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剛 ,張軍榮 ,李志成 ,朱愛軍 ,胡春玲
(1.甘肅衛生職業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2.定西衛生學校,甘肅 定西 743000)
“十一五”時期,我國護理事業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完成了《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05—2010年)》(以下簡稱《綱要》)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其主要標志是護士隊伍數量大幅度增加,護士隊伍人員學歷顯著提升。截至“十一五”末,我國注冊護士總數達到205萬,較2005年增長了52%,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從2005年的1.06提高到2010年的1.52,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護士占護士總數的51.3%。
“十一五”末,護理專業每年招生約50萬人,其中中職護理專業招生占66%(約33萬人),高職高專護理專業招生占28%(約14萬人),本科及以上護理專業招生占6%(約3萬人)。近幾年,通過“護理專業技能型緊缺人才示范性培訓基地”建設、“中央財政支持的護理實訓基地”建設和“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重點專業建設等項目,使中職護理專業教育得到了快速發展。
為制訂好中職護理專業教學標準,根據教育部文件精神,中職護理專業教學標準制訂工作小組開展了調研工作,旨在培養目標、人才規格、課程結構及設置、教學安排、實訓教學和專業師資等方面能夠與醫療機構護理崗位人才培養的需求狀況相吻合。
在全國東、中、西部地區選取黑龍江省、遼寧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河南省、四川省和甘肅省8個省為調研對象,共調研14個衛生行政管理機構、846家醫療機構和39所中職衛生學校。
根據全國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設計的調查問卷和訪談提綱組織調研,包括文獻查閱、問卷調查、個別訪談等。
文獻查閱:衛生部網站、《2012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及CNKI(中國知網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
問卷調查:(1)14個衛生行政管理機構:向衛生行政管理機構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發放行政機構問卷18份,收回有效問卷16份。(2)846家各級醫療機構:向各級醫療機構領導及相關科室負責人發放醫療機構問卷9500份,收回有效問卷9165份。(3)39所中職衛生學校:其中發放護理教師調查問卷410份,收回有效問卷391份;發放護理專業實習生調查問卷1700份,收回有效問卷1652份。
個別訪談:(1)省、市、縣衛生主管部門主要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人;(2)三級醫院、縣醫院、區二級醫院、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村衛生室等主要領導及相關科室負責人;(3)中職衛生學校主管部門主要領導及相關科室負責人。
(1)護理人才結構現狀;(2)護理人才需求;(3)護理崗位對知識技能的需求;(4)護理專業實施性教學計劃;(5)護理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存在的問題、課程課時、對接崗位需求的學習課程);(6)對接崗位需求的教學內容;(7)護理專業實訓學時、項目及實訓基地條件;(8)護理專業師資隊伍;(9)護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去向。
2.1.1 護理人才結構現狀(1)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執業(助理)醫師與注冊護士比。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最高為2.02,最低為1.32,平均為1.62;執業(助理)醫師與注冊護士比最高為1:1.05,最低為 1:0.83,平均為 1:0.93,見表 1。

表1 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和執業(助理)醫師與注冊護士比
(2)護理人員學歷。2012年全國護理人員學歷以大專和中專為主,中專學歷者占44.0%,大專學歷者占44.1%,本科學歷者占9.5%,研究生學歷者占0.1%,高中及以下者占2.3%。
2.1.2 護理人才需求(1)護理人員數量需求。醫院對護理人員的需求量呈上升趨勢,內科和外科護理人員需求量較大,約占需求總量的50%。此外,91%的調研醫院對男性護士有需求,需求崗位主要為重癥監護室、急診室、手術室等。
(2)護理人員學歷需求。醫院對護理人員學歷需求最多的是大專,約占總需求量的50%,其次為本科,對中專護理人員的需求量較少。
2.1.3 護理崗位對知識技能的需求(1)中職護理畢業生在校期間所學知識、技能與崗位需求。91.44%的中職護理畢業生認為,在校期間所學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能滿足或基本滿足工作崗位需求;8.56%的畢業生認為不能滿足現任工作崗位需求,不能滿足的主要原因是在校教學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技能操作訓練不足等。
(2)中職護理畢業生認為滿足崗位需求的課程。中職護理畢業生認為滿足崗位需求最重要的課程是護理學基礎(73.80%)、內科護理(55.42%)和外科護理(51.89%)3門課程,其次是兒科護理(29.97%)、婦產科護理(26.95%)、解剖(23.93%)和藥理(15.87%)4門課程。
(3)護理崗位對畢業生工作能力的需求。醫院護理崗位對畢業生最需要的能力排在前4位的是:規范的基礎護理操作技能(89.36%)、溝通能力(89.36%)、對常見病及多發病病情的觀察能力(85.11%)、對急危重病人的一般應急處理和配合搶救能力(85.11%)。其他需要的能力依次是:專科護理基本操作技能(80.85%)、團隊協作能力(80.85%)、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80.85%)、評估病人能力(70.21%)和健康教育能力(65.96%)等,見表2。

