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萌萌,楊雪梅,趙 宏
(蘭州大學第二醫院,甘肅 蘭州 730030)
目標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MBO)又稱成果管理,由美國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在1954年首次提出并倡導[1]。目標管理是以目標為導向,以人為中心,以成果為標準,使組織和個人取得最佳業績的現代管理方法[2]。護士長是護理工作最基層和最直接的領導者,科學全面地評價護士長工作質量,對提高其管理水平有著重要意義。以2011年版三甲綜合醫院評審標準為指導,應用現代護理管理理念,依據臨床實用的考核指標,采用量化考核方法,結合PDCA管理特點,建立一整套科學、全面、完善的護士長目標管理量化考核體系,是對護士長年度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工作成效以及各護理單元發展狀況進行綜合評估的有效工具。
合理的目標任務應具備方向性、具體性、預測性、挑戰性[3],只有各方相互調節,才能保證目標符合護士長自身定位,保證目標管理真正發揮作用。護士長目標管理量化考核體系,以綜合指標對護士長的工作進行評價,使考核更全面、更科學、更公正。該體系主要從思想道德、科室管理、醫療護理數量和質量、科研教學、人才培養、工作效益、執行力、民主測評等方面,設立醫療指標、護理指標、科研教學指標、崗位履職情況、服務質量指標、各級民主測評6方面指標,根據各項指標設立不同權重,突出質量與安全,體現護理管理的責任與服務,全面評價護士長的綜合管理能力。
以外科系統為例,共設置19項指標,占目標管理量化考核體系的25%。內容涵蓋:門診量、住院人數、患者三日確診率、出入院診斷符合率、醫保內控指標、甲級病案率、藥品占住院費用比例、患者滿意度、核心制度落實率、病歷三日歸檔率、投訴數量、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比例、醫療督察扣分。醫療與護理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兩個專業,護士長目標管理量化考核體系將醫療指標納入其中,是對科主任、護士長工作的雙重督促,是在新醫改醫護分開績效考核下的捆綁式管理。
護理指標共18項,占目標管理量化考核體系的25%,是將護理管理工作中每一節點均設立相應權重,考核護理核心制度的落實、護理質量與安全各項指標的達標情況。內容涵蓋:基礎護理質量、危重患者護理質量、急救物品管理、消毒隔離質量控制、護理病歷書寫、病區管理、健康教育覆蓋率、護理安全管理、病區藥品管理、護士長文書管理、護士長理論考試、護士長操作考核、護理人員理論考試、護理人員操作考核、護理部夜間查房成績、護理業務學習成績、住院患者滿意度等。
我院作為一所大型教學醫院,每年承擔10所院校近1 000名實習護生的教學工作,護理科研是推動護理學科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提高護理質量的基礎,因此,將教學科研指標作為護士長目標管理量化考核體系中的一項,對護理管理工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共設立8項指標,占目標管理量化考核體系的10%,內容涵蓋:護理科研立項獲獎鑒定、護理論文、護理專著、護理專利、臨床帶教護生數量及質量、護理教學查房成績、實習護生滿意度以及是否發生教學投訴或教學事故等。
崗位履職情況主要考核護士長執行力,護士長的執行力就是護士長組織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的能力。執行力是醫院文化建設的核心、變革的原動力,它貫穿于醫院戰略、人才、運營3個流程中,直接反映醫院整體管理水平和狀態[4]。共設立8項指標,占目標管理量化考核體系的20%,內容涵蓋:科室組織業務學習情況、外派護士國內進修情況、外派護士國外進修情況、護理人員職稱晉升情況、參加醫院會議情況、參加護士長例會情況、護理專業獲獎情況、參加護理部組織活動情況。
隨著醫學觀念的不斷轉變,整體醫療護理的全面推進,醫院建設的快速發展,優質護理服務工作的不斷深入開展,患者及其家屬對醫院尤其是護理服務的期望值不斷提高。如何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更好地為患者服務成為醫院關注的問題。因此,護士長目標管理量化考核體系將護理服務質量納入其中,主要針對護理服務投訴,由4個部門進行匯總,如投訴至護理部、紀委、調查住院患者滿意度時投訴以及電話隨訪投訴,經核查屬實者,一次投訴在總成績中扣5分。
