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勃
摘 要: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為企業財務管理,而企業財務管理的關鍵是企業預算管理。隨著現代企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預算管理成為絕大多數企業日益重點關注的管理領域,也逐漸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有效手段。預算管理一般分為預算編制、預算審議、預算執行、預算調整、預算分析和控制和預算考核六個環節,上述六個環節環環相扣、缺一不可,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的紕漏都可能導致整個預算管理的失敗。
關鍵詞:預算;預算管理;預算編制
中圖分類號:F27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3-0125-02
預算管理包括營業預算、資本預算、財務預算、籌資預算等等,各項預算的有機結合構成了企業的總預算,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全面預算。預算管理從資源配置的角度來說,可以優化企業的各種資源配置,使資源組合產生出最優效益;從財務的角度來說,可以從整體上把握和控制企業的經營目標,及時地協調實際執行情況與預算目標的差異;從企業文化角度來說,可以通過預算管理,將員工的自身發展和企業的整體發展緊密結合,避免員工的盲目行為,給員工樹立明確的發展目標,激勵員工完成企業目標。
預算管理一般可分為六個環節,分別為預算編制、預算審議、預算執行、預算調整、預算分析和控制和預算考核。
1.預算編制:預算編制是指各企業、各部門等各預算單位制定的籌集和分配資金年度計劃的預算活動。預算編制必須堅持量入為出、實事求是、綜合預算等原則。預算編制是預算管理的基礎和起點,只有較科學、合理地完成預算編制,才能使預算執行、控制和考核有了一把合適的尺子,按照該尺度進行預算管理的其他后續工作。
在企業未來總體經營方針和戰略計劃確定之后,就要依照企業總體目標確定預算的各個維度和體例。目前,現代企業大多數采用的預算編制體例為按照財務報表編制預算,即最終的預算編制表現為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其中涉及的編制要素主要為收入預算和成本費用預算。其中收入預算是指以各項收入會計科目為收入預算指標的預算,成本費用預算為以各項成本費用會計科目為成本費用預算指標的預算,兩者的表現形式為具體的預算表格。現代企業的預算編制過程逐步由人工編制轉為計算機系統編制,不僅加快了預算編制的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加強了預算編制的準確性。目前企業預算編制程序包括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混合模式三種,其中,自上而下的編制程序主要是指上級(具體為總公司或集團)預先編制全年綜合預算,之后將具體的預算項目和預算金額下發至下級(具體為各分公司或子公司),下級嚴格遵照上級下發預算進行日常的執行和控制。這種方式的優點就是編制時間較短,預算執行強制力較強,但是顯著的缺點就是上級集權色彩較為濃重,在對下級執行能力不具備完全考察了解的基礎上往往會編制偏離實際情況的預算,導致后期的執行、控制和考核都很難進行。自下而上方式是指下級預先編制各自預算并上傳至上級,經上級匯總審核確認后,下發給下級遵照執行;這種預算編制方式的優點是下級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一步到位編制出切實可行的預算,但是缺點是下級往往為了方便日后的執行、控制和考核,會將預算做成寬余預算;要么縮減收入預算,要么夸大成本預算;混合預算指的是自上而下方式和自下而上方式相結合的預算模式,其中可分為上級預算主體預先制定預算、再由下級預算主體根據自身實際需要和具體情況,對上級已下發預算進行預算調整方面的訴求,將調整后預算上傳至上級,待上級審核確定后嚴格遵照執行;或者是由下級預算主體預先編制預算并上傳至上級,經上級匯總審核確認后,下發給下級遵照執行。混合預算方式的優點就是既可以滿足上級對企業總體目標實現的需要,也可以協調下級單位結合實際情況做出切實可行的預算,不至于偏離實際,防止做出的預算只是紙上談兵;這種方式的缺點是編制過程煩瑣復雜,要求上下級必須達成一致意見才能完成最終的預算編制,預算編制時間較長。
2.預算審議:預算審議主要是指對預算責任單位編制的預算進行匯總、審核、確認并下發執行,通常預算審議工作由最上級單位負責執行,具體地說一般為企業的預算管理委員會。較好完成該項工作的前提就是要熟練掌握企業預算編制的基礎、原則和標準以及企業各方面的實際情況,包括生產能力、銷售能力、財務籌資、資金調控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
3.預算執行:預算執行是指經審查和批準的預算的具體實施過程,是把預算由計劃變為現實的具體實施步驟。預算執行工作是實現預算收支任務的關鍵步驟,也是整個預算管理工作的中心環節。預算編制完成并經相關責任單位審核確認后,預算就進入責任單位的執行環節。該環節的重點就在于執行力度的把控,必須嚴格按照預算執行。
