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娟,馬婉蓉,鐘靜霞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上海 200065)
臨床實習是護生通過臨床實踐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對患者護理的過程,是護生從課堂走向工作崗位的過渡階段。兒科與其他科室存在較大差異,其服務對象為身心處于不斷發展中的小兒,他們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很難描述病情且描述不準確。同時,部分實習護生由于在思想上不夠成熟,在心理上不夠穩定,面對學習、生活環境和教學模式的一系列改變,不能快速適應實習生活[1],所以他們剛入兒科時往往難以適應。如何提高兒科實習效果,使護生順利完成實習任務,值得帶教教師思考。筆者對2012 年6 月至2013 年4 月在我院兒科實習的127名護生進行了具有兒科特色的入科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擇2012 年6 月至2013 年4 月在我院兒科實習的127名護生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6 名,女生121 名。年齡19~23歲,平均(21.2±0.8)歲。文化程度:本科12 名,大專107 名,中專8 名。對研究對象進行具有兒科特色的入科教育,并對該時間段內兒科病區的952 名患兒及其家長進行問卷調查。
實習前,兒科總帶教教師與護理部協調制訂實習輪轉計劃,使婦產科、兒科合理銜接。要求實習護生在上一輪實習結束前兩天到兒科報到,迎接護生的兒科總帶教教師進行自我介紹,并預先告知該科的班次安排。入科前報到,有利于護生盡快適應新科室的環境。同時,有利于帶教教師提前做好入科教育的各項準備工作:如了解新入科實習護生的情況,根據不同學歷層次制定相應的入科教育大綱;打印兒科各班職責及兒科護理常規;安排各班一對一的帶教教師;檢查兒科常用的醫療器械及物品是否處于完好狀態。
我院系三級甲等醫院,兒科是醫院的特色專科,承擔著兒童常見病、多發病、血液病的診治以及危重癥新生兒搶救護理工作。因此,整個病區劃分為普通兒童病房、血液腫瘤病房、新生兒病房,不同病房收治不同時期、不同病種的小兒。為了讓實習護生盡快熟悉環境,首先詳細介紹病區環境。由于血液腫瘤病房、新生兒病房均采取保護性隔離,告知護生進入前需更換隔離衣,穿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換拖鞋,洗手等注意事項。同時示范無菌技術、六步洗手法等操作。帶領其熟悉治療區各種醫療器械、物品的放置并介紹用途。護生看到了血液病房中與病魔作斗爭的小患兒及睡在暖箱中那一丁點兒的早產兒,對一切都感到新鮮,激發了其在兒科實習的興趣。最后帶領護生熟悉示教室、男女護生更衣室、休息室,使實習護生對兒科病區有一個全面了解。在示教室發放資料,與護生一起學習護理相關制度,講解各班崗位職責,使他們在實習過程中有章可循,并盡快熟悉工作要求,明確責任。
針對兒科服務對象的特殊性,將安全教育作為入科教育的重要內容。首先,兒科患者年齡小,有跌倒、墜床、燙傷、走失等風險。另外,兒科患者的臨床表現與成人有很大差異,他們的病情變化快,來勢兇猛。通過對護生講解近年來發生的典型案例,使他們了解兒科工作的特點和重要性。其次,在治療用藥方面,兒科患者用量需精確計算,患兒的監護也存在多樣性的特點,強調護生執行操作必須在帶教教師的指導下準確、規范地進行。最后,介紹輸液泵、微劑量輸液器、小兒電子耳溫儀這些兒科常用儀器的使用方法。此外,還應加強護生職業安全教育,提醒護生加強自我防護,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操作,減少職業損傷,掌握標準預防的具體措施和意外暴露的處理方法,使其知道在操作中若不慎發生針刺傷,要及時處理并報告帶教教師。