民主測評分為考核小組測評、護士長測評、科主任測評、科室醫生測評、科室護士測評5方面。考核小組測評由院領導和各部門負責人對護士長進行考核,組織護士長公開答辯,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15%。護士長、科主任、科室醫生、護士民主測評主要通過發放護士長民主測評問卷調查表,由4類工作伙伴評價,占總成績的5%。
護士長目標管理量化考核在現有院、科兩級的目標管理責任制的基礎上,更明確細化了科室護理工作發展的目標和工作的重點,注重實效,并進行以年度為周期的考核。年初確定本年度量化考核的目標,由護理部、人事處、醫務處、科教處、院辦、紀委等部門針對指標實時監控。將考核結果與績效工資及護士長管理津貼掛鉤,獎罰分明,并作為下一屆競聘護士長的依據。
護士長目標管理量化考核體系內容涉及面廣,指標硬性,是對護士長工作能力、自身素質、管理水平、管理效能的一種全面考查。該體系增強了護士長的管理意識,促使其關注自己的工作效果、工作質量,有效激發其不斷開拓、創新、學習和總結的熱情,充分調動了護士長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5]。
執行力就是理解并組織實施的能力。護士長既是執行者,又是領導者,其作用發揮得好,是高中層聯系基層的一座橋梁;發揮得不好,是橫在高中層與基層之間的一堵“墻”[6]。2012年與2011年相比較,我院護理質量平均分由95.43分提升至96.59分,不良事件上報率由78.00%提升至95.00%,住院患者滿意度從92.44%提升至95.45%,各護理單元對醫院、護理部舉辦活動的參與率從75.00%提升至100.00%,科室護理人員對護理部舉辦的培訓的參訓率從69.12%提升至87.32%,護理業務學習成績從平均分91.77分提升至92.10分,護理服務投訴由全年8起降至3起。護士長目標管理量化考核體系能真實、客觀、全面地反映護士長的優勢和不足,為護理人事決策及醫院績效工資發放提供依據,真正體現了績效優先、激勵上進的原則,形成了目標—管理—考核—獎懲的PDCA良性循環。
目標考核是對實施目標的組織與個人實現目標程度的衡量,也是對目標管理成果的評價[3]。護士長目標管理量化考核體系中,各項硬性指標是根據醫院年度總目標,結合醫院各護理單元目前存在的不足和有待提升、加強、完善的部分,以及上一年度護理單元各項指標完成情況,經過多次討論而制定的。目標既明確又有所提升,任務既細化又有一定壓力,是鞭策也是期望,以此激勵護士長在繁忙的管理工作中,抓住重點,保障護理安全,保證護理質量,確保護理工作有效開展。
護士長目標管理量化考核體系在內容上繼承、創新,在方法上規范、可行,在推行步驟上積極、穩妥,在緊密結合護理管理工作特點的基礎上,以“細化、量化、具體化”為要求,以“強化、簡化、規范化”為理念,分門別類、詳細具體地確定工作任務的考核內容,對各項任務賦予一定比例的考核分值,確保內容不偏差、工作不走樣、責任不推諉[7],能夠有效衡量護士長的工作成效,是提高管理效率的關鍵。
[1]Katharina Elisabeth Fischer.A systematic review of coverage decisionmaking on healthtechnologies-Evidence from the real world [J].Health Policy,2012(107):218-230.
[2]李澤平.現代醫院文化管理[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
[3]胡燕玲.高校目標管理考核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建議[J].高等函授學報,2009(4):51-52.
[4]盛傳玲.提升護士長執行力措施進展[J].齊魯護理雜志,2010(4):48-50.
[5]趙書元,王新宇.量化考評在護理人員教育與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1998,33(6):318.
[6]王燕華,熊東亮,楊松濤.執行力在醫院文化建設中的地位,中國醫院管理,2004(6):61-62.
[7]危勝平,王國良,袁皓瑜.建立和完善基層疾控機構目標管理考核體系[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1(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