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廣婷
(玉林市衛生學校,廣西 玉林 537000)
體驗式教學在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的應用
林廣婷
(玉林市衛生學校,廣西 玉林 537000)
將體驗式教學引入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以提升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質量,幫助學生較早職業定位,增強學生職業意識和就業能力,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本文闡述在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開展體驗式教學的必要性,探討在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開展體驗式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體驗式教學;中職;職業生涯規劃
體驗式教學是新一輪課改提倡的教學方式,是指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再現、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歷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是學習者親自介入實踐活動,通過認知、體驗和感悟,在實踐過程中獲得新知識、技能和態度的方法[1]。體驗式教學強調個體親身經歷與自我認識,關注學生發展;讓學生親身體驗,彰顯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參與和交往中學習,變苦學為樂學,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近年來,筆者嘗試將體驗式教學引入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職業生涯規劃是中等職業學校一年級新生的德育必修課,是一門針對中職生特點開設的集理論、實踐于一體的綜合性課程。其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職業理想,學會根據社會需要、自身特點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并以此規范、調整自己的行為,為就業、創業創造條件。課程要求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體驗性、參與性、探究性和養成性特點。如果不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仍然堅持以知識傳授為主,則很難實現教學任務,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需要將教學重點放在活動和體驗上,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掌握教學內容,并以此指導自己的行為。
大部分中職生是“90后”,文化基礎薄弱、自制力差、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他們思想活躍,接受能力強,在聽慣了所謂的“大道理”之后,他們更希望對相關理論進行實踐驗證。傳統教學往往以說教為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體驗式教學較傳統教學更容易觸及學生內心,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實踐當中,在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重新認識自身價值,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個性得到健康發展。
對于大多數中職新生來說,職業生涯規劃是個陌生的概念。學生往往簡單地認為,進入中職學校主要是來學習一門專業技能,以此作為謀生手段,至于職業生涯如何規劃,則不在他們考慮的范圍。同時大部分中職生認為專業課程是他們的主課程,用處大,便集中精力學習專業課程,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是副課程,用處不大、不實用,因而對該課程的學習動力不足、興趣不高。因此,教師要在教學方法上找到突破口,轉變學生故有觀念和想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梢詣撛O情境,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親身體驗,真正參與到教學中來,在體驗中學習,這樣既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教學,又能提高學生學習愿望和動力。
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運用體驗式教學,要將“情感反應”和“經歷”相結合,體驗式活動的設計既要有助于學生對知識、概念的理解,又要兼顧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實踐中,筆者進行了以下探索。
體驗式教學通過游戲的形式使學生學得快樂,是寓教于樂的真正實現和真實效果。教師通過游戲創設一定情境,讓學生在游戲中對理論產生深刻的理解,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達到理解、掌握和運用知識的目的。
例如,筆者在引導學生明確人生發展為什么要規劃,人生規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時,穿插“我這一輩子——撕紙人生”游戲,用一張白紙條代表人的一生,讓學生把紙條代表的已經經歷過的時間、休息娛樂的時間、退休后的時間、設想自己功成名就后的時間撕下來,最后剩下的一部分就是可以用來學習、工作的時間。當學生拿著撕剩的一小段紙條時,驚奇地發現原來能夠奮斗的時間非常短暫,從而明白了時間的重要性,人生規劃的重要性。通過具象的“撕紙人生”游戲與學生互動不僅營造了愉悅的課堂氣氛,而且讓學生在實踐中主動學習了知識,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提升,觸動學生內心,使其認知發生改變。
教師向學生提供有關的職業生涯案例,并針對案例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很多,教師應充分利用,通過對具體情境的描述,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分析、評判,使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培養其分析問題能力。
