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杰
在近日舉行的移動世界大會上,諾基亞一如預期發布了五款新產品,其中包括三款Android智能機:諾基亞X,X+和XL。再聯想到之前微軟未來可能會允許Android應用運行于自己的Windows和WP平臺上的傳聞,借力Android,真的可以讓微軟和諾基亞走出智能手機市場的陰霾嗎?
從諾基亞發布的Android手機看,其走的是類似于亞馬遜Kindle采用的“非典型Android生態系統”模式。這里我們有必要弄清楚何謂“非典型Android生態系統”。當業內提及谷歌Android生態系統時,無非指的是Android操作系統和基于Android系統的谷歌應用。前者對應的是AOSP(Android開源項目),這之中包括谷歌提供的Linux內核、Dalvik虛擬機的Android基礎框架代碼,由于是開源的,OEM廠商可以隨意修改這些基礎框架代碼而形成自己所謂Android操作系統。后者對應的是GMS(谷歌移動應用),這部分包括谷歌的原生應用,例如業內和用戶熟悉的Gmail、Maps、Google Now、Hangouts、YouTube等;這也是谷歌Android生態系統的核心,之所以稱為核心,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是上述的原生谷歌應用是谷歌的盈利點;其二是這部分中,除了谷歌的原生應用外,還有針對第三方開發者放出和不斷更新的API。正是基于此,OEM廠商要使用GMS是需要經過谷歌授權的,當然對通過授權的廠商的基本要求就是不能剔除上述谷歌的原生應用。
不過OEM廠商也可以不接受谷歌的授權,但后果是這些廠商在未來將不能從谷歌那里得到其中的API更新,即便是谷歌出于其他的目的放給這些廠商更新的API,在時間上也會大大滯后于那些經過谷歌授權的廠商。這意味著什么?
那些未經授權的OEM廠商的Android手機的性能、應用、體驗等均不如經過授權的廠商。尤其是在谷歌隨新系統發布全新或者更新API時,由于未經授權的OEM廠商還在采用舊的API開發應用,這些應用將存在諸多的BUG,甚至出現根本不兼容的情況,嚴重的可以讓所謂的智能手機退化成功能手機。這也是業內認為谷歌并非完全開源的主要原因,谷歌要通過GMS部分中的API控制OEM廠商及相關的第三方開發者。
在此,也許有人會說,既然谷歌ASOP是開源的,這些廠商完全可以根據自己修改后所謂非典型Android系統來開發和提供自己的API,以達到系統和應用之間的完美匹配啊。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它的難度無異開發一套獨立的生態系統。這也是為何我們至今懷疑,即便是在谷歌聲稱開源的ASOP中,也藏有核心的不開源的技術或者代碼。
我們再看諾基亞的Android手機,從發布的產品看,它實際上利用Android系統的基礎框架,在兼容Android應用的基礎上,用微軟的必應搜索、Outlook郵件、Here地圖等替換掉谷歌的Gmail、Maps、Google Now、Hangouts、YouTube等這些谷歌Android的核心原生應用,這說明諾基亞并未獲得谷歌的GMS授權。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諾基亞Android手機無論在性能、應用的數量、質量和體驗上根本無法與獲得谷歌GMS授權的那些Android廠商相比,比如三星、HTC、LG等。也許有人會說,諾基亞的Android手機是定位在低端新興市場的,無需與三星、HTC這樣的廠商競爭,但我們要說的是,在低端Android市場,諾基亞Android手機就更是機會渺茫,因為這個市場中,谷歌的應用被徹底閹割,充斥的是大量各種粗制濫造的應用,更不幸的是,這些市場的用戶從一開始就自認為這就是谷歌的Android,諾基亞的Android手機在他們眼中不倫不類,誰會買賬呢?
再看微軟未來允許Android應用運行于自己Windows Phone平臺的傳聞。如果說諾基亞推出Android手機還能找出失敗的理由,那微軟此舉我們實在不知從何說起了。從簡單的邏輯角度看,某個Android應用運行在Windows Phone平臺上和Android應用的Windows Phone版本有區別嗎?還是說系統平臺仍是Windows Phone(畢竟微軟要通過授權Windows Phone來掙錢),在其上利用虛擬化軟件虛擬出一個Android系統平臺的環境,來運行Android應用?一個基本邏輯都很難解釋清楚的東西,要在技術和市場層面去實現它,還要取得效果,這種可能性有多大?與其費半天勁在自己的平臺上去支持人家的應用,為何就不能把基于自己平臺的應用體驗做好呢?究竟哪個更難,哪個更現實呢?
從上面的分析不難看出,無論是諾基亞新發布的Android系列手機,還是傳聞中未來微軟自身系統對于Android應用的支持,微軟和諾基亞已然陷入了此Android非彼Android的悖論。既然如此,這種借力又能產生多大的市場效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