,在保證規章制度相對穩定的基礎上,適時進行改善,從而確保規章制度永遠充滿活力。
一是凝心聚力、共同奮斗的班級目標。班級的建設目標是優秀班集體創建的核心和基礎,班集體的目標能夠對每個同學都起到激勵作用。
二是以學為本、全面發展的學風班風。先進的班集體要在學習中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風氣,腳踏實地的學習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從而形成全面發展的班風、學風。
三是扎實肯干、團結一致的班團干部。班干部是班級工作的核心力量,發揮著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榜樣和引導作用。一個團結一致、有威信、有創造力的班團干部隊伍是推動班級建設的中堅力量。
四是積極向善、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班級積極參加校、院組織的各類集體活動。在社會實踐及各類公益勞動中表現突出,經常組織思想政治學習。在優秀班集體創建過程中,每個成員都能感受到自己對集體的貢獻從而增強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
Research and practi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new period
Zhang Rui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Beijing) Ear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Class is basic organization form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higher educ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lass, from class construction target, thought construction, the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incentive security in detail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content, and on this basis, summarizes the outstanding class growth mode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lass; excellent class
G640
A
1000-9795(2014)012-000089-01
[責任編輯:周 天]
張 蕊(1981-),女,遼寧阜新人,碩士研究生,學院團委書記,分黨委秘書,研究生輔導員,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管理。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基本科研業務費學生工作科研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