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京豫
(河南中醫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近幾年來,中西醫結合專業本科生就業情況較之西醫院校的本科生來說嚴峻而不容樂觀。2013年兩會期間,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陳凱先院士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西醫結合專業人才不足與就業困難并存”。這顯然指出了中西醫結合專業本科生教育所面臨的困境。
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包括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專業素養等肯定是用人單位考慮的主要方面,如果這些方面不過關或者有缺失,那肯定是要被淘汰的。但這些責任并不全在于學生,我們的教學理念、方法也有待改進。對于中西醫結合專業本科生來說,同時學習中、西醫兩套理論,任務無疑是十分繁重的。學生往往是課沒少聽,書也沒少讀,花的時間也很多,但是實際學習效果卻不太好,尤其是臨床實踐技能顯得較為薄弱。那作為學校教師該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實際技能呢?筆者認為,以下問題需要我們共同思考。
其實不論中醫還是西醫都是博大精深的科學,都是為人類健康和生命保駕護航的,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中醫、西醫并重,中西醫能夠做到有機結合,那無疑對千千萬萬的患者來說將是福音。可是如果同時給尚無基本醫學知識的本科生同時開設中醫、西醫兩套理論課程,是不是超出了學生可接受的能力范圍?是不是讓他們對兩套理論體系更易混淆?結果是不是中醫沒學精,西醫也不求甚解呢?再者,學生除了理論學習任務繁重,實習任務也同樣不輕松。中西醫結合專業的本科生要用5年的時間學會兩套理論體系,顯然是有些吃力的,而我們則犯了“拔苗助長”的錯誤。
在本科階段讓學生專注于學習一套醫學理論體系,以便系統地理解、掌握該理論體系,而到研究生階段由于醫學生已經掌握了中醫或者西醫的基本理論,再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中西醫結合理論和實踐的學習,做一些中西醫結合研究的課題,自然會對兩套理論認識得更扎實、更深入、更透徹,也才能將兩套理論體系更好地結合起來,做到取長補短,優勢互補。由于西醫來源于西方,我們的西醫基本是模仿西方,而中醫藥是我們的國粹,是一個巨大的寶藏,如能運用中西醫結合的理論、方法研究中醫藥,那“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將來有可能就是中國醫學專家。
如果我們一時還不能改變本科開設中西醫結合專業的現狀,那么我們就要學會精簡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把中醫、西醫的理論和實踐的精華內容提煉出來,學會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對每一個知識點進行講解、剖析并進行臨床實踐驗證。這樣一來,通過從理論到臨床,再從臨床到理論的反復循環,一定能大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教學質量。
比如學習“冠心病”這一章內容時,就可以先講西醫內容,讓學生到醫院見習,然后再講中醫內容,再將西醫、中醫對疾病的認識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相同點,剖析不同點,找出中西醫的契合點,讓中西醫結合技能的優勢在患者身上得到充分體現。
醫學生實習階段是理論聯系臨床工作的重要橋梁。扎實的臨床實踐技能是成為一位合格醫生的必要條件,因此,無論帶教教師或是學生對實習階段的學習都必須抓緊抓好,強化臨床技能培訓。比如在心內科實習,就要學會做心電圖,學會閱讀心電圖,能夠掌握常見的心律失常及心肌梗死的心電圖表現。再比如對于心肺復蘇術,就要學會用心電除顫儀,學會胸外心臟按壓,學會口對口人工呼吸。掌握好這些最基本的臨床技能,就能為以后真正成為合格的臨床醫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是學校的生存之道,是學生的生存之道。因此,中醫藥院校的教師一定要對改進自己的教學工作、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進行深入思考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