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埃爾甘


社交媒體、搜索、移動、可穿戴技術和物聯網等領域的趨勢將改變我們對現實的感知,我們嗅到了即將發生變化的氣息。
前陣子我去一家經常光顧的食品雜貨店購物,戴上谷歌眼鏡后,立即收到了一則社交媒體提醒信息,用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話來說,這是“環境消息”(ambient news)。
環境消息究竟是啥東西?
皮尤研究中心用這個短語來描述通過社交媒體源獲取消息的體驗,尤其是來自Reddit、Twitter和Facebook這些社交網站的消息。
作為社交網絡活動的一部分,人們在越來越多地獲取消息。這取代了陳舊的“新聞時間”模式,即人們得坐下來,讀報紙或者看晚間新聞。
“環境消息”意味著新聞信息實時出現,滾動顯示,之后消失得無影無蹤,主要是在認知背景下。
一看到發來的提醒信息,我忍不住笑了起來,因為關于環境消息的消息本身就來自周圍環境——消息漂浮在冷凍食品區上方的地方,這一切有賴于谷歌眼鏡。
這番體驗讓我不由地思考未來。很顯然,移動通知、可穿戴計算、搶先式搜索、物聯網和基于位置的商務,這些都旨在讓一切來自周圍環境,而不是僅僅讓消息來自周圍環境。
人們在熱議“背景”(context),這個概念是指根據我們所在的位置和所做的事情,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信息會不斷變化。但是“背景”這個術語從行業的角度著眼于技術,它表明了基于位置的信息的提供者怎樣考慮如何提供信息,何時提供信息,哪里提供信息。
但是從用戶的角度來看,這種背景信息的核心屬性將是“周圍環境”(ambience)。周圍環境自始至終就在那里,與我們如影隨形。
基于位置的信息“感覺”并不像背景。收到該信息的人并不認為“從我所處的背景來看這信息有意義”,而是讓人“覺得”某些類型的信息存在于實際地方。
我會深入探討這個概念,但首先不妨探討“環境”這個概念。
環境到底是什么意思?
當某物是你所在環境的一部分或似乎是你所在環境的一部分時,它就融入了周圍環境。
環境用于形形色色的背景。比如說有“環境音樂”,既是一種音樂類型,又是一種描述,描述了音樂在吸引人注意方面扮演的潛在角色。
環境音樂就在那里,但存在于背景之中。在數字化信息背景下,多個趨勢的相互融合將環境推到了前沿,包括下面這幾大趨勢:
1. 移動通知。通知在我們生活中的地位將會變得極其突出。當通知出現在某個平臺(比如谷歌的安卓KitKat或蘋果的iOS 7)中,如果你看一下這些通知,就會發現它們一直變得更人性化、信息量更大、內容更精準。應用程序越來越多地發送通知,這些通知會變得越來越基于位置。持久性和位置感知相結合,會讓智能手機上的通知讓人覺得來自周圍環境,好像它們就是憑空獲取而來的。
2. 可穿戴計算。我平常使用一款名為Field Trip的谷歌應用程序,該應用程序可以向我發送與我當前位置有關的提醒信息。比如最近我經過一座天橋時,一篇短文就浮現在谷歌眼鏡中,告訴我這座橋最早建于1906年,還提供了其他信息。這讓人覺得信息就存在于橋上。谷歌眼鏡是某種神奇的眼鏡,可以看到此處漂浮在半空中的信息。神奇的手表也會有同樣不可思議的魔力,憑空獲取信息。
3. 搶先式搜索。Google Now、Siri及層出不窮的其他服務都竭力想在我們提問題之前,搶先回答我們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這些虛擬助手采用的界面基本上是語音界面——我們可以與它們對話,因為它們就出現在我們的手表、手機、筆記本電腦、個人電腦、汽車和房子中,我們完全不用關心哪個設備在提供虛擬助手。我們可以對著空氣說話,空氣就會回話。當我們的位置或背景觸發這些搶先式搜索服務時,讓人覺得尤其來自周圍環境。比如說,我們跨入車子后,Google Now馬上就會猜我們開往哪里——根據我們已在車里這一事實和時間段來猜。我們步入房子后,這會觸發提醒——我們要求一回到家就收到提醒。我們開車路過干洗店時,Siri就會提醒我們記得取衣服。虛擬助手將無處不在,與我們如影隨形。
4. 物聯網。我們的“物件”(比如家用電器)會裝有微處理器和互聯網連接。這里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洗衣服。我們把一些衣服扔進洗衣機,洗衣機就知道我們是誰,因為它會通過手機識別身份。如果我們在漂洗過程中出去辦事,智能洗衣機在完成漂洗后不會通知我們,因為它知道我們不在家。當我們朝家門口走來時,門廊燈會自動亮起,門會開鎖,藍牙會提醒房子我們已回家。此時,燈會亮起。車里面放到一半的歌曲會在房子里繼續放。哦,洗衣機還會知道我們回來了,會提醒我們把衣服放到烘衣架。步入房子宛如步入滿是數據和智能的房間。
5. 基于位置的商務。關于基于位置的廣告和營銷,我們已聽的很多,但這常常將與基于位置的購買結合起來。把這些要素結合起來,購物就變成了融入周圍環境。比如說,今天你可能在商店櫥窗看到了一副墨鏡,決定進去購買。若是基于位置的商務,你看到戴在別人臉上的墨鏡,或者出現在某部電影或某本雜志中的墨鏡,就能買來。原來的購物方式是去特定的地方(比如購物中心),物色要買的東西。基于位置的商務則把全世界變成了一個大商店,將你看到的一切商品呈現在面前,供你挑選。
背景計算正迎面而來。但它給人的感覺不像是自成一體的背景,而像是融為一體的環境。
想一想觸摸平板電腦如何讓你忘記在使用一臺電腦。你手指嫻熟地滑動、切換應用程序時,忘了這是一臺配備內存、存儲裝置和圖形處理功能的信息設備。從小使用后PC設備的孩子不知道、也不關心平板電腦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它就是通往娛樂和信息世界的一扇神奇窗口。移動通知、可穿戴計算、搶先式搜索、物聯網和基于位置的商務,它們背后的那些技術也會出現同樣一幕。我們會忘掉它們的存在。
相反,我們對現實本身的感知會發生變化。我們會覺得背景系統是來自周圍環境的信息——步入房間宛如我們置身于存在于那個房間的信息。
我已經透過谷歌眼鏡看到了未來。那將是一切都融入周圍環境的未來。
我們嗅到了即將發生變化的氣息。
(編譯自computerworld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