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激
(商務部歐洲司原駐俄羅斯大使館公使銜經濟商務參贊)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首先應該關注習主席講的兩個方面的倡議。首先,習主席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要實現五通,即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這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絲綢之路經濟帶主要涵蓋了34 個國家,加上中國,人口在30 億左右。線路分南、北、中線。習主席在訪哈薩克斯坦期間提出來一個共識,所以我們在很多場合都是用中亞這些國家,應該說是我國絲綢之路走出去的始發站。
中國和中亞、俄羅斯的邊界線共計7000 多公里,占中國整體陸地邊界線的1/3,我國和俄羅斯、中亞目前已經形成的所謂互聯互通的架構是公路、鐵路、航空、河運、油氣管線、輸電線和通訊網絡,涵蓋了交通、能源和電信等基礎設施。事實上我國基礎設施的連通方面已經具備了一定基礎和相當的規模。一是鐵路,目前中國和俄羅斯、中亞等國家已有5 條相通的鐵路,占中國周邊跨境鐵路的1/2 左右,其中滿洲里、綏芬河和阿拉山口三大鐵路口岸出口額占整個鐵路口岸出口總額的2/3;二是公路,目前我國和周邊國家跨境公路近20 條,與中亞、俄羅斯周邊的公路占周邊公路總數的1/3。目前,我國和上合組織正在商簽成員國多邊公路運輸便利化協議,協議簽署以后將使我國在周邊國家開放14000 多公里的陸路通道;三是航空,目前每周通往周邊國家客貨運一共230 架次班機;四是河運,目前只對俄羅斯有河運口岸,一共開通了7 對;五是原油管線,我國與俄羅斯、中亞國家已經和正在建設的跨境原油管道共兩條,一條是中俄、一條是中哈。中俄原油管道每年原油供應量是1500 萬噸,正在商談復線,如果修成2018年將達到3000 萬噸左右。中哈目前是1100 萬噸,到2015年將達到2000 萬噸左右規模;六是天然氣管道,目前中亞天然氣管道A、B、C 和正在建的D 線,加起來總供氣量可達850 萬億立方米。正在商談的中俄天然氣管道有西線從新疆入口、東線從黑龍江入口,兩項相加一共680 萬億立方米。單從中亞西線入口,將來西線談成以后,要達到300 億立方米,加上中亞850 億立方米,將來我國從西部這些口岸進口的天然氣將達到1150 億立方米左右。這是能源管線現在已經連通;七是輸電線,現在我國和俄羅斯已經架起750 萬千瓦的5 千伏直流背靠背的25年合同期的輸電線。2013年我國從俄羅斯購電20 億度。現在正在和中亞國家商談,從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建設輸電線;八是光纜,目前中俄、中哈、中吉已經建成跨境通信光纜的基礎設施,實現了比較先進的、容量很大的寬帶建設,目前正在建設和塔吉克斯坦的跨境通信光纜。
第一個問題,是互聯互通雖已經具備相當的規模和基礎,但仍面臨一個最集中的問題就是道路通但人不通或者說是貨物暢通欠缺。簡單說,路修好了,車跑不了或者貨物跑得不順暢,目前主要問題就是貿易的便利化程度不高。包括我國還有一些運輸方面的客觀性制約因素,因為原蘇聯地區都是寬軌,而我國都是窄軌,鐵路換裝壓力比較大。由于陸路通道便利化程度不高,比如中吉烏公路建成以后根本沒有開通。由于陸路的互聯互通,目前我國還是重點關注基礎設施的建設,軟環境的建設、便利化的突破還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因此導致我國和這些國家的貿易從陸路口岸運輸只占到雙邊貿易的1/4 左右。我國和俄羅斯擁有4300 多公里邊界線,但75%貿易是通過海運完成的,這也是互聯互通以后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障礙。
第二個問題,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提出以后,確實遇到一個繞不開的大國因素。絲綢之路經濟帶從中國西部出發,首發地是中亞、南亞、西亞一帶,尤其是中亞地區,我國要遇到俄羅斯、美國等國家在這里因為長期的勢力范圍和長期滲透而帶來的大國因素的影響。大國因素,特別是俄羅斯因素是我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攔路虎,因為這個地區是俄羅斯的傳統勢力范圍,盡管俄羅斯考慮到中俄友好關系因素不好公開反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的提出,但也絕不會心甘情愿與我國共同分享在中亞的利益。從這個角度來看,面臨大國因素的博弈將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過程中需要長期應對的問題,戰略、戰術上需要去應對的重要因素,也是考驗我國政治、經濟綜合運籌能力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在絲綢之路經濟帶這個地區有雙邊和多邊的各種合作機制的疊加和會合,單純哪股力量來主導其建設都是比較困難的,應有差異、有競爭、有協作、有合作的包容性地發展,可能是將來我國開拓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基本出發點。
第三個問題,是關于我國富余產能轉移的問題。實際上從中亞和周邊國家的貿易和經濟結構上看適合產能的轉移,因為這個地方在原蘇聯時期確實是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而且工業化的水平低于原蘇聯的平均水平,20世紀70年代蘇聯完成工業化進程,城市化達到75%,工業化達到75%,工業化進程是在高度的計劃經濟體系內定物價的政策,以及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