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孕婦短P-R綜合征與孕周的關系
張艷
目的:探討短P-R綜合征的發生與妊娠及妊娠期限的關系。方法:不同妊娠時期孕婦所做的心電圖按照早孕、中孕、晚孕進行分組,分別與正常人群比較發生心電圖P-R綜合征的概率;不同妊娠期限內各組間心電圖發生短P-R的概率比較。結果:妊娠婦女相對于普通人群更易發生短P-R綜合征,但是發生臨床癥狀的概率卻并不增加;在妊娠的不同期限內,短P-R綜合征會隨著孕周的增加,其發生率增加。妊娠結局同普通人群比較無顯著差異。結論:短P-R綜合征的發生與妊娠狀態密切相關,伴隨著妊娠子宮的增大,心臟被動抬升,短P-R綜合征的發生相應增加,但并不影響妊娠結局。
孕周 短P-R綜合征 關系
心電圖的機理是利用心臟電生理變化轉化成圖形,根據圖形的變化了解心臟電生理傳導途徑是否存在異常。心電圖上P-R間期代表心臟的沖動從心房傳導到心室的時間,一般0.12~0.20s。短P-R綜合征是指心電圖上P-R間期≤0.12s,如果P-R間期縮短,表示從心房到心室的傳導時間縮短。臨床意義是表示從心房到心室之間可能有異常通道或房室結超常。心臟的病理變化固然可以在心電圖上反映,心電軸也會對心電圖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有些生理現象如妊娠,通過增大的腹部導致電軸偏移從而也可以誘導心電圖的變化,這部分觀察者并沒有臨床癥狀,并且隨著妊娠結束,腹部恢復至未孕狀態,其心電圖圖形也會恢復。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產科2012年1~12月產檢并足月陰道分娩的孕產婦235例,年齡22~38歲。初產婦142例,經產婦93例,納入觀察的孕產婦已排除雙胎、先天性心臟病、妊娠期嚴重內科合并癥、家族遺傳性疾病、傳染性疾病。孕婦均在孕早期、中期、晚期行心電圖檢查,分析不同妊娠階段、孕產婦發生短P-R綜合征的概率,比較各組間新生兒評分。
1.2 孕周選擇 選擇早孕妊娠<12周、中孕妊娠12~28周、晚孕妊娠28~42周。這三個時期比較,腹部增大的程度會明顯不同,抬高心臟的程度會有明顯的差別,適宜比較心臟位置不同所帶來的變化。
1.3 入組要求 孕婦孕期首次出現短P-R綜合征作為入組條件,隨著孕周的變化,孕婦在繼續妊娠中可能會持續出現短P-R綜合征,不改變入組,也不作為其他組的計數。
1.4 新生兒結局 新生兒結局以產后新生兒是否在2h內轉入兒科判斷差異。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用SPSS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示差異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
2.1 早孕期、中孕期、晚孕期新生兒轉兒科情況 短P-R心電圖組與正常心電圖組比較,統計學無差異(P>0.05);早孕期、中孕期、晚孕期三組比較短P-R心電圖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 早孕、中孕、晚孕的不同階段,短P-R綜合征的發生有差異 隨著妊娠月份的增加,子宮是逐漸增大的,心電圖短P-R的發生率是增加的,其關系呈正相關;對比正常心電圖,早孕期、中孕期、晚孕期心電圖發生短P-R綜合癥的孕婦其新生兒結局沒有明顯差異。見表1。

表1 各孕期發生短P-R綜合征的情況及新生兒結局
短P-R綜合征患者大多數無器質性心臟病,少數患者見于竇房結病變、二尖瓣疾患、二尖瓣脫垂及心肌病等。短P-R綜合征的解剖基礎是存在James旁路(亦稱房室結旁路),不伴有心律失常的短P-R綜合征的患者,可無任何臨床癥狀。伴有心律失常的短P-R綜合征患者,則視心律失常的類型及心血管疾病的臨床背景,而出現相應的臨床癥狀和血流動力學改變,如心悸、胸悶、氣短、頭昏、暈厥等癥狀。短P-R綜合征典型心電圖特點:P-R間期<0.12s;QRS波正常,無δ波;P-J間期縮短;不出現繼發性ST-T改變。
P-R間期主要反應了激動在心房內和通過房室結的傳導情況,臨床上心電圖短P-R間期并非少見,常規心電圖檢出率約為0.5%。正常心臟起搏時,竇性激動主要通過前結間束傳向左心房及房室結傳導,房室結是心房和心室之間的唯一通道,由于房室結呈迷路樣結構,故竇性激動通過房室結的傳導時間≥0.12s,短P-R間期的原因可能與下列機制有關:房室結解剖結構短小,傳導所需時間短;交感神經張力增高,使房室結傳導時間縮短;房室結內存在具有快速傳導作用的特殊傳導路徑,有人稱為“房室結內旁道”;房室結加速傳導現象。
