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春,吳冰冰,馮 榮,李 樂,唐 輝,劉 媛
(石河子大學,新疆 石河子 832000)
藥物分析是研究和發展藥品全面質量控制的方法學科,是一門涉及多學科、多領域,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其任務是培養學生具備初步的藥品質量控制觀念,使學生在藥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過程中樹立“質量第一”的理念[1]。本課程是藥學專業的主干課程,其教學內容與藥學中的各個學科密切相關,是藥學領域的“眼睛”。針對現代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藥物分析教學應通過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形式,使學生具備自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借鑒美國藥學教育模式并結合筆者自身教學實踐,對藥物分析教學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進,現介紹如下。
布魯納認為,教師的任務就是教學生采用一定的編碼方式掌握知識結構,“不論我們選教什么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2]藥學理論知識從表面看零散無序,其實有規律可循。美國藥學教育注重學生知識框架的構建,通過探索規律、把握特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熟悉教材各章節之間的關系,建立學科結構體系,幫助學生理解記憶。
在美國藥學課程的教學中,主要采取班級研討課、啟發式教學、模擬教學的方式,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思考,并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所修課程。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采取以問題為中心的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法[3]。教師可將授課內容以問題形式提出,學生通過圖書館、網絡平臺等資源,翻閱資料、總結分析,并到課堂上討論、交流。這樣既鞏固了知識,又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美國大學很早就開始在課程教學中強化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融合的思想,如哈佛大學重視課程的實用性并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增加了實踐教學課程,擴充并更新了實驗課、見習課的內容。另外,美國的大學普遍實行本科生科研計劃,并且取得了顯著成效。除了本科生參與科研訓練外,教師還要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學術講座,將藥學課程和實習結合在一起,在實踐中培養了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
為了提高藥物分析的教學效果,我們借鑒美國藥學教育模式,結合我校教學實際,做了以下嘗試,旨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藥物分析課程內容多、難度較大,在教學中我們會多次向學生強調,無論是課前預習還是課中學習,都要抓住各論中藥物的結構、性質、鑒別,雜質的檢查,含量測定這條主線;然后,理清這條主線中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如通過分析結構從而推導出與其對應的理化性質,繼而將這些性質應用到鑒別、檢查和測定中去;最后,按照主線進行總結分析。學生普遍反映這樣的方法使藥物分析的邏輯性強,知識點多而不亂,增強了學生學好本門課程的信心。
面對大量繁雜而枯燥的藥物化學結構式、理化性質等內容,學生既要具備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等基礎知識,又要具備藥物化學、藥劑學等專業知識。為了盡力幫助學生輕松掌握課程內容,我們建立了藥物分析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了網絡教案、課件、大綱、中英文教材等相關資源。另外,還設置了問題解答、專題討論交流、實時教學、網絡課堂教學、作業布置評閱、試題庫等多個板塊,供學生在該平臺上進行資源檢索、自主學習、實時學習、協作學習和作業、測驗等活動[4]。同時,我們還利用網絡群、微博和微信等進行互動,為幫助和促進學生學習提供了多種途徑。
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可以將知識直觀地演示出來,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變枯燥為生動。我們在多媒體課件制作方面投入時間和精力,力求課件形象和直觀。如將藥物的結構立體化,并配上動畫或音樂,插入短的視頻或者最新發生的相關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內容更易理解。
藥物分析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綜合學科,它要求學生除了掌握藥物分析的基本理論、扎實的基礎知識外,還應具備熟練的實驗操作技能和科研能力。而在藥物分析實驗教學中一直存在以下問題:(1)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較扎實,但基本操作技能不熟練,實際動手能力差;(2)在實驗項目安排上多注重單個模塊的訓練;(3)藥學各專業課的實驗相互獨立,學科之間缺乏聯系和滲透,沒有反映出各個專業的內在聯系,且學生對所學的各科知識不能融會貫通[5]。因此,我校建立了本科生參與科研訓練的渠道,實施了新的實驗教學模式——小學期實驗,即每屆本科四年級學生在開學之初,連續開設一個月的實驗操作課程,鼓勵學生進入實驗室,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將實驗課和理論課有機結合起來,實驗課沒有固定的教材,學生自行查閱資料、設計實驗,將理論中的基礎知識在實驗課中驗證,大大提高了學生思考和動手的能力。
我校通過借鑒美國成功的教學經驗改革藥物分析課程的教學,使學生充分發揮了主體作用,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應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總結成功經驗,推動教學質量的提高,以適應新時期對教學工作的需要,培養出藥學領域的優秀人才。
[1]李華.關于藥物分析化學教學改革的幾點構想[J].衛生職業教育,2010,28(10):54-55.
[2]張奇.學習理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3]楊燕云,許亮,張振秋,等.體內藥物分析實驗教學方法實踐與思考[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7):197-198.
[4]韓博,陳文,李樂,等.中藥制劑分析網絡教學改革及實踐效果分析[J].大學教育,2013(2):131-132.
[5]曹芳,張敏,趙梅.基于大專生能力培養藥物分析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