表2 醫院護理崗位對畢業生工作能力的需求(%)
2.2.1 護理專業教學計劃 護理專業教學計劃存在一定的問題,首要問題是教學內容未能較好對接崗位需求(52.66%)。其他主要問題依次是:實訓課學時比例偏低(34.30%)、核心課程偏少(32.85%)、未突出專業特色(29.95%)、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24.64%)、與培養目標不一致(12.56%)等,見表3。

表3 護理專業教學計劃問卷調查
2.2.2 護理專業課程體系(1)存在的問題。55.87%的教師認為護理專業課程體系需要改進,存在的首要問題是需調整課程學時(79.84%),其次是調整課程編排的前后順序(38.76%)和增加實訓課及臨床見習學時(10.85%)。
(2)課程模塊。96.6%的教師認為護理專業公共基礎、專業基礎、專業技能三大模塊的課程合理或基本合理,3.4%的教師認為不合理。
(3)對接崗位需求的課程。中職護理實習生認為對接崗位需求最重要的課程是護理學基礎(74.61%)、外科護理(72.15%)、內科護理(71.52%)、兒科護理(54.89%)和婦產科護理(52.75%)5門課程,其次是正常人體結構與功能(19.00%)、藥理(13.86%)和生理(11.18%)3門課程。
2.2.3 護理專業教學內容與崗位工作需求的對接(1)理論知識。94.33%的中職護理實習生認為在校期間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能對接或基本能對接實習崗位工作需求,5.67%的實習生認為不能對接實習崗位工作需求。
(2)操作技能。17.06%的中職護理實習生認為實習期間常見的操作在學校期間全部學過,52.78%的實習生認為大部分學過,22.73%的實習生認為基本學過,7.43%的實習生認為部分學過。
2.2.4 護理專業實訓(1)實訓學時、項目。52.41%的中職護理實習生認為護理專業實驗(實訓)課學時所占課程學時比例合理,41.48%的實習生認為所占比例偏小,6.11%的實習生認為所占比例偏大。
67.18%的中職護理實習生認為不需要增加操作技能的學習項目,32.82%的實習生認為需要增加操作技能的學習項目,主要需要增加的項目是:急救技能、徒手心肺復蘇技能、中心靜脈置管技能和心電監護儀及呼吸機的操作技能等。
(2)實訓基地建設。66.67%的中職護理實習生認為護理專業的實訓儀器設備需要完善,主要建議是應增加先進儀器設備數量,教學使用的儀器設備應與臨床實際使用的儀器設備相同。
58.22%的中職護理實習生認為護理專業實訓場地需要完善,主要建議是增加實訓場地面積和建設仿真、模擬臨床的實訓環境。
2.2.5 護理專業師資 59.15%的中職護理實習生認為實訓教師的教學與業務能力需要提高和完善,主要建議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增加教師數量和加強“雙師型”教師培訓。
85.14%的中職護理實習生認為學校操作技能實訓指導教師教學效果很好或較好,貼近臨床崗位工作需要;13.72%的實習生認為一般;1.14%的實習生認為不好。他們認為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教師的臨床經驗不足、教師數量少、教師的操作不規范和教師提供的動手訓練機會少。
2.2.6 護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去向 15.97%的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就業于三級醫院,84.03%的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就業于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其中在二級以下醫療機構就業的畢業生占55.97%,見表4。

表4 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去向(%)
《綱要》要求到2015年,全國注冊護士總數達到286萬,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為2.07,全國執業(助理)醫師與注冊護士比達到1:1~1:1.2。調研顯示:2012年我國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和執業(助理)醫師與注冊護士比均低于《綱要》要求。護士總量不足,護士崗位明顯缺編,且地域分布不平衡,尤其西部地區護士配置明顯不足。
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去向主要是二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鄉鎮衛生院等,表明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崗位主要為基層醫療機構,符合《綱要》提出的增加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的護理力量,到2015年,在基層從事工作的護士達到30萬人的要求。
部分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認為在校期間所學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不能完全滿足工作崗位需求,主要問題是在校教學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技能操作訓練不足。醫療機構認為勝任護理崗位的工作,重點需要加強規范的基礎護理操作技能、溝通能力、對常見病及多發病病情的觀察能力、對急危重病人的一般應急處理和配合搶救能力的培養,并且還需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專科護理基本操作技能、團隊協作能力、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評估病人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
中職護理專業教學與護理崗位需求存在脫節現象,突出表現為:(1)教學內容與崗位需求對接不夠;(2)課程學時需要調整。說明要研究制訂對接護理崗位需求和滿足學生就業需要的以“崗位能力為核心”的課程教學大綱。
實訓教學學時安排、項目內容設置以及實訓基地設備、場地和操作技能指導教師能力等均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通過合理調整實訓教學學時和教學內容安排、完善實訓基地建設、派專業教師定期到醫療機構學習培訓等,來提升中職實訓教學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