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潘蔚 唐秀英
教職成[2010]12號文件《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的頒布與實施,對中等職業學校的發展有了進一步的規范,更加明確了發展的目標和任務。
通過近兩年的課題研究實踐,我們切身體會到,在專業設置研究中,最重要的是要落實到人才培養上,重點是關注師資隊伍(雙師素質教師)、課程設置(貼近學生實際)、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情景嵌入式教學、校本教材),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滿足市場需求的目標。
《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教職成[2010]12號文件,用十四條規定了新標準。依據《教育法》、《職業教育法》,提出要促進學校建設,保證教育質量,提高辦學效益。
(一)明確了辦學規模,不允許亂辦學、拼湊型辦學。對辦學規模提出了具體要求,學校學歷教育在校生數應在1200人以上。
(二)在師資隊伍方面有了科學、詳細的要求。應當具有與學校辦學規模相適應的專任教師隊伍。專任教師不少于60人,師生比達到1:20,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人數不低于20%。
專業教師數應不低于本校專任教師數的50%;其中雙師型教師不低于30%;每個專業至少配備具有相關專業中級以上技術職務的專任教師2人;聘請有實踐經驗的兼職教師應占本校專任教師總數的20%左右。
(三)在校園、校舍和設施上具體而不含糊。用總數和生均標準來限定各項內容。校園占地面積不少于40000平方米,生均指標不少于3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不少于24000平方米,生均不少于20平方米;儀器設備生均不低于3000元等。
依據《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在專業建設和發展中形成了可遵循的剛性指標,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努力實現與之相適應的人才培養內涵建設,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的全方位協調發展。
一是學校“立德樹人”的培養方向明確;二是學校各項設施(計算機、體育場)完備,滿足基本培養需求;三是具有“德高、會教、會做”的雙師素質的教師隊伍;四是課程體系充分體現出職業資格標準,有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
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護理事業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人文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掌握護理專業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畢業后能在各級醫療、預防、保健機構從事臨床護理、社區護理和衛生保健等工作的中等技術性護理專業人才。
人才培養是按用人單位的需求,共同培養適合用人單位的“個性化”人才。其最大特點是人才的標準設置與企業需求相協調,技能訓練與崗位要求相協調,培養目標與用人標準相協調。“三個協調”有效實現了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對接。學校據此調整了教學計劃,強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改革了教學方法,應用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為適應市場,使培養對象達到與用人單位需求“零距離”對接,我們組織實力雄厚的專業教師開發了校本講義,編制了《“應知應會”知識和技能手冊》、《技能達標手冊》、《學生學習指導方案》以及“專業層級技能目標”(即:大綱要求目標和職業上崗考試目標),構建了新的符合職業特點的課程體系,并進行了專業課程的整合。在教學中我校十分注重學生的職業素質培養,開設了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并增設了專業技能強化訓練課。如針對目前生源養成教育缺失的問題,加大綜合素養培育力度,增設了文明禮儀課、活動導向課,并貫穿于整個教學的始終。
根據調研分析結果,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從研究本專業職業標準作為切入點,以本專業畢業生應掌握的技能點及相關知識點為核心,結合教學資源的整合,根據工作任務的系統性和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規律,按照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同時充分考慮教學的可實施性,開發、整合課程,形成課程體系。

專業核心課程體系表
人才培養是專業設置的終級目標。專業設置的合理、正確、成熟,可以保障人才培養的正確方向,所以在專業設置中要嚴格把握原則、方法,以便于引導正確的培養方向。
1.掌握較為扎實的護理專業理論知識和規范的實踐操作技能。
2.具有對常見病、多發病病情和常用藥物療效、不良反應的觀察和判斷能力。
3.具有對危急重癥患者的初步應急處理的能力和配合搶救的能力。
4.具有正確使用常用醫療儀器設備與保養的能力。
5.能夠為個人、家庭和社區人群提供疾病預防、傳染病控制、消毒隔離服務和衛生保健服務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開展健康教育和衛生保健指導的能力。
7.熟悉國家衛生工作中與護理相關的方針、政策與倫理、法規要求。
1.具有規范、熟練的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的常用護理操作技能。
2.具有對常見病、多發病患者進行全面評估的能力及對急、危、重患者的應急處理能力和配合搶救能力。
3.具有對常用藥物療效和反應的觀察監護能力。
4.具有開展健康教育和衛生保健指導的能力。
5.具有較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及獲得信息的能力。
6.具有較熟練的計算機基本操作能力,能夠運用計算機處理工作領域內的信息和技術交流能力。
7.具有良好的倫理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護理實踐的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
8.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
1.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擁護中國共產黨,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遵紀守法。
2.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人際溝通能力。
3.熱愛護理專業,具有誠實守信、嚴謹慎獨的工作態度和規范的護理行為習慣。
4.具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衛生習慣,達到國家規定的中職生體育健康標準。
5.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6.具有進行有效溝通的能力、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團隊協作的能力及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
1.課程考核
考查課:以100分制計。根據平時、出勤等進行評定。以平時成績(包括出勤、作業、課堂提問、課堂紀律)占40%,期末考核成績占60%計算。
考試課:以100分制計。要考慮課程特點,選擇多樣、合理的考核方法。可采用筆試、口試、技能操作等方式進行考核;對職業核心課程的考核必須有技能考核,考核分數分配為平時成績20%、技能考核40%、期末考核成績占40%計算。
2.教學實習和畢業實習
根據學生平時出勤、實習表現、實習總結和實際操作成績進行綜合評定。
(1)理論考試:實習期間考試四次,每次考試試卷100分。
(2)量化考核:在100分基礎上,有扣分項目和加分項目。把出勤、儀表、違紀等項目均列入考核范圍內,凡有請假或違反學校和醫院的各項規定者扣除相應分值;在醫院獲得表揚和獎勵者可加相應分值。嚴重違紀者取消實習資格。實習期間量化考核如不及格,將延期畢業。
(3)實習手冊:保持整潔、填寫規范者為100分。
3.執業資格證書
按照國家執業資格考核部門要求,組織參加,成績合格頒發國家統一的職業資格證書。在學生執業資格考試中,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學生的通過率,對學生全程學習負責。進行學生在校期間執業資格的全程的課程體系建設。一年級把執業資格考試相關考點滲透到各門基礎課中,二年級將考試大綱要求的內容融入到各門專業課中,反復講解、考核重點,實習中將考試大綱內容發給學生,利用實習期不間斷學習,實習返校后,成立專門的考前培訓,集中訓練三個月,進行“百日強化”精講、串講,周考、日考結合,成績排榜,“末位勸退”,提升了學生執業資格考試的通過率。
學校堅持順應時代的先進教育理念,把工作重心放在專業設置建設上,建設中突出學校特色,堅持在課程改革、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模式改革中有所突破,為人才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學校發展創造了更大的空間,同時也為培養社會需求,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實用型、技能型人才創造了更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