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麗
(紹興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生產性實訓始終具有教學屬性,學生需要在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外貿交易流程。但由于教師實踐經驗有限,加之大多數學生理論水平和職業技能有限,因而師生在處理實際業務訂單時,不可避免地會在某些環節中出現差錯。加之外貿業務環節紛繁復雜,師生發現實訓中的差錯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微小的疏忽都可能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因而,外貿企業提供實際業務訂單供師生實訓將承擔巨大的風險,造成外貿企業參與學校生產性實訓的積極性不高。
外貿工作環節復雜,業務周期較長,涉及部門及人員眾多,因而在履行合同過程中可能發生各種無法預見的問題。而且,加工產品的工廠、裝運貨物的承運公司都是24 小時運行,國外客戶的工作時間與我們也存在時差,這些都導致真正的外貿業務員經常會在非工作時間處理業務,隨時加班。而師生在校期間仍以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為主,因而要求師生像外貿業務員一樣隨時并及時處理突發狀況也是很不現實的。
由于學生獨立開展外貿業務能力較弱,企業提供真實業務供學校實訓的同時,必定委派專門業務人員跟蹤指導。學生在專門業務人員的帶領與協助下,以跟單員或單證員的身份開展實訓。受企業規模、提供業務數量、業務員能力等多方面制約,能夠參與生產性實訓的學生人數有限,校企合作的生產性實訓難以實現全員參與。
實訓條件包括實訓室和教學團隊。實訓室方面:課程組通過深入行業企業,對一線業務人員、管理人員和畢業生開展調研,結合外貿業務員崗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申請建設“商務談判實訓室”與“國際貿易綜合實訓室”。這些實訓室既是學生上課的教室,也是開展業務工作的辦公場所,是基于實際業務過程的課程生產性實訓的有效保障。教學團隊方面:實訓指導教師需具備“雙師素質”或是來自于生產管理一線的兼職教師,能夠保證實訓順利實施且與生產同步。經過近幾年的培養與建設,國際貿易實訓課程組授課教師均被學院認定為“雙師素質”教師。與國貿專業合作的紹興斯恒貿易有限公司、杭州美箭貿易有限公司、紹興鑫福紡織品有限公司的多位業務主管定期參加課程的教學、研討。
國際貿易實訓課程組先后對浙江省內多家外貿企業深入調研,并召開課程建設研討會和畢業生座談會。在充分聽取企業一線業務人員的建議基礎上,對崗位能力要求進行分析,結合現代高職教育理念,重構了基于知識應用的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內容架構,詳見表1。

表1 國際貿易實訓課程內容及實訓形式安排

實訓二 交易磋商任務一完成出口報價核算 仿真實訓任務二完成進口報價核算 仿真實訓任務三完成出口還價核算 生產性實訓實訓三簽訂合同 任務一完成銷售合同的簽訂 仿真實訓、生產性實訓實訓四 落實信用證任務一審核信用證 仿真實訓、生產性實訓任務二撰寫改證函 仿真實訓、生產性實訓實訓五 備貨與租船訂艙任務一簽訂內銷合同與備貨 仿真實訓、生產性實訓任務二租船訂艙 生產性實訓實訓六報檢 任務一完成出口報檢 仿真實訓實訓七投保 任務一完成投保手續 生產性實訓實訓八報關裝運 任務一完成出口報關手續 仿真實訓實訓九 制單結匯任務一完成商業發票繕制 仿真實訓任務二完成裝箱單和投保單繕制 仿真實訓任務三完成提單繕制 仿真實訓任務四完成匯票繕制 仿真實訓任務五其他單據繕制 仿真實訓任務六審核單據 生產性實訓實訓十退稅 任務一辦理出口退稅 仿真實訓
1. 完善運行機制
學期初校方按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進度設計“仿真實訓”部分計劃,而企業結合實際制定“生產性實訓”部分計劃,校企雙方共同制定教學計劃。當然,由于教學進度快慢不同,企業訂單進度也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因此需要雙方不斷溝通和協調,以保證課堂教學有序開展。
2. 注重團隊合作
合格的外貿業務員要擅長與他人合作,因此在實訓過程中可將學生分為若干團隊。視實訓內容不同,學生團隊可能是同一家公司的不同部門,也可是若干家相互獨立的公司,可以扮演外貿工作中的競爭對手或合作伙伴。這樣的分組有利于實訓教學安排,更有利于培養學生樹立良好的團隊觀念與合作精神。
3. 生產性實訓與仿真實訓相結合,全面實訓與重點實訓相結合
“生產”是實訓的手段,生產環節和周期在實訓中的取舍由學生能力培養要求來決定。考慮到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的特殊性質,紹興職業技術學院本著“生產性實訓與仿真實訓相結合,全面實訓與重點實訓相結合”的理念,對課程的實訓教學內容進行了重新開發。首先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使用真實業務改編的案例開展仿真的“全面實訓”,以“看、聽、做”為主。學生在實訓中“看”業務往來中的各種文件,參觀企業生產工作流程;“聽”教師和業務員的講解,學習各環節的操作技巧;在“看”和“聽”的基礎上,模仿工作場景,完成設計好的工作任務。每完成一個“仿真實訓”,則由企業帶著真實業務的相同環節,供師生開展生產性實訓。學生將在業務員的指導下,完成真實訂單的該環節操作。如此,企業只是將訂單中的某一環節交予師生實訓,可以有效地控制風險。教師再結合真實業務流程,把訂單案例整理并不斷充實到仿真實訓中去。同時,企業和教師共同挑選,不斷將仿真實訓中表現突出的學生推薦加入到企業,參加更深入的生產性實訓。從而形成校、生、企良性互動的健康氛圍。課程中仿真實訓與生產性實訓的關系見圖1。

圖1 國際貿易實訓課程中生產性實訓與仿真實訓的關系
實訓類課程注重過程評價。過程考核更能反映學生對工作過程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時也能考評學生的協作、參與、團隊意識等隱性經驗獲得情況。學生在每次分組協作完成工作任務后,由同組學生根據其在小組中的表現從知識、能力和態度三個方面進行評價。綜合教師考核和企業考核情況,最終確定該生的平時成績。課程除分階段開展實訓教學外,還安排有兩個綜合仿真實訓。學生完成綜合實訓中的指定環節,由教師根據其實訓質量給出期末成績。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綜合,確定為總評成績。
與仿真實訓相比,生產性實訓更具明顯優勢,因此未來的改革方向是朝開展“完全性”的生產性實訓方向努力。下一步課程組計劃開展“服務外包試點班”教學改革,即仿照“義烏電子商務創業班”形式,打亂原有自然班編排,在各班抽調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單獨組建課程試點班,開展完全意義的生產性實訓,完成完整的外貿訂單業務。當然,這樣的改革,需要企業負責人和專業教師全方位的指導,班級規模也不宜過大。
國際貿易實訓課程目前為每周四節課,雖課時較多但教學時間過于分散,不利于實訓效果的實現。課程組計劃將課程改為集中實訓,便于學生強化所學知識、感受市場氛圍,更有利于學生隨時處理突發事件。當然,調整課程的授課時間需要經過專業指導委員會論證,論證通過后方可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