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 燕
(北京衛生職業學院,北京 100053)
職業指導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應運而生的?!吨袊逃倏迫珪分袑Α奥殬I指導”的解釋為:職業指導,亦稱職業咨詢或就業指導,指根據社會職業需要針對個人特點以及社會與家庭環境等條件,引導他們較為恰當地確定職業方向、選擇勞動崗位或者轉到新的職業領域的社會活動,是溝通求職者和用人單位、教育部門和社會的有效途徑[1]。
職業教育是指讓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要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及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專業技能的勞動者,與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職業教育側重于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
相對于基礎教育而言,職業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性,應該包含4個方面:(1)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2)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不照搬、不教條,知識技能的傳授要讓學生聽得懂、學得會、感興趣、用得上;(3)科學管理:以人性化管理、民主化管理為主,理明方向、理清思路、理順方法步驟、理出學生學習成長和未來發展的科學路徑;(4)文化塑造:文化塑造著人,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通過校園與專業文化建設,促進學生對規則的自覺遵守,培養職業道德。
職業指導的目標就是緊密結合就業工作實際,更加有效地促進就業。這與職業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中實施的職業指導主要為:(1)職業指導是一個教育過程,本質上屬于思想教育的范疇;(2)職業指導的目標是讓學生學會設計、選擇,實現人職的科學匹配;(3)職業指導的內容是給予學生職業意識、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4)職業指導幫助學生了解職業信息,提供就業咨詢和服務。
在職業教育中,職業指導就是就業指導。
當教育部把護理專業人才作為現代服務業技能型緊缺人才之后,各衛生職業院校招生規模擴大,在校護生數量劇增,加之中等職業教育入學條件的改變,導致大量形式上畢業而知識水平沒有畢業的初中生進校學習,生源素質明顯下降,而同時醫療衛生、醫藥市場對畢業護生職業能力的要求卻越來越高,使一些畢業護生在知識、能力和素質方面沒有做好充分準備,畢業或到醫療單位工作后,表現不盡如人意。例如,一些畢業生眼高手低,對助理護士、導醫等職位心存鄙夷,寧愿在家待業也不主動就業;對民辦醫院或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醫院不屑一顧;進入醫療單位后,工作隨意,缺乏責任心;與同事相處中,表現為清高自大、難于合作。另外,由于高校連年擴招,畢業生不斷增加,致使就業崗位相對減少,多方面因素導致護生就業難[2]。
職業指導的內涵:幫助學生了解專業或職業,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擇業觀,指導學生根據社會需要和自身特點確定職業方向,輔導學生準備職業和獲得職業能力的教育活動。簡單地說,即幫助學生了解職業,了解自己,正確抉擇。針對護理職業教育中凸顯的就業問題,職業指導的開展應做到“潤物細無聲”,在專業教育中滲透職業指導,通過整體安排,實施到位,做到精細有序。
以本校為例,護理專業學制四年,學生在校學習3年;依據國家相關規定在第4年完成至少8個月的臨床實習[3]。為此,在課程設置上,將職業指導相關課程納入學校的教學計劃,使職業指導課程貫穿于學生整個學習階段,確保職業指導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一年級開設護理專業發展概況課程,進行專業方面的信息傳達,使學生真正了解專業特點、所學內容、研究前沿、就業前景以及自己的發展空間,從而盡早制定個人職業發展規劃。二年級開設護理人際溝通、表達與寫作等課程,培養職業所需的基本素質,為學生后續專業課程學習打下基礎。三年級主要為專業課學習,將前期學習的知識融入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專業技能的掌握中;開設護理專業技術實訓和就業指導課程,分別從專業與求職兩方面對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進行貫通與應用。四年級臨床實習安排學生與醫院進行雙向選擇,以提高實習后本崗就業的幾率。通過課程整體安排,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逐漸明確就業方向,找到就業崗位。
隨著社會的發展,畢業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原來簡單的政策性、觀念性的就業指導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他們渴望在就業能力、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得到更深層次的指導。因此,發揮專業課教師在學生就業指導中的優勢,重視專業課教師在學生就業中的作用,無疑是實施有效職業指導、實現畢業生充分就業的有效途徑之一。
3.2.1 課上滲透,課下指導 專業課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學習專業課的機會,開展全程性、連續性、個體性的職業指導,幫助學生合理設計、實施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
在專業課學習過程中,學生與專業課教師接觸較多,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專業優勢,有針對性地實施技能訓練。專業課教師擁有豐富的第一手專業資料,熟悉所教學科的專業特點及其在社會中的地位、優勢與不足,對學生情況也很熟悉,可以憑借豐富的專業知識及對行業的了解,將教學和實際工作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情景教學、案例教學、任務驅動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創設臨床護理工作情景,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專業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提高學生職業素質。專業課教師在開展基礎理論教學的同時,加強職業能力培養,可防止學生出現專業知識豐富、專業能力缺乏的現象。
同時,專業課教師對其所屬專業認識全面,了解本專業所需的知識層面和理論深度,做職業指導工作具有較強針對性和說服力。專業課教師還可以最大程度地提供邊緣學科的學習意見和就業指導建議,甚至可以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邊緣學科學習,拓寬學生就業空間。如護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除臨床護理崗位外,還可到美容機構、養老機構、保健機構、藥事服務機構從事相關工作。
專業課教師通過課余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專業特長和技能特點,能夠對學生開展相應的職業技能訓練,培養學生的擇業觀,幫助學生準確定位,指導低年級學生合理設計和實施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幫助高年級學生盡早確定就業意向及適合自己的職業崗位。
3.2.2 跟進實習,利用優勢 第四學年班主任由專業課教師擔任。專業課教師往往是“雙師型”教師,即擁有教師資格和護士執業資格,能夠在學生實習期間深入崗位一線,了解用人單位對學生的反饋,了解學生的就業動態,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同時還可利用專業課教師的專業優勢和人脈,為學生進行細致而又切實可行的就業指導。
通過專業課教師的努力,將理論教學、實驗教學、生產實踐、畢業實習指導等與學生的職業指導聯系起來,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能力訓練,引導學生適時進行反饋總結,找出學生在就業方面存在的偏差,及時調整其擇業目標和方向,選擇更符合自己特長、性格和專業的職業;指導學生科學、合理地進行職業選擇,實現全程式的職業規劃指導,為就業做好準備。
根據《護士條例》的規定,護士執業應當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書。國家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成績合格者,可申請護士執業注冊[4]。學生在第四學年第二學期就可參加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考試未通過者不能從事臨床護理工作。這就對學校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除專業課授課內容緊扣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外,學校還要在學生實習后組織其復習,迎接護士執業資格考試,使學生在取得畢業證書的同時,獲得相關專業的執業資格證書,促進就業。
綜上所述,職業指導就是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就業形勢與當前就業狀況,了解社會的人才需求和有關人事與勞動政策法規,認識自己的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與個性特點的過程。針對專業特點,依據市場需求,按照學生個人條件與求職意愿以及單位用人要求,在專業教學中通過合理安排,由專業課教師提供咨詢、指導和幫助,指導學生了解自我,了解職業,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開發職業潛力,設計職業規劃,提高求職技巧。通過職業指導,使就業服務工作更有效果和效率,學生以更加理智的態度去擇業。
[1]顧明遠.中國教育大百科全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2]何少莎.試論對護理專業學生實行全程職業指導的內容和方法[J].衛生職業教育,2005,23(18):23-26.
[3]衛生部.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辦法[EB/OL].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bgt/s10787/201005/47398.htm,2013-11-14.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護士條例[EB/OL].http://www.gov.cn/zwgk/2008-02/04/content_882178.htm,201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