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曉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上海 200233)
血液學教學存在著病種多、教學內容多、學生需要記憶的內容多等問題,而隨著現代醫學科學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方法的不斷涌現,知識更新周期縮短、信息量增大,更增加了教學的難度。是否應該將現代技術充分應用于血液學教學中?怎樣應用?效果如何?這些是本文探索的主要問題,現介紹如下。
醫學教育與其他學科教育有所不同,它不僅要傳授傳統的醫學理論和醫學原理,更需要讓學生了解現代醫學的發展和醫學的最新動態。傳統的醫學教學模式遠遠跟不上知識更新的速度,嚴重影響了醫學教學的效果。例如大專院校的醫學教材往往要5年甚至10年才能更新一版,而醫學的進展,尤其是血液學的進展多是以月來計算的。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讀,不但不能跟上學術進展,甚至有可能教授錯誤的理念。另外,傳統的血液學教學手段較單一,趣味性、直觀性不強,難以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難以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更重要的是,傳統的醫學教學手段不能直接展示血液疾病的形態學、機能學和動態內容,加之患者對醫療服務的需求逐步提高,患者的維權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逐步增強,這就要求醫學院校必須充分利用例如醫學檢索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衛星網絡通信技術等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開展血液學教學,提高教學水平。
目前,血液學教育技術正處于觀念更新、優化重組、理論和技術不斷完善、尋求新發展的階段。先進的儀器設備(如多頭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和醫學檢索技術、電視技術、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衛星通信技術、網絡技術以及高清晰度顯示技術等組成了教育技術這個新的大家族。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將對傳統的血液學教學模式產生巨大的影響。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信息互聯網,它上面有眾多與醫學教育有關的信息資源。Internet的多媒體檢索方式極大地滿足了醫學教育工作者查詢及使用Internet上醫學教育資源的需求。作為一位醫學教育工作者,只要擁有一臺個人電腦并與Internet相連,選擇部分有價值的網站設置成熱點鏈接,即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新的醫學信息資料或醫學指導。充分利用Internet上的醫學信息資源,將會對現代醫學教學的改革及發展,全面提高醫學教學水平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1]。應用Pubmed數據庫,教師可以采用按雜志(如BLOOD、Leukemia、Haematologica等)或病種(如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進行檢索,及時將最新的有定論的知識充實到講授內容中,提高教學質量。
近年來,各種醫療新設備、新儀器大量出現,充分利用這些儀器設備非常有利于醫學教學。例如,白血病患者骨髓里出現的異常原始細胞是診斷該疾病的最重要指標,識別這一類細胞是醫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功。以往教學中只有在大課教學時用數張多媒體幻燈片輔助講解,或者在實習時用單頭顯微鏡由學生獨自觀察骨髓片,學生較難掌握細胞特征。而現在我們可以應用多頭顯微鏡由多位學生同時觀察同一張骨髓片,由同一位教師同步講解,學生可以在1~2小時內學習多種疾病的細胞形態學特征,并且可以隨時向教師提問和進行相互交流,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2]。
以往學生到臨床實習,往往只能觀察到某種疾病一個時間段的情況,比如初發的白血病、已經經過治療獲得緩解的白血病等,難以觀察到一個疾病發生、發展、診斷、治療的全過程。現在我們可以實況轉播并完整記錄一位患者最初就診時的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結果、醫生的診斷依據、醫生是怎么治療的、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了什么并發癥、治療有效的臨床和實驗室表現是怎樣的[3]。高等醫學院校為了教學的需要,可以到附屬醫院錄制各病種患者的病理特征及醫生的一些操作步驟等,待教師上課講到某個內容時,可以輔助放映相應的視頻,學生就會很容易接受并形成深刻的記憶。
臨床授課的形式較多,有課堂授課、學術講座等,其中講解和演示是重要的環節,此環節多應用多媒體課件[4]。臨床授課中的許多內容是活動變化的,如一些疾病的發病過程、癥狀表現、治療操作過程等,以傳統的板書教學方式講授,學生常常不易理解,而利用多媒體的動畫、視頻、音頻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展示講授內容,就可以使內容形象、生動,使不易理解的知識形象化。例如貧血患者的面容、瞼結膜蒼白,血小板減少的紫癜是什么樣的,口腔的念珠菌感染(鵝口瘡)是什么樣的,甚至醫生的血常規報告是怎么書寫的,骨髓報告是怎么描述的,特殊檢查申請單的樣式等學生都可以看到,有身臨其境之感,更容易進入角色,知識也會學得更扎實。
現代技術能夠把大量的多媒體信息全部通過衛星和網絡廣播的形式,有選擇或無選擇地傳送到某個或多個遠程站。接收端通過一個衛星接收機和電視機或計算機即可接收到所有廣播節目[5],還可以進行大量的數據下載并將其保存。對于少見病,如血紅蛋白病,上海的學生可以從衛星網絡收看到廣東、廣西典型病例的癥狀體征,血紅蛋白電泳的圖像等,從而掌握疾病的基本知識。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中國學生將有機會與國外教師和學生一起學習,醫務工作者可通過現代技術的先進手段,在屏幕上進行面對面的學術交流,對各類醫務人員了解醫學科學技術前沿提供了新的途徑。
近年來,隨著我院現代教育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血液學教學和學習中現代技術的使用率都增加了,從這幾年的情況來看,在以下3個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由于計算機網絡系統的應用,使教師能夠不定期瀏覽各種血液學疾病的最新研究進展,包括發病機制、診斷標準及治療手段。對于那些已經在國際正式會議上得到公認的研究結果,教師可以隨時整合到教材中并教授給學生,使他們在掌握基礎知識以外,還能夠掌握最新研究進展、研究動向和趨勢。
現代教育技術通過現代多媒體的形、聲、色等技術輔助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象生動地記錄疾病的發病過程,正確示范各種醫療操作等。另外,它還能夠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空間想像能力和分析能力。由于現代技術的運用,使課堂教學增加了趣味性、實用性,學生由原來的厭學轉變成現在的好學,學習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由于教科書內容得到了及時補充和拓展,又由于多媒體授課方式的靈活、多樣,如前面提到的多頭顯微鏡的應用、全程疾病診治視頻的應用等,使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由機械地講和被動地記轉變為生動地講和自發主動地理解和記憶。從而同步提高了教師和學生雙方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輕松理解記憶以前需要死記硬背的內容。
綜上所述,既然血液學教學中運用現代技術如此必要、可行和有效,那么無論作為醫務工作者、醫學教育者還是醫學院校的學生,都應該多去學習現代技術,多在醫學教育、學習過程中運用現代技術。努力實現醫學教育現代化,使醫務工作者、醫學院校學生更好地掌握醫學知識,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服務。
[1]顧萍,李健康,張政寶,等.Pub Med本科教學的改革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3):47-48.
[2]曹巖,劉慧娟.高等院校多媒體教學應用現狀和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2):137-138.
[3]陳勤,王燕,鄭立舸.開展課堂教學錄像法診斷 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質量[J].醫學教育探索,2008,7(6):625-626.
[4]曹玉青.多媒體及網絡技術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07,25(7):68-70.
[5]周麗君,徐旭東,劉安濱.衛星遠程醫學教育的應用與展望[J].醫學研究生學報,2006,19(5):460-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