加強護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是帶教工作的重點,也直接關系到護生的實習效果及今后的發展,是完成技能目標的原動力[2]。現在的護生多為獨生子女,普遍依賴性較強、動手能力較差,有的對兒科實習不夠重視,認為自己今后不一定從事兒科工作。因此,入科時帶教教師要強調:兒科是和內、外科及婦產科并重的獨立臨床科室,其重要性是其他科室不能替代的。作為一名實習護生,了解和掌握兒科臨床工作基本知識與專科操作技能(如小兒靜脈輸液、新生兒護理等),對于今后從事其他臨床科室工作大有好處。在兒科實習會面對不同的患兒,無論有無家屬陪伴,各項操作均應規范完成,培養良好的慎獨精神。帶教教師不僅要教護生技術,還要教他們做人的方法,要求護生把良好的服務態度貫穿于整個工作中,鼓勵他們工作之余積極參與兒科的志愿者活動,在帶教教師的指導下,以自己的愛心、熱心服務于每一位患兒。這既體現了自身的價值,又提高了患兒及其家屬的滿意度。
護生臨床實習是從理論走向實踐,實現知識向能力轉化的過程,其中溝通是基礎,是臨床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最基本的素質要求[3]。由于實習護生社會閱歷、臨床工作經驗不足,大多缺乏良好的溝通技巧。因此,正確的引導和帶教,可以使護生更快地適應緊張的工作。只有進行良好的溝通,才能減少醫患間的誤會,減少醫療糾紛[4,5]。例如在普通兒童病房,陪護家長心情比較焦急且更換頻繁,因此面對每位家長的提問應心平氣和、耐心解釋。在血液腫瘤病房,由于患兒有更多的住院經歷和特殊的疾病體驗,其較正常兒童存在更多的情緒問題[6],他們會有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抑郁;此外,長期進行的化療,頻繁的腰椎穿刺、骨髓穿刺等有創檢查使得他們痛苦不堪。所以,對待這些患兒要更加有愛心,學會體會他們的感受,盡量提供溫馨服務。例如,在做治療前準備一些患兒喜歡的粘貼紙、糖果等小禮物,在他們配合治療后,給予獎勵。在治療操作中,運用幽默的語言安慰患兒,消除其緊張情緒,使各項工作順利進行。新生兒病房因采取保護性隔離,家長不能陪護,為了穩定新生兒情緒,可以在室內播放一些舒緩的背景音樂,并給予其更多的關心、撫摸和微笑,使患兒獲得安全感。
入科教育結束后,將每一位護生交給各自的帶教教師,并介紹其相互認識。要求帶教教師熱情接待,使護生獲得認同感和被重視感,有利于其盡快進入實習生角色。
通過對實習護生開展具有兒科特色的入科教育,可使其盡快熟悉環境,有利于提高實習教學質量。在2012 年6 月至2013年4 月間,我院兒科病房出院總人數1 512 人,對其中的952 名患兒及其家屬進行問卷調查,滿意率達98.8%,患兒及其家屬對護生均無不良反饋及投訴。
臨床實習是從學校到醫院、從理論到實踐的關鍵環節,是獲得專業技能、培養職業態度和行為的重要途徑[7]。通過入科教育,可以讓實習護生盡快融入科室,提高工作效率,預防不良事件的發生。但在具體實行中也存在一些實際問題,例如實習護生的入科教育時間短、內容繁多,護生短時間內難以掌握和應用,尚需帶教教師加強對護生的全面帶教,并根據不同情況進行必要調整。總之,開展具有兒科特色的入科教育是提高兒科臨床實習帶教質量的一條有效途徑。
[1]何應伍.論護理專業學生臨床實踐實習教學培養模式的創新[J].中華醫學研究,2012,10(2):99-100.
[2]方桂珍.護生學習期間的職業道德教育[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9):554-555.
[3]何月嫦,呂麗珍.臨床實習護生溝通能力影響因素的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5(10):824-826.
[4]陳惠芹,蔡耕,唐新意,等.兒科門診實習臨床帶教探討[J].醫學教育探索,2008,7(9):965-966.
[5]江敏,黃征麗,吳杰明,等.臨床醫學生畢業實習崗前培訓初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9):20-21.
[6]Last B F,Grootenhuis M A,Eiser C.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contributions to psychosocial research on survivors of childhood cancer:past and future considerations [J].J Pediatr Psychol,2005,30(1):99-113.
[7]郭明賢,張才琴.目標機制在臨床教學管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5,20(6):514-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