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德強,薛 磊
(蘭州工業學院管理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
應用型本科院校管理類公共選修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竇德強,薛 磊
(蘭州工業學院管理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
針對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管理類公共選修課教學質量不高的現狀,分析其課程特點和意義,從學生、教師、管理學院、學校4方面進行原因探析,并提出相應對策。
應用型本科院校;管理類;公共選修課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現代企業管理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顯著,掌握一定專業技術同時又懂管理基本原理的應用型人才需求逐年增加。為適應這一形勢,許多應用型本科院校開設了管理類公共選修課,以滿足理工類等非管理類專業的需要。但就目前情況來看,還存在課程教學質量不高、學生興趣不濃及教學效果不佳等問題。因此,強化管理類公共選修課課程體系建設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應用型本科院校管理類公共選修課為研究對象,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對策。
應用型本科院校管理類公共選修課是面向全校理工科專業學生開設的綜合類教育課程,其主旨是滿足理工科專業學生的興趣要求,提高理工科學生的管理素質。主要具有以下3個特點:一是授課對象明確。該課程面向全校理工科專業學生開設,因此其授課對象具有明確性。二是課程種類多。管理類公共選修課一般是管理學院不同專業教師基于自己的專業背景開設的,內容包括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物流管理、電子商務、人力資源管理等。三是選課比較自主。理工科學生可結合自己的專業及興趣愛好自由選擇課程。
調查發現,目前國內許多高校開設了管理類公共選修課。上海交通大學將公共選修課分為6類:自然科學與工程、人文社科、經濟與管理、外語、體育、綜合;華中科技大學將公共選修課分為7類:哲學、文學、歷史、法學、經濟、管理、藝術與其他自然科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將公共選修課分為10類:哲學、歷史、語言文學、法學、經濟管理、社會學、藝術、科學與技術、體育、綜合[1]。可見,開設管理類公共選修課是當今人才培養所必需的。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突破傳統的“精英教育”辦學理念和學術型人才培養模式,積極開展應用性教育,培養面向地方、服務基層的本科層次應用型人才。應用性教育不要求知識的全面系統,而要求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最佳結合。應用型本科院校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培養大批能熟練運用知識解決生產實際問題、適應社會多樣化需求的應用型人才[2]。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管理素質的提高,因為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生產方式的變化和組織結構的改變,要求企業技術人員逐漸成為技術組織者和領導者,同時要具備管理、溝通、合作及協調能力。此外,市場環境的變化,要求技術人員必須了解企業外部各種信息,樹立市場觀念,善于運用管理與技術相結合的方法解決企業內部問題。因此,在理工科畢業生就業和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管理素質的要求越來越明顯,管理類公共選修課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
3.1 學生方面
第一,選課存在盲目性。有些學生不主動了解管理類公共選修課與自己專業的聯系,不重視課程內容,只通過課程名稱選課;有些學生把“考試容易過關”作為選課標準,扎堆選擇容易考過的課程;還有一些學生隨意選課,對管理類公共選修課極不重視。第二,上課不認真。許多學生存在有“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的觀念,對管理類公共選修課“選而不修”,認為“考試前背背就能過關”,上課出勤率低。另外,學生上選修課做必修課作業的現象十分普遍。
3.2 教師方面
第一,教學內容陳舊。部分授課教師對管理類公共選修課不夠重視,導致課堂枯燥乏味,教學內容陳舊。例如,有些教師上課時照本宣科,失去了開設管理類公共選修課的意義,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第二,教師課堂管理松散,課程考核不客觀。管理類公共選修課學生人數多且來自不同專業,遲到、早退及缺課現象較普遍,許多教師往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此外,管理類公共選修課考核彈性較大,很多教師趨簡避繁,以完成規定不嚴格的期末小論文為考核方式,缺乏客觀、嚴格的評分標準,容易助長學生偷懶、抄襲等不良風氣。
3.3 管理學院方面
