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軍
河南省安陽市五中
體育教學中創新方法探微
張海軍
河南省安陽市五中
體育教學不僅對學生身心的發展和體育能力的養成具有特殊意義,而且對學生的智育、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自信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體育教學;創新方法
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的形象也很重要,要摒棄人們所認為的,體育教師就是拖拖拉拉、不修邊幅、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代名詞。體育教師不僅要有高超的體育技巧,還要具有高超的人格魅力。內在的體現是熱愛體育教學工作,有豐富的情感、開朗的性格,用樂觀的態度感染和影響學生,豐富學生的知識技能,開發學生的智力。和學生有默契的配合,達到心有靈犀,這樣師生就不會在課堂上出現尷尬的局面,教師就會教得自然,學生也學得到位,進而達到教與學的統一,師生雙方在行為、態度、情感和其他心理方面產生能動的相互影響,真正獲得體育樂趣的體驗。教師的外在形象主要體現在教師要以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投入教學,力求示范動作到位、協調、舒展大方,這樣就可以提高學生的躍躍欲試的實踐欲望。學生有了強烈的學習欲望,學起動作來就會又快又好,這是其他學科所不具備的。真正做到這一點,學校體育工作就會朝氣蓬勃發展起來,對學生的升學,以及將來走向社會都是受益無窮的,體育教育的目的也就會達到。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喜愛憎惡,不能隨意性太大,而要培養學生的情感,提高體育娛樂功能的地位。教師不能墨守陳規,而要勇于創新,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多增設一些比賽項目,多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不唱獨角戲,這樣在比賽當中一些技術要領學生將會無師自通,事半功倍。一節課下來,學生會有意猶未盡的感覺,身體、心智雙豐收。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意無意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這種興趣,會給學習帶來很大幫助。興趣在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從心理學角度講,興趣是認識某種事物時的優先注意傾向和從事某種活動時的愛好傾向,按興趣的起因劃分,可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對事物或活動本身需要而產生興趣,為直接興趣。對事物或活動本身沒有興趣,而對事物或活動結果感到需要,而產生的興趣,為間接興趣。這兩種興起對于學生的學習與訓練都是必要的,它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和訓練,提高他們學習和訓練的積極性,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直接興趣會使學習成為一種沉重的負擔;沒有間接興趣,又會使學生喪失學習的目標和恒心。因此,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有機的結合是提高學習效果的重要條件。
布魯納說過:“知識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該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關注學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努力使學生將體育學習和活動作為自己的內在需要,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意識,從而使學生課內學習體育的熱情不斷高漲,課外主動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斷提高。通過自主的知識建構活動,學生的創造力、潛能、天賦等得以發揮,情意得到陶冶,個性得到發展。打破學科本位的觀念,樹立教學應“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教學觀念。教師是學生個性張揚的促進者。課程是經驗,課程不僅僅是教科書,而是教師為學生提供的學習機會,是師生互動產生的經驗。課程不僅包括了知識,而且包括了學習者占有和獲得知識的主體活動過程,課程知識是在充滿生機的社會交往中建構生成的。教材是范例,以往總把教材看作是學科知識體系的濃縮和再現,教材是學科知識的載體。這種觀點實質是“教材即知識”,因此,教材中的學習內容必須是定論、共識或某一領域公認的原理、法則、定理,排除有爭議的問題,不給學生發揮空間和討論的余地。這種遠離生活情境的“學科中心”或“學術中心”的教材觀,與基礎教育新課程的理論相去甚遠,隨著新課程的發展,對教材的觀念轉向“示范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生活學習、人格建構的一種范例,不是學生必須完全接受的對象和內容,而是引導學生認知、分析、理解事物并進行反思、批判和建構意義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通過對新一輪課程改革已經產生和必將帶來的諸多影響進行理性思考,其中最關鍵、最徹底、也最核心的是這次課程改革所帶來的學生學習方式的深刻變革。在某種程度上,這一方式的轉變,可以看作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取得實質效果的首要標志,也是本輪課程改革區別于以往任何一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
布置學生及時記錄學習心得,小組評價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不同層次學生的動作技能、回答問題,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對學習有困難、自卑感強的學生,只要能夠完成練習中的基本動作,教師就應給予表揚,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使他們看到希望,逐漸消除自卑;對成績一般的學生,應引導其完成較有難度的動作并刺激進步,促使他們不甘落后,積極向上;對成績好、自信心強的學生,采用競爭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更加努力拼搏,力爭完成每一個動作,并且每學期集中對每個學生進行綜合分析兩到三次,并進行必要的層次調整。對進步明顯的學生提高一個層次,對有退步的學生則提醒、鼓勵、熱情關心,幫助分析原因,樹立信心。這樣做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及時調整適應自身發展的教學起點,而且有利于學生看到自身的進步和不足,保持積極進取的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