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浪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湖北武漢430000)
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的不斷發展,文化產業已經成為一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作為文化產業核心之一的電影產業,對國家經濟的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和印度在面積、人口、氣候等方面具有極大的相似性,但是在電影出口方面以及電影國際競爭力上卻相差較大。如表1所示,2012年中國的電影總票房收入為27億美元,其中國產片的票房收入僅占其中的48.46%。而印度的電影總票房收入為14億美元,但其中較大部分來源于海外票房收入。印度的電影產業已成為該國出口創匯的重要產業。其次,電影產量差距大。中國電影產量從2008年的406部迅速增長到2012年的893部,發展勢頭強勁。但與印度電影產量相比,差距巨大。僅2008年,印度的電影產量就達到了1091部。同時,印度的電影產量以較高幅度增長,2012年,印度的電影產量達到了1602部,是同年中國電影產量的兩倍多。中印電影產業的出口對象也表現較大的差異性。中國電影出口主要集中在北美、歐洲、亞太等地區,而印度電影除了出口北美、歐洲、亞太等地區外,在非洲也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并且印度電影的國際影響力遠遠高于中國。

表1 2008年、2012年中、印電影票房數據比較

資料來源:根據藝恩咨詢網公布的數據整理而得
“鉆石模型”是美國戰略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用于分析一國如何形成國際競爭力提出的理論。波特認為,一個行業中存在著五個影響其競爭規模和競爭力的因素,這五個因素以特定的組織形式綜合影響著該行業的競爭力。具體來說,產業的競爭力主要來源于需求、資源、相關支持產業以及企業戰略、結構和政府五個方面。本文根據這五個方面對中印電影產業的出口競爭力影響進行比較分析。
近年來,中國電影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電影票房從2008年的6.22億美元迅速增長到2012年的27億美元,觀影人次4.7億人次。印度的電影票房總收入也增長迅速,2012年票房達14億美金,觀影人次26.41億人次。從數據上來看,印度的觀影人次遠遠高于中國這個第一人口大國。印度電影在北美和英國的影響力高居第一,這與印度龐大的海外居民人數和較低的電影票價密切相關。中國雖然擁有龐大的人口規模,但由于中國的“城鄉”二元結構以及相對較高的電影票價制約著中國電影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其次,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雖然得到了較大的提高,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我國2013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為56.88億元,但由于中國龐大人口基數,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為41908元。與此同時,近年來中國國內物價和電影的票價激增,人均票價達到36元人民幣。
印度的電影內容主要集中反映了該國的社會問題和社會體制,如《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和《三個白癡》。這些電影以輕松詼諧的手法直面社會問題,并融合印度的歌舞特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中《三個白癡》的票房收入高達38.5億盧比,創歷史最高。印度也是電影產量最高的國家,2012年其電影產量達到1602部。印度電影業的蓬勃發展以及強大的國際影響力也吸引了許多國際影視企業的投資,如迪斯尼公司等,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印度電影行業的資金問題。同時,印度電影的導演大多是從國外留學歸國的人才,如薩蒂亞吉特·雷伊、米拉·奈爾等,其中薩蒂亞吉特·雷伊曾獲得好萊塢終身成就獎。近年來,中國經濟實力的提升使得中國已經具備了相對雄厚的初級生產資源,但是與電影行業相關的高級生產資源相比差距較大,如電影相關專業人才匱乏,這成為阻礙我國電影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印度電影出口的巨大成功與印度娛樂業的發展息息相關。過去,由于科技的落后以及地理原因,印度的電影出口極其艱難。但隨著DVD、家庭影院和衛星電視等高效發行方式的出現,印度的電影產業取得了飛速發展。現在印度電影已成為印度文化的重要傳媒。近年來,中國的數字信息產業發展迅猛,如手機、計算機以及互聯網的興起。但由于中國現今擁有的手機、計算機數量以及互聯網用戶和中國龐大的人口數量相差較大,因此中國的數字信息產業在國際競爭中仍處于競爭劣勢地位,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國電影產業出口競爭力的提升。
在印度,“寶萊塢”已成為印度電影的代名詞。印度電影企業秉持“多產、多銷、低成本、高質量”的方針,在堅持本土性和民族性的基礎上,引入西方文化和元素,不斷進行電影產業的創新。印度電影熱衷于創作情景劇,同時內置“馬沙特”,形成夢幻機制,打動人心。除了“寶萊塢”,印度還有凱萊塢和托萊塢兩大電影王國,與“寶萊塢”不同的是,凱萊塢由于其獨特的創新意識和商業意識深得年輕觀眾的喜愛,托萊塢則通過新潮文藝路線深受知識分子的青睞。相較于印度知名的“寶萊塢”等電影企業,中國電影企業的發展則有較大差距。如中國電影企業的營銷方式就存在很大的缺陷。首先,中國電影的生產缺乏對市場需求的調查了解。其次,中國電影公司未能將電影創作和電影營銷有效銜接。
從電影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來看,印度電影的影響力與政府政策扶持密不可分。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印度政府就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保護鼓勵私人和私立電影公司以及私人銀行投資拍片。同時,印度又制定了相應的審查制度,確保影片質量。近年來,中國政府也制定了很多政策來規范電影行業的發展(見表2),如中國《電影管理條例》明確規定中國實行電影審查制度以及電影的“十條禁區”,但在具體落實過程中由于受業內潛規則的影響,審查制度實際上已成為一種彈性規定。