4.預算分析和控制:在預算執行過程中,涉及到兩個關鍵的環節就是預算分析和控制。可以說,預算分析貫穿于整個預算管理過程之中。預算分析是指將實際完成情況與預算標準進行絕對額、相對額等方面的分析。
按照對比的期間可以分為中期分析和年度分析:月度分析、季度分析等都屬于中期分析,主要是為了便于隨時關注實際情況與預算標準的差異;年度分析是指年度終了,對實際完成情況與預算標準之間的各種差異進行的分析,是對整個會計年度進行的綜合分析,相比較中期分析通常要需要傾注更多的精力、人力和物力,因為這個分析也會為下年的預算編制提供寶貴的經驗。
按照對比的金額可以分為絕對數分析和相對數分析:絕對數分析是指對實際完成情況與預算標準的絕對數差異進行分析,找出波動較大的項目、類別進行切實可行的分析;相對數分析是指各種比例的分析,但是基本都要圍繞預算指標,包括實際完成情況與預算標準的比例以及差異額與預算標準的比例等,分析思路基本是找出波動較大的項目和類別進行分析,分析造成差異的原因是由于實際完成情況脫離了預算標準,因為實際情況產生偏差造成;還是因為預算編制時考慮因素不全面,與實際生產能力脫節造成的預算標準方面的差異。也可以結合預算標準和實際完成情況兩者的差異尋找其他第三方原因,包括經濟環境的急劇變化、國家政策的重大調整以及行業總體的突變等等。為編制下年預算做出合理推斷。endprint
預算控制是指在預算執行過程中,按照預算標準對實際執行情況進行的控制,可以對預算執行起到一個引導作用。預算控制可以分為外部控制和內部控制;其中預算的外部控制是指預算執行過程中上級對下級的控制,由于控制監督一方為上級單位,或者說是獨立于預算執行主體單位的其他單位,所以執行控制力度要強一些,執行控制的效果要好些;內部控制也稱為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指預算責任單位對自身預算執行過程的控制。自我控制的好處在于,整個預算管理過程都有預算責任單位的參與,包括預算編制過程。因為在預算執行以前各預算責任單位就對預算標準做到心中有數,所以有利于在預算執行和控制中發揮主觀能動性。所以,現在企業多采用自我控制為主的預算控制模式,同時輔以外部控制。預算控制還可以按照性質分為剛性控制和柔性控制,其中剛性控制是指實際執行情況達到預算標準的一定金額或比例的時候就不能夠再使用該項預算,如果繼續使用,必須提交預算調整申請訴求,經責任單位進行審核、確認并調整后,使用調整后預算。柔性控制是指當實際執行情況達到預算標準的一定金額或比例的時候,預算管理體系會發出預警,這就是常說的預算預警,但是可以繼續使用預算。
5.預算調整:預算調整是指已經批準的預算在執行過程中因各種特殊情況導致的各種因素,包括收入因素、成本費用因素發生變化,導致原批準收支平衡的預算發生變化,對原預算標準進行的調整。預算調整可分為全面調整和局部調整,其中,全面調整是指對預算進行全面變動和調整,實質上是對預算進行一次重新的編制,這種調整方式一般在特殊情況下采用。局部調整是指對預算進行局部的調整,在預算執行過程中,為了適應客觀情況的變化,對預算進行局部調整,重新組織預算收支平衡,這種調整方式經常運用在現代企業的預算管理過程中。
預算調整可以分為預算內調整和預算外調整;其中預算內調整是指各個預算主體之間的預算指標的內部調整,調整后,原有預算總體目標不發生變化;對于不影響預算目標的業務預算、資本預算和籌資預算之間的調整,企業可以按照內部授權批準制度進行調整,鼓勵預算執行單位及時采取有效的經營管理對策,保證預算目標的實現。預算外調整主要是針對原有預算標準進行的增加和減少預算的調整過程,這種調整過程會使原有預算標準總體發生變動。但是無論企業是進行預算內調整,還是進行預算外調整,都要遵循以下預算調整原則,包括不能偏離企業的整體發展戰略和年度預算目標;調整預算的方案應該能在經濟上實現最優化,在操作上具有可操作性;調整的重點應當放在預算執行出現的重要的、非正常的、不符合常規的關鍵性差異方面。現在很多企業為防止整個年度預算調整變動過大,通常都會在年初編制預算時預留部分收入預算或成本預算作為機動部分進行調劑使用。
6.預算考核:預算考核是指企業對各級預算責任單位或責任中心執行結果進行的考核和評價,是通過預算管理體系對執行者實行的一種有效的激勵和約束形式。預算考核具有兩個層面上的含義,一個是對整個預算管理體系的考評,即對企業經營業績的考評,對各種指標的考評,包括生產能力指標、銷售能力指標、市場開拓能力指標、資金運作能力指標等各種需求指標的考評;另一個層面是對預算執行者的考核,即對人的考核,它的意義在于對預算進行較好約束、對業績完成較好者給予激勵,對業績完成不理想者進行懲罰的一種員工激勵制度。由于預算考核貫穿在整個預算執行過程中和預算執行完成后,所以預算考核是一種動態考核,更是一種綜合考核。
參考文獻:
[1] 楊彬.企業財務預算編制博弈分析[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5).
[2] 黃長江,王行兵.淺論零基預算和中國的預算編制[J].交通財會,2003,(6).
[3] 于增彪,梁文濤.現代公司預算編制起點問題的探討[J].會計研究,2002,(3).
[責任編輯 陳鳳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