本組孕婦心電圖中短P-R間期檢出率明顯高于通常檢出率,早、中、晚孕期短P-R間期的發生率分別為9%、16%、32.9%,結果顯示心電圖短P-R發生率與孕周呈正相關,隨妊娠期進程發展而增高,在晚孕期短P-R間期發生率最高,這一結果與鄭先菊的報道相符合[1]。考慮主要原因為房室結的傳導功能改變所致。因為,隨著孕齡的不斷增加,在妊娠中晚期血容量也不斷增多,需氧量也相應加大,足月時達到最高峰。尤其在妊娠32周后,下腔靜脈的血流量增多最為明顯,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腔靜脈,使血液回流心臟減少,心臟搏出量降低,可導致心肌缺血缺氧,造成房室結部分組織缺血,房室結的功能就發生一過性改變,傳導速度加快;近足月時,增大的子宮使得心臟向上,向左移位,心電軸發生偏移,房室結傳導通路改變也可以引起P-R間期傳導時間改變[2]。
妊娠期女性心電圖出現短P-R間期現象,另一可能原因是妊娠晚期孕婦需氧量增加[3],機體對缺氧較敏感,心肌能量代謝障礙,致使高能磷酸ATP生成減少,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從而影響心電生理不穩定,使P-R間期縮短。
我們知道,新生兒的妊娠結局主要與胎盤血流供給直接相關。孕期發生短P-R綜合癥的孕婦其妊娠結局和普通沒有心電圖改變的孕婦比較新生兒結局沒有差異[4],這一現象說明:孕期心電圖短P-R綜合癥多是功能因素,對胎盤的血流供給沒有發生改變。對于產前短P-R間期的孕婦,我們在產后不定期進行心電圖追蹤顯示,有大多數的病例短P-R間期現象自行消失[5],說明孕婦在心電圖上的短P-R現象多是因妊娠期需氧量增加或缺氧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而出現的改變,絕大多數是可在分娩后隨機體的生理變化而恢復。
1 鄭先菊.32例妊娠晚期心電圖一過性短PR臨床追蹤觀察[J].江蘇實用心電學雜志,2012,21(1):31~32. 2 王軍.妊娠中晚期心電圖短P-R間期臨床分析[J].臨床軍醫雜志,2011,39(3):455.
3 吳磊.妊娠期的心電圖改變及分析[J].吉林醫學,2012,33(22):4818.
4 李明軍.中晚期妊娠婦女中晚期短PR間期26例臨床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2,41(1):115~116.
5 羅文珍.孕婦產前產后心電圖P-R間期變化臨床對比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20):59.
The clinical relevance between gestational age and short P-R syndrome in pregnancy
Hefei No.3 People's Hospital,Hefei 230011,Anhui
ZHANG Yan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linical relevance between gestational and short P-R syndrome in pregnancy.Methods:Pregnancy women who occurred short P-R syndrome in ECG wer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groups according to gestational age,detecting the occurrence in different groups.Result:Compared with average people,pregnant women can induce short P-R syndrome easily,but not for clinical symptoms.Short P-R syndrome incurrence rate is upgraded in line with gestational age.Fetal outcomes had no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gestational ages.Conclusions:Maternality enlarged abdomen elevated cardiac position which induces short P-R syndromes ease to happen,but the fetal outcomes has no differences.
Gestational age;Short P-R syndrome;Clinical relevance /(編審:呂維富 施仲賦)
R714.252
A
1671-8054(2014)01-0059-02
合肥市第三人民醫院 安徽 230011
2013-11-13收稿,2014-01-06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