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允,段玉軍,張 威,夏 云,袁鮮麗,韓麗萍
(鄭州市衛生學校,河南 鄭州 450005)
我國醫藥產業總體規模在國民經濟36個行業中排行18~20位,屬于中等水平,醫藥工業總值占我國GDP的2.9%~3.2%,醫藥行業整體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1]。作為藥學專業學生,只有不斷學習、鞏固理論知識,加強、提高實踐技能,才能順應就業形勢的變化發展。本文對近年來醫藥企業對藥學畢業生的需求現狀進行了簡單分析,提出了當前藥學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應對措施,力求為中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及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等提供參考。
隨著國家一系列政策的出臺,醫藥企業清醒地認識到薄利時代已經來臨[2]。因此,如何開發市場急需、本企業獨有、專屬性強的新產品,如何提高知名度、占領市場,成為醫藥企業面臨的共同問題。要做到上述幾點,關鍵是創新,包括觀念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市場營銷創新,創新的關鍵是有具備上述創新能力的人才,而在目前的藥學行業中,極缺這種人才。
藥學服務(Pharmaceutical care)是從臨床藥學上發展起來的,不同于傳統醫學服務。20世紀80年代由美國衛生系統藥劑師協會提出藥學服務概念,1990年正式為其定義,即藥學人員利用藥學專業知識和工具,向社會公眾(包括醫藥護理人員、病人及其家屬和其他關心用藥的群體)提供直接的、負責的、與藥物應用有關的服務,以提高藥物治療的安全性、有效性、經濟性和適應性,改善和提高人類的生活水平[3]。藥學服務作為衛生保健領域的重要環節,日益凸顯出其重要地位。
對醫藥企業來講,一系列改革帶來了較多的發展機會,但面臨的挑戰也隨之增加。由于藥品供大于求的情況出現,市場透明度增大,工廠成本基本一目了然,和其他行業一樣,價格競爭總有極限,到那時將是靠服務質量、服務態度取勝。尤其是國家對藥品實行分類管理后,藥師與病人直接交流的機會增多了,藥師承擔的問病售藥、衛生保健的責任加大了,有必要對不同社會、經濟背景的病人進行藥學知識普及教育,并以優質的藥學服務贏得客戶和效益。這種社會藥學服務性人才不僅需要具備傳統藥學教育中提供的基礎化學和藥物化學知識、藥物制劑知識,更需要具備臨床藥學知識,如生物藥劑學與藥代動力學知識,常見病、慢性病的診斷、防治、用藥知識,使其知識結構由傳統的化學型向醫藥結合型、化學與生物學結合型轉變[4-5]。
臨床藥學是以研究和指導臨床合理用藥為中心的藥學服務學科,是藥學和現代醫學相結合的一門新興學科[6]。在發達國家醫藥院校中,對臨床藥學人才的培養很重視,臨床藥學人才畢業后主要為臨床服務,與臨床醫師一起共同商定病人給藥方案。加入世貿組織后,隨著外資醫藥服務的進入,對我國醫院藥學服務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藥學工作必須由以藥物為中心向以病人為中心轉變,由物質保障型向技術服務型轉變。在這種服務中,藥師應對由于藥師的行為產生的不良后果承擔責任,其職責主要包括:明確治療目標,為這一目標設計藥物治療方案,并對整個用藥過程進行監測。醫院藥師應做到:能夠解釋和配制處方;能對處方和處方調配中所用的藥物做出評價;掌握有關臨時配制處方中所涉及的調配和計算技術;開展藥物治療的監護工作;正確回答病人和其他專業醫務人員的咨詢等。
目前,我國臨床藥學發展緩慢,大多數醫院的臨床藥學室的工作仍停留在血藥濃度監測、藥學信息收集和出版藥訊等層面[7],真正的臨床藥學核心工作即藥師下臨床還未開展。這是因為我國真正意義上的臨床藥師數量不多,而且目前大部分藥師的素質無法承擔臨床藥師的責任。國內三級醫院的藥師中,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員僅占10%~15%,而這部分高學歷人員大多只懂藥、不懂醫,致使臨床藥學工作嚴重缺乏人才[8]。
同時,醫院藥師應與醫師密切合作,使病人花最少的錢,獲得最有效的治療。上述工作同樣要求醫院藥學人員加強對臨床藥學、臨床醫學知識的學習,具有藥劑學和臨床藥理學、醫用統計學的相關知識和技巧;有藥品調配的能力;有建立和發展與病人及其他衛生專業人員關系的能力。此外,臨床藥師還肩負著將臨床療效確切、性能穩定、毒副作用小、極受病人歡迎的院內制劑轉變成新藥的任務,因此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新藥開發知識與能力。
鑒于以上對人才需求的分析,目前藥學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鍛煉不夠。(2)過分強調某一學科的整體性,造成知識分割、重復或銜接不當。(3)課程設置中與專業有關的部分過分強調化學課程的比重,對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對藥學領域的滲透、應用估計不足,缺乏對臨床藥師的培養。(4)課程設置中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力度不夠。另外,在調查研究中,不少用人單位反映,他們不是不需要人,而是畢業生技能與經驗缺失,不能滿足上崗即工作的基本要求,由此反映出學校的實踐教學改革亟待加強。
藥學是以實踐為基礎的學科,而實踐教學是培養實驗技能、科學思維與方法、創新意識與能力,促進素質教育最基本的教學形式和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因此,各類醫藥院校應構建藥學實踐的整體觀念,搭建“4+X”實踐教學平臺,整合實驗教學內容與資源,實施“三層次、五段式”實踐教學模式。畢業實習期間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迎合社會需求,著力培養具有創新思維且實踐能力強、科研素質好的藥學專業畢業生。同時,將畢業實習與就業相對接,強化綜合素質的培養,量身打造社會所需的人才[9]。另外,要勇于打破束縛創新教育的陳舊藥學教育體制,更新辦學觀念,從藥學教育自身出發,才能建立起培養藥學生創新意識的完整教育體制[10]。宿凌、楊世民[11]建議對藥學類專業進行分類培養,然后對不同人才(科研、服務、通用型人才)的培養設置對應的專業,不僅有利于樹立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而且縮短了學制,節約了教育資源,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
[1]馬曉匡.我院藥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去向調研報告[J].大理醫學院學報,2001(10):154-155.
[2]中國藥學會藥事管理專業委員會.中國醫藥衛生改革與發展相關文件匯編[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1.
[3]劉國英.新形勢下提升藥學服務之我見[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1(8):12-13.
[4]龔慕辛,王地,關懷.適應醫藥體制改革 培養新型藥學人才[J].藥學教育,2005,21(1):14-17.
[5]鄒純才,鄢海燕.加強藥學生的藥學服務意識[J].藥學教育,2011,27(6):12-14.
[6]朱珠,李大魁,葉敏.我國臨床藥學發展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藥學雜志,2000,35(4):217.
[7]林振禮,羅梓河,翁舜章,等.臨床藥學實踐模式的探討[J].中國藥學雜志,2002,37(2):146-148.
[8]施安國.我國臨床藥師工作難度的思考[J].中國藥師,2001,4(2):110-112.
[9]郭瑞華,黃麗艷,詹歡,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強化藥學生實踐能力培養[J].藥學教育,2010,26(5):15-18.
[10]陸桂喜.藥學生創新意識的缺失及培養措施[J].藥學教育,2010,26(3):11-14.
[11]宿凌,楊世民.新世紀藥學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J].藥學教育,2002,1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