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信
對于剛出生的寶寶來說,母乳是最好的營養品,這種觀點早已深入人心。但不久前,關于“母乳檢測”的話題,引起不少育兒媽媽的關注,“母乳也有問題?”、“我的乳汁是否需檢測后再喂寶寶?”眾多媽媽開始懷疑母乳“夠不夠營養?”對此,有關專家表示,對于正常嬰兒來說,母親飲食正常、營養全面均衡,完全沒有必要去操心“母乳成分”。在我國,目前這種檢測僅停留在科研階段,尚未進入臨床,對普通產婦的指導意義不大。
母乳檢測:
不能全面反映母乳成分
中國父母從來都不吝惜對孩子的付出。當母乳檢測悄然出現,自然就吸引了眾多的目光。筆者在某育兒論壇上看到一位寶寶媽媽發帖稱,寶寶5個月了,感覺最近1個月體重一點都沒有長,自己懷疑是母乳不夠營養。而有類似困惑的寶寶媽媽還真不少,她們聽說醫院有母乳檢測儀器,都表示想去查查母乳中的營養成分夠不夠,是否能夠滿足寶寶的生長發育需要。
據專家介紹,所謂“母乳檢測儀”,其實是歐美開發的一種 “母乳成分分析儀”,可快速確定母乳的宏觀營養成分。從技術上說,這種儀器是很先進的,只需要幾毫升母乳,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得母乳中的蛋白質、脂肪、乳糖、熱量和總固體含量5個指標。而吸引父母的廣告則宣稱:“個性化檢測母乳成分”,“及時地調整補充嬰幼兒營養攝取”。那么,這種檢測真的可以作為調整嬰幼兒營養的標準嗎?
專家指出,母乳是嬰兒的最佳食品,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脂肪和乳糖。蛋白質中有一些抗體和生長因子,此外還有各種維生素以及礦物質。后面這些成分的復雜多樣使得母乳成了“無法合成”的產品。“母乳檢測儀”只是檢測其中最主要的幾種宏觀營養成分,這幾種成分對嬰兒的生長固然重要,不過即便是知道了這幾個指標,對于母乳的認知也還只是管中窺豹而已。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科原主任張思萊表示,母乳成分檢測并無意義。母乳中還有一些我們未知的成分,很多成分的功能還不清楚,更何況母乳成分每天也不是恒定的,與母親飲食的質量關系也很大,化驗其中的5項沒有什么指導意義。中國農業大學營養學專家范志紅教授也認為,長期母乳喂養有益嬰兒身心健康,減少多種疾病風險,不是測幾個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之類的指標所能表現出來的。
“標準母乳”不存在,對普通產婦指導意義不大
據了解,在我國,母乳成分分析儀尚未注冊成醫療儀器,但確實在某些醫院,已經開始進行母乳檢測,有的甚至把它作為產后的一個必檢項目。對此,專家指出,因為根本就沒有“標準母乳”的指標存在,對于那些飲食正常、身體健康的普通產婦來說,完全沒有必要去做這種檢測。
一些母乳檢測機構,把大量母乳樣品的各成分平均值,當作母乳的標準,這根本就是誤導產婦。因為幾乎每個產婦的母乳,都會有與這一標準不一致的地方,而這種不一致,往往就被解讀成“母乳質量不高”,從而成為推銷奶粉或者產婦保健品的理由。
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王興國也指出,其實,根本沒有標準母乳的存在,因為每個人身體會略有差異,不同母親之間母乳會有所不同。同一位母親在不同哺乳期,母乳的營養成分會有變化,甚至前段母乳和后段母乳的組成成分都不相同。平均值不是標準母乳,不是這個指標多,就是那個指標少,拿這個標準測量營養成分,根本就無任何意義。
對于正常嬰兒來說,母乳成分分析也完全沒有必要。除了同一位母親不同哺乳期母乳存在差異之外,同一天的不同時候,甚至同一次喂奶的開始與結束,母乳的組成也都不相同。此外,母親的飲食構成與身體狀況,對于母乳的組成也有一定的影響。既然沒有“標準母乳”的存在,即使分析出了母乳的組成,“及時地調整補充嬰幼兒營養攝取”也還是一句空話。
母乳檢測尚無國標,國外檢測主要針對早產兒
據專家介紹,母乳檢測的研究對象,主要是針對那些營養不良或者患有慢性疾病的特殊產婦,而檢測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獲得更廣泛的科研數據,以便為調整母親的飲食,提高母乳的質量提供科學依據。在國外,這種檢測主要針對早產嬰兒。
據了解,目前在國內母乳成分檢測技術尚無國家標準。有關專家表示,且不說檢測是否準確,如果母乳中蛋白質偏低,應提示母親增加蛋白質攝入的種類和數量,而不是推薦添加配方奶粉。將這個檢測被用在普通產婦身上,就很容易讓人們走入誤區,使之成為忽悠添加奶粉的工具。
專家指出,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食品,而母乳的質量和媽媽的飲食密切相關。要想養出好母乳,媽媽們一定要保持身體健康,注意營養均衡。即便是在分析技術非常發達的今天,人們也還是沒有完全搞清母乳的組成。所以,哪怕是最好的配方奶粉,也只是接近母乳,而不會等同于母乳。
當然,我們提倡與鼓勵母乳喂養,并非說不需要配方奶粉的幫助了。配方奶粉與母乳不是對立的關系,而是互補的關系。對于那些無法實施母乳喂養的低體重兒、早產兒、危重新生兒、體弱兒以及母乳不足、母親因健康或工作等原因不能及時用母乳喂養者,則需要配方奶粉來補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