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微
(南寧市衛生學校,廣西 南寧 530031)
學習目標在學習活動中起著方向性和決定性的作用。學習目標應具有科學性、全面性、合理性、超越性、前瞻性。科學的學習目標能更好地引領和指導教學。我校護理專業開展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改革(以下簡稱“課改”),其核心目標是:通過完成典型工作任務,實現執業護士資格考試大綱要求的相關知識儲備,促進學生認知能力和職業能力的發展,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臨床培養優秀的一線護理人員。本文就《婦產科護理學》校本教材學習目標進行探討。
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改革的目標是培養綜合職業能力,因此,修改后的學習目標應包括認知目標、動作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三方面內容[1]。
如“妊娠合并心臟病孕產婦護理”章節,傳統學習目標為:掌握妊娠合并心臟病孕產婦的護理評估、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
修改后學習目標為:(1)知識目標:能說出妊娠合并心臟病的概念;說出護理評估的要點及相應的護理措施。(2)能力目標:能應用所學知識,對妊娠合并心臟病孕產婦實施整體護理。(3)情感目標: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在授課中將職業素質教育貫穿其中,培養醫護工作者應具備的職業道德感、使命感和專業素養,以及對待病患的耐心、愛心、責任心,體貼、關愛患者。
相比之下,修改后的學習目標注重工作能力的培養,增加了職業素質教育,體現了我校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
每個學習領域的學習目標都有主次,可以按照主要目標—次要目標—衍生目標來排序,明確學習重點。
每個學習領域都應設定主要目標,該教材主要目標是按照執業護士資格考試的要點、難點、重點來設置,也是該教材教學重點。次要目標不是主要的也不是從屬的,是為了使某目標更加完善而設置。衍生目標不是本領域中執業護士資格考試大綱要求掌握的知識點,但能促進學生職業素質或綜合能力的發展,是可以通過本次活動實現的目標。我們把主要目標放第一,次要目標放第二,衍生目標放最后。
如“正常妊娠期孕婦的護理”的知識目標,傳統知識目標:要求掌握胎兒附屬物的形成及其功能、胎兒的發育特征、妊娠期母體的生理與心理變化、妊娠診斷、妊娠期孕婦的護理。
修改后知識目標為:主要目標——敘述妊娠期母體的生理變化,胎兒附屬物的功能。
次要目標——能分辨不同月份胎兒的模型,并描述其發育特點。
衍生目標——在學材的幫助下能為妊娠期孕婦提供保健知識。
在本章中傳統知識目標確定了很多知識點,沒有突顯執業護士資格考試的要點、難點、重點,似乎整章節都要記下來,讓學生感到學習負擔重,易引發厭學行為。修改后的知識目標,將妊娠期母體的生理變化、胎兒附屬物的功能這兩個知識點作為主要目標,清晰明了地告訴學生該知識點就是要求掌握的重點,從而明確學習目標。
學習領域學習目標的表述要盡量用具體、明確、可觀察、可測量的行為術語陳述。
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通過設定特定的學習領域,由學生完成其中典型工作任務來“獲得反思性職業意識”,它是綜合職業能力評價的一個標準,但它不是一種具體的行為,沒有直接檢驗的方法。應該附之一些具體的顯性行為目標,反映每個學習情境的總要求[2]。這個目標行為必須是可以觀察的,而且是可以測量的。
如傳統的學習目標“認識女性內外生殖器”,這樣的目標表述過于含糊而不具有可測量性和可操作性。“認識”是個心理活動過程,教師既看不出學生是怎么認識的,也無法測量學生到底認識到什么程度。因此,教師也就無法判斷學生是否已達到學習目標。
修改后把學習目標中“認識”這個目標改成“說出”或者“用手指出”,教師就可以很容易地觀察到學生是否已經達到學習目標。這樣的學習目標表述比較具體、明確,有可觀察性和可測量性。同時對教學的具體實踐也具有指導作用。
制定具體、可測量的學習目標,使整個教學過程目標明確,有利于教學的開展,更好地對教學結果進行評價。
工學一體化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引導和幫助學生經歷完整的工作過程,讓學生直接感受和間接獲得知識,實現理實一體化[3]。
如“會陰擦洗護理技術”傳統的學習目標為:通過學習和實踐訓練,學生熟練掌握會陰擦洗護理技術。
此學習目標的行為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所以在學習目標的表述中,學生一詞應省略。不能出現“教會學生會陰擦洗的正確操作步驟”“使學生學會宮頸上藥”等這類句式,因為這類句式中行為主體是教師,而不是學生。
修改后的學習目標為:(1)知識目標:說出會陰擦洗護理注意事項,在其他同學操作時能找出其不足之處。(2)能力目標:使用自編教材,正確完成會陰擦洗的整個流程。(3)情感目標:養成嚴謹的態度,嚴格核對和評估患者及藥物,以避免護理事故的出現。注重對患者的人文關懷,樹立服務患者的良好職業道德。
修改后的學習目標行為主體明確定位為學生,使學生在學習之初就明確自己的主體地位,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務的過程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綜上所述,修改后的《婦產科護理學》校本教材的學習目標突出執業護士資格考試要求,更貼近我校課改的核心目標,引領和指導課改教學,能有效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我們也要認識到,學習目標應隨著學習內容、教學方向、學生學習水平及相關職業要求的變化而調整,并落實于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姜金鑫.工作過程導向的實踐性課程構建[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教通訊),2006(5):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