第一,難以協調專業課與公共選修課安排。許多學校管理學院專業較多,師資較緊張,繁重的專業課教學任務與科研壓力導致教師開設管理類公共選修課的積極性不高。為此,許多學校把選修課安排在周末,而有些教師不喜歡周末上課,這導致管理學院在排課時出現矛盾。第二,對管理類公共選修課的認識有偏差。管理學院只重視管理類專業學生的發展,沒有將理工科學生管理素質的培養視為自己的責任,對管理類公共選修課不重視,甚至認為開設管理類公共選修課是浪費資源。
3.4 學校方面
第一,缺乏公共選修課程管理體系。在公共選修課程申報、審批、監督、考評等方面沒有建立嚴格的管理評價體系。例如,對申報管理類公共選修課程的教師職稱沒有要求,導致低職稱教師開設的課程多,高職稱教師開設的少;在選修課考核方面沒有專門的監督小組,導致授課教師考評不嚴格,甚至出現個別教師讓學生代評現象。第二,課程結構不完善。管理類公共選修課主要由管理學院教師自愿申報,缺乏與理工科專業教師的合作,因此開設的部分課程不適合理工科學生,課程較雜亂,結構不完整。
4.1 加強學生選課指導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大部分學生上選修課只是為湊夠學分,不了解學校開設管理類公共選修課的重要意義,也沒有思考過其對自己職業生涯的助益。因此,有必要通過有效的選課指導,使學生了解管理類公共選修課的價值。首先,學校可以要求管理類公共選修課教師提供所開課程的目的、教學大綱、課程簡介和教師情況,并置于選課系統中,讓學生通過選課系統了解課程狀況。其次,可舉辦公共選修課選課指導講座,也可將選課指導內容錄成視頻放入選課系統,以便學生深入了解課程的相關內容。對學生進行選課指導,能使其全面了解每門課程的相關信息,從自身實際出發選擇課程,避免盲目選課。
4.2 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筆者所在學校的管理類公共選修課教師以講師和助教為主,雖然學校明確規定了上課教師職稱必須為副教授以上,但由于師資力量有限,這個規定無法執行。筆者建議:首先,提高全校公共選修課開設準入門檻,從課時費、評優等方面吸引和激勵高職稱教師開設管理類公共選修課。其次,加大案例教學比例,強化管理理論與理工科專業的聯系。教師應認真備課,將管理理論運用到理工科案例中,讓學生身臨其境進行決策分析,培養創造性解決問題能力。再次,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方法,跳出“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理論教學模式,結合管理類課程特點,鼓勵學生打破固有的思維習慣,主動思考,自我總結和反思,引領學生掌握管理思維方式和技巧。最后,建立信息收集渠道,以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課程的反饋并做出調整。
4.3 合理規劃課程體系
管理類公共選修課要實現與理工科專業的融合,就必須進行科學縝密的課程規劃和體系建設。教務部門作為協調機構,應召集管理類公共選修課任課教師與理工科專業教師,結合理工類專業培養目標和特點,討論理工科學生的專業知識、工作需求、興趣愛好和職業發展,共同規劃管理類選修課課程體系,包括課程設置、課程資源優化配置、選課指導、課程管理等方面。
4.4 完善校級監督機制
為確保管理類公共選修課教學質量,學校必須加強監督機制建設。首先,管理部門應牢牢把控管理類公共選修課教學質量關,定期組織督導人員和管理人員以聽課、評課等方式對課堂秩序進行檢查,保證正常教學秩序。教務部門應對教師批改的試卷或學生論文進行抽樣檢查,杜絕草率應付考評現象。每學期根據綜合考評結果評選出精品選修課,建設精品選修課程庫,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課程。其次,加強對學生考核標準的監控。嚴格課堂出勤制度、課堂作業制度、課堂提問制度。對選修課出勤率低的學生取消其考試資格,嚴肅考風考紀,嚴格考試標準,提高學生對公共選修課的重視。最后,完善網上評教系統。公共選修課質量評估可從多方面展開,除學校教學督導的認可外,還應有學生的認可,其中學生選課人數是重要的參考指標。如果選課人數過少,教師要重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和內容。
管理類公共選修課是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管理類公共選修課程建設與管理,對提高理工科學生的管理素質及應用型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1]黃偉力.國內外高校公共選修課的設置情況分析及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配套選修課建設的啟示[J].高教探索,2007(4):100-103.
[2]潘懋元,車如山.略論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5):35-38.
G423.02
A
1671-1246(2014)19-0010-02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GS[2013]GHB1077);蘭州工業學院青年科技創新項目(2013-17);蘭州工業學院2013年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工科專業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管理類公共選修課程體系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