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蘭,戰文翔,宋永剛,李春巧
(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山東 萊陽 265200)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是近年來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受到我國職教界的重視。按照工作過程的順序開發課程,是突顯職業教育特色的突破口[1]。高等職業教育更強調學生的實踐技能訓練,更注重學生畢業后直接就業上崗的綜合職業能力培養。基于工作過程課程體系開發是目前各高職院校專業改革、課程改革的熱點,它打破學科體系,凸顯行動體系,并充分融入行業、企業元素,特別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2]。所謂“工作過程”,是為完成一項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個綜合的、時刻處于運動狀態但結構相對固定的系統[1]。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是以真實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為依據,整合、細化教學內容,最終達到教、學、做相結合,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知識總量未變,知識排序方式發生變化,這正是對新的職教課程體系革命性變化的本質概括[3]。
王曉慧等[4]通過基于工作過程的藥劑學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踐,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求知與探索,提高了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為學生的自主發展、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職業素質的養成提供了較好條件,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張振華等[5]基于工作過程構建內科學學習情境,以癥狀為載體,把臨床典型工作任務融于學習情境中,學生在情境學習中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實際工作環境,把“以傳授知識為主、結合實踐教學”的傳統教學模式轉變為“以突出實踐技能為主”的行為導向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學生快速適應臨床工作并持續發展打下基礎。許有華等[6]根據農村基層醫療需要,以鄉村醫生所需要的臨床醫學能力為突破口,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對培養技能型、應用型衛生醫療服務人才起到重要作用。邵路才等[7]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醫學倫理課程改革,以醫學倫理事件為載體,確定5個學習情境;情境間學習難度依次遞增,在情境學習中讓學生對醫學倫理進行感悟與體驗、內化與踐行,互動交織、螺旋上升,突出醫學倫理綜合知識培養。徐琳等[8]在基于工作過程的急救及重癥監護技術教學實踐與研究中,建立接近臨床實踐的模擬教學場景,采用項目及情境教學法,100%的學生認為對提高自己的臨床思維能力和綜合能力有幫助。湯晴等[9]認為,基于工作過程教學模式優于傳統教學模式,對提高高職生綜合職業能力有促進作用。祁秀玲等[10]在高職藥學專業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構建中,突顯崗位技能和相關技術應用能力要求,具有理論與實際有機融合、更貼近行業崗位的特點,是值得嘗試與推廣的課程改革方向。李玲等[11]通過模擬藥房的建立,把藥學行業專家請進課堂,并通過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僅使學生掌握了藥理學知識,而且還促使學生的溝通技巧、應變能力及服務能力得以提高。
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踐課程體系構建總原則[12]是“實際、實用、實踐”。以培養崗位能力為主線,以培養職業能力為本位,重新組織和設計教學內容;課程內容和知識選取圍繞工作任務需要來進行,形成主要進行任務實施、學生主動學習、實踐與理論一體化的教學模式[4];實現教學過程與職場工作過程零距離,促進學校環境與工作環境、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有機融合。最后,對基于工作過程的任務實施各環節進行量化考核,全方位評價學生,從而完成最終課程的考核[13]。
通過市場調研和一線專家研討,了解崗位能力要求、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和行業最新技術,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開發與設計。根據崗位(群)的工作過程、工作內容以及完成該工作所需要的職業能力,確定課程結構和核心教學內容,編寫實踐教學大綱。在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開發中,采取“四步法”[4]:第一步,對完成某一工作任務所需的知識點進行有機整合,設計實踐能力訓練的具體教學方案,包括目標(知識目標、技能目標、職業目標)、教學要求、教學方法及教學程序等;第二步,針對職業崗位能力,邀請一線專家歸納出典型工作任務的基本框架,分析并描述典型工作任務,由教師和專家共同確定、描述典型工作任務的詳細內容;第三步,以典型工作任務為學習載體,由教師和專家對其進行“教學化”處理,形成學習任務;第四步,進行對學生完成工作任務的評價、職業能力培養的評價、對教師教學的評價。
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主要任務是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實訓教師的水平是保證整體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所在。對高職實訓教師的培訓,首先,加強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設計及開發能力培訓,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培養教師整體課程開發與設計能力,能將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為適合于教學的有價值的學習內容[14],把具體工作任務設計為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學習情境,以更好地與工作情境無縫對接[15]。其次,頂崗培訓,學校應積極聯系多個企業、醫院,為實訓教師提供專業頂崗培訓機會,鍛煉其專業崗位技能,提升專業素養與能力,推動教師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再次,情境模擬處理培訓,可依據具體教學情境,讓受訓教師提出處理意見,以提高教師在不同情境下組織教學的能力[14]。最后,聘請企業、醫院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操作技能、具備教師基本條件的專業人才擔任兼職教師,加強專兼職教師相互交流,提高專職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9]。