表2 2013年中國頒布實施的電影產業規范性文件
盡管2013年中國的電影票房收入達到36億美元,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電影票房市場,但令人堪憂的是在高票房背后卻是較低的收益率,這主要與中國的電影體制密不可分。由于經營觀念的落后和體制的束縛,使得中國電影所表現的內容受到嚴格限制。中國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電影保護措施,但由于具體落實不到位,執行力度較差,使得各項政策的效果不盡如人意,如近年來娛樂行業頻繁曝出的丑聞。與此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民營企業迅速崛起,成為我國經濟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中國電影產業應該盡快完善產業鏈,進行體制改革,發揮民營企業的作用,落實各項法律法規,實現我國電影產業的高質發展。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多元,擁有豐富的電影素材。目前,中國的電影主要取材于歷史和戰爭,強調倫理性的文化精神,具有極強的民族性。而印度電影則是在體現本土性的同時,引入西方文化,反映社會問題和社會體制,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對“真善美”的共鳴。如全球票房44.2億盧比的《機器人之戀》體現了印度電影在文化輸出方面的巨大成功。因此,中國應該采取多元化的文化策略,以本土化為基點,融入各種文化元素,縮小文化的差距,打破文化隔閡。
近年來,中國電影產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逐步上升,電影出口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卻一直處于貿易逆差狀況。印度比中國早加入WTO,其電影產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明顯強于中國。印度的電影產業已然成為該國重要的支柱產業,這與該國電影產業融資渠道多元化、資源整合水平以及營銷理念和策略國際化水品的高低密不可分。目前,中國還十分缺乏海外營銷網絡,即使是參加電影展,收效也甚微。因此,中國應加快資源整合,大力培養專業人才,提高電影產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加快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電影產業人才隊伍。
由于文化差異、人口規模等因素,印度國內電影的票房收入遠遠超過進口電影的票房收入。同時,印度出口到美國的電影所取得的票房收入也是美國出口到印度電影所取得票房收入的數倍。中國是一個擁有近14億人口的超級大國,擁有巨大的國內潛在電影需求市場,但我們的這一優勢卻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因此,中國電影企業應該調整企業發展戰略,降低生產成本和票價,刺激國產電影的國內市場需求,鞏固國內市場,形成規模效應。
電影產業是一個具有高度吸引力和整合性的行業,其收入來源除了票房收入外,還包括DVD、電視、計算機等各種播放設備、人物形象特許經營權以及食品飲料等方面。長期以來,我國一直實施以票房收入為主的單一的盈利模式,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國國產電影成本回收的風險。電影產業主要分為制片、發行和放映三個環節,各個環節獲得收益的方式并不相同。其中,制片環節是以票房分賬和出售版權獲得收益,發行環節是以票房分賬獲得收益,放映環節則是通過票房收入以及食品飲料等的銷售來獲得收益。因此,中國電影產業應該實施多元化的營銷戰略,優化電影產業結構,完善影片制作、發行和放映的各個環節,增強我國電影企業的盈利能力,有效保證我國電影產業的良好運作。
電影產業是一國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工具。隨著世界服務貿易的不斷發展,各國文化產業政策不斷完善,電影產業對一國進出口貿易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電影院線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電影產業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但由于我國電影產業的產品結構不完善,院線建設和后影院市場的發展存在嚴重滯后,政府各項政策落實不到位,企業營銷模式單一,嚴重制約著我國電影產業的發展。因此,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應順應當代經濟發展潮流,緊抓機遇,提高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這絕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商界、學界和政府等社會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
[1]羅艷.印度電影業國際化的崛起與經驗借鑒[J].對外經貿實務,2014(6):83-84.
[2]薛華.中美電影貿易中的文化折扣研究[D].中國傳媒大學,2009(6):13-34.
[3]楊柳.電影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M].上海交通大學,2013(6):25-67.
[4]劉朝圓.中外電影文化產業國際化比較研究—兼論中國電影國際化的發展[M].河北經貿大學,2014 (3):23-55.
[5]王鑫鑫,段元萍.中國電影貿易出口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國際商貿,2014(9):169-204.
[6]Hofstede,Geert.2001.Culture’s Consequences,Comparing Values,Behaviors,Institutions,and Organizations Across Nations.Thousand Oaks CA:Sage.
[7]Fearon,James D.Ethnic and Cultural Diversity by Country[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3,8(2):197-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