例如,在講授第三單元第三課時,針對“把握機遇”中的案例故事“水上種菜賺大錢”,筆者要求學生帶著兩個問題進行閱讀。這兩個問題是:(1)小陳為什么想當現代農民?他的成功與哪些機遇有關?(2)讓小陳賺了大錢的水上種菜,與他的學生時代、職業經歷有什么關系?學生讀完,也就知道了答案。之后,針對教材給出的人生啟迪——人的發展離不開自己的“根”,與家鄉的經濟有密切關系,啟發學生要善于在家鄉和更大的范圍捕捉、把握發展機遇,把自己事業的發展融于區域和行業發展之中。同時,成功后也不能忘記家鄉,要像案例中提到的那樣回報家鄉,承擔應盡的社會責任。分析完這個案例,也就引出了課堂學習內容,即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必須考慮外在條件。
運用多媒體資源時要選擇切合教學內容的圖片、文字、視頻材料,通過形象生動的呈現,讓學生更快、更直觀地學習知識。多媒體資源可使理論知識變得直觀而便于理解,能有效激發學生興趣、拓展思維,同時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并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例如,講授“人生發展要規劃”時播放視頻《人的一生》,讓學生感受到人生短暫,要想成為職業生涯的贏家就必須學會規劃,從而激發其學習熱情;講授“職業理想的作用”時播放視頻《感動中國人物——葉欣》《中國外科之父——裘法祖》和《萬嬰之母——林巧稚》,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激勵學生奮發學習;講授“正確認識就業”時播放視頻《白手起家到億萬富翁的奧秘》,讓學生了解從就業、擇業到創業的背后故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講授“求職與應聘”時播放視頻《弄巧成拙》,讓學生掌握求職面試的技巧和注意事項。
情境模擬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對事件或事物發生、發展過程的模擬或再現,即設置一些與職業生涯規劃知識與能力要求相似的情境,引導學生進入特定情境,從而理解教學內容,引發思考,提高學生認知水平和行為選擇的正確性,進而達到教育目的。該法有利于提高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體會角色(崗位)的地位、作用,從而增強分析與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學習了“面試技巧”內容后,開展以“模擬結構化面試”為主題的職業生涯探索活動。筆者將教室布置成結構化面試現場,面試程序嚴格按照結構化面試進程,由若干名學生扮演考生,5~7名教師擔任“考官”和點評者,結合事先確定的應聘職位,考官對考生提出自我認知類、人際溝通協調類、組織管理類、語言表達類、突發事件處理和問題解決類等題目,幫助學生參與到結構化面試的情境中,感受面試氛圍,熟悉面試程序。通過仿真的面試現場與流程,促使學生掌握面試技巧。
通過組織課堂小活動,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或研究性學習,強調以實踐活動為中心,通過實踐活動體驗過程,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實踐能力,提高學習主動性。
例如,筆者針對“認識自我”中“自我價值觀的認知”環節,組織了一場“價值觀拍賣會”,將較為人珍視的價值觀,如健康、財富、事業有成等作為“拍賣物品”,學生在“拍賣會”上將自己最看重的價值觀“買”下來?!芭馁u會”結束后,教師提出一些問題,如“你買到了你認為最重要的價值觀了嗎”等,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思考和分析自己所珍視的價值觀。實踐證明,課堂實踐活動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生成觀念與升華情感,增強了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效果。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實踐性、體驗性特點,教學時間為一個學期,由于教學內容多與教學時數少的矛盾異常突出,因此,不可能對所有內容都開展體驗式教學。教師要精心謀劃,合理設計,突出重點,選取主要內容,有針對性地開展體驗式教學,確保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在體驗式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根據不同的學生實施分層或分類強化體驗,按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安排不同的體驗活動,并調控體驗活動的整體節奏,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獲得深刻的體驗。同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度鼓勵和表揚,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進而更加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
開展體驗式教學,教師要精心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和活動,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和積極的鼓勵,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與場所,既要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發揮又要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鞏固。而這就需要教師全面提高自身素質,不斷豐富、更新專業知識,提升收集、加工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善于把抽象問題具體化,把枯燥的書本內容變成生動有趣的體驗活動,并具備指導學生參與實踐、探究學習的能力。
總之,在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應用體驗式教學能使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升華。開展體驗式教學既符合中職德育課新一輪課改教學大綱的要求,突出“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又有利于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其學習興趣,有利于優化學習過程,提高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1]豐碩.體驗式教學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的應用淺析[J].成人教育,2010(11):61-62.■
G421
B
1671-1246(2014)07-00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