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踐課程體系,其人才培養要依賴雄厚的實訓條件才能實現。實訓基地是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踐課程體系的基礎,是實訓教師成長的搖籃,也是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載體。因此要加強實訓基地建設,進行多元性投入,建設功能全面、生產性實訓基地,要有開放性和綜合性的特點[16];同時要有長遠、科學的實訓基地建設與發展規劃以及一系列管理規章制度和實施辦法,使各項實踐教學有章可循[17]。
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踐課程體系注重實踐性和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而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考核,也必須進行相應改革[18]。首先,課程組專家與行業專家一起,針對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變化,建立以職業能力評價為核心的成績評價體系。其次,改變傳統考試模式,基于學習的全過程改革評價體系,對學習全過程跟蹤考核,強化模擬工作過程的考核;以百分制計算,過程考評占70分,期末考評占30分;考試考核方式向多樣化方向發展,著重考核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應用能力、合作能力、獲取信息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等[4]。
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踐課程體系,緊扣職業能力需求,做到專業與社會需求零距離、學習與崗位需要零距離,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實際工作任務為驅動,以項目為導向,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成為具有良好敬業精神、較強溝通協作能力、較好崗位適應能力、較高綜合素質、扎實基礎理論、過硬專業技能的實用型人才。同時,注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保證教學任務的實現。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踐課程體系的成功開發,不僅具有持續開發實踐性人力資源的功能,還具有促進人的實踐智能發展和實踐個性發展的功能,從而有助于實現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4]。
[1]姜大源,吳全全.德國職業教育學習領域的課程方案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1):47-54.
[2]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李慧,武昕.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模式改革嘗試[J].衛生職業教育,2009,27(15):111-113.
[4]王曉慧,周效思,呂立華,等.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高專藥學專業藥劑學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2):136-137.
[5]張振華,楊潮萍,黃冬冬,等.基于工作過程,構建內科學學習情境的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8):126-127.
[6]許有華,馬菲菲,賈明昭,等.基于工作過程改革臨床鄉醫專業診斷學課程的構想[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6):8,28.
[7]邵路才,金玉忠,張俊霞.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醫學倫理課程改革嘗試[J].醫學教育探索,2010,9(11):1523-1524.
[8]徐琳,胡敦榮.基于工作過程的急救及重癥監護技術教學實踐與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0,28(20):90-91.
[9]湯晴,楊鑫,耿薇.基于工作過程教學模式提高高職生綜合職業能力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0,28(19):9-10.
[10]祁秀玲,陳俊榮.高職藥學專業實踐教學及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構建[J].中國醫藥導報,2009,6(21):124-125.
[11]李玲,馬瑜紅,阮耀,等.基于藥師工作過程的藥理學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1(23):114-115.
[12]劉彩琴,路建彩.工作過程導向課程建設的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25):54.
[13]盧楊,胡南珍.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課程標準構建初探[J].內江科技,2011(6):165-166.
[14]王曉慧,周效思,呂立華,等.高職高專藥學專業基于工作過程的藥劑學實訓師資培訓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18):16-17.
[15]朱強,江熒.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1):42-44.
[16]畢安龍.基于工作過程培養模式下的實訓基地建設研究與實踐[J].新校園,2013(2):60,215.
[17]馬英麗,關楓,孟銳.藥學類專業實習基地建設研究初探[J].藥學實踐雜志,2007,25(5):343-345.
[18]毛琳波.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績效考核方式探析[J].職業教育研究,2012(1):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