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音格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體育職業中學
新課標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
烏音格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體育職業中學
新課程標準之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是教師通過激發興趣、倡導教具運用、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引導學生利用所學地理知識解讀現實問題的一種新型課堂。教師在這種課堂中只是一個導演者,學生才是這種“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課堂的主角。本文簡要談談新課標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
高中地理;設疑激趣;質疑創新
新課標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較之傳統高中地理教學的一個較大區別在于教學目標的不同,傳統高中地理的教學重點是以傳授地理的系統知識為主,而新課標下的高中地理教學體現的,是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己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動去獲取學習地理的方法,通過這種方法來掌握地理知識;是讓學生運用高中地理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相關問題,并且使自己終身受益。因此,新課標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教師只是課堂的“導演”,學生才是真正的“演員”,怎樣讓“演員”在課堂中真正的展現其表演的“天賦”,教師這個“導演”將肩負重大的責任。如何進行新課標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呢?筆者認為從下面幾方面著手有助于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自覺學習的動力,它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潛能。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教師在適當的時機設置適當的問題,引起學生的興趣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引領學生在生活中和學習中發現地理問題、分析地理問題、最后解決地理問題。在講述冷鋒與天氣之間的關系時,教師設計了三個問題:冷鋒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的天氣分別是怎樣的?關鍵講解“前—時—后”三個關節點。讓學生在對三個時期的不同特點進行比較之后,就對冷鋒與天氣的關系有明確的認識。
新課標中提出“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學習對自己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有用”就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高中地理知識對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就說“天氣預報”,它關系和影響到學生上學、回家以及其他出行的各種防范措施的預設。再就是運用地理知識來解答世界關注的熱點問題:為何世界上有些國家總是對那些有石油資源及其他資源的國家和地區蠢蠢欲動?像伊拉克、中東地區……地理知識就給了學生一個很好的答復,資源、環境、經濟發展、綜合國力、可持續發展等等。所以地理教學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讓他們理論聯系實際,從地理的角度去觀察、描述和分析地理事物和現象,把學生帶進現實生活,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因此,教師的備課就需要精心準備有關與地理密切相關的時事、新聞以及國內外關注的熱點問題,讓課堂和生活聯系起來,使所學的地理知識能有所作用。
讓學生通過直觀的近距離觀察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并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地理教學中各種教具的合理使用,能使學生很直觀的的理解地理知識。在講解土地資源時,我運用《中國土地資源類型簡表》和《中國和世界農業用地比較表》兩種教具,讓學生在閱讀中比較,認識我國耕地、林地、草地的人均占有量跟世界人均擁有量的差異,從而明白我國土地資源有哪些特點,明確我國土地的缺失、稀少,因而懂得愛護土地、保護土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這樣,既讓學生獲得了地理知識又培養學生的思想情感:珍惜和熱愛土地是每一個公民應有的義務和責任。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于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可見勇于質疑、善于質疑在學習中是多么的重要。因為疑是學生深思熟慮的結果。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一個人的學習只有在經過認真的思考之后才會有疑惑。孔子也說過:“多聞闕疑”,“多見闕殆”,就是強調學生的學習要有存疑精神。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使學生明確疑是振奮創新的動力。孟子說過:“盡信書,不如無書。”因此,在書本的學習基礎之上,放棄書本,擺脫書本的束縛,放飛自由的思緒,超越前人的認知,大膽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發現新的問題,對學習有極大的促進。而地理知識的學習在當今時代就顯得更加明顯。例如,在地理課堂中講解環境時,就可鼓勵學生針對全球氣候變暖的現象提出疑問。不少同學經過思考后提出問題:“近十多年來,地球變暖的原因是什么?”“高速發展的經濟與環境的破壞有否聯系?對氣候是否有影響?”“人類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去應變?”在這種質疑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對已知的地理知識有了深刻的消化,同時在此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現。更主要的是學生還在這種質疑的過程中掌握了學習的方法。
新課標下的地理課堂教學方法是很多的,這只是我個人在教學中的一些淺顯體會。每一位教師都可以通過自己的教學總結自己的成敗得失。但有一點是不變的就是新課標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必須讓課堂與學生,學生始終是課堂教學的主角,只有這樣,我們的地理課堂教學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