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渠娟 曹文
摘 要:進入21世紀的今天,創意產業成為產業經濟的重要發展趨勢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人文藝術積淀與傳統底蘊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最為關鍵和基礎的條件。藝術類高校積累了深厚的藝術文脈與創意資源,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上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以極具優勢的藝術類高校資源為依托,與相關市場、產業緊密聯系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藝術;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4-0266-02
引言
文化創意產業在不同國家和地區有不同的叫法,英國叫創意產業,美國叫版權產業或娛樂產業,日本叫感性產業或注意力經濟、體驗經濟、休閑經濟等,上海稱創意產業,香港稱文化與創意產業等。
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創意產業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匯聚成了一股巨大的創意經濟浪潮,成為產業經濟的重要發展趨勢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創意產業所具備的知識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等特點,為優化城市產業結構、經濟增長與自主創新提供了重要動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了“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目標,各地為了更好地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紛紛制定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就要深入挖掘文化創意資源,加快建設特色文化創意產業集群,著力引進和培育新興文化創意企業,把文化創意產業培育成支柱產業。
據教育部統計,2009年國家三大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進步獎)高校所占比例為64.8%,2010年國家三大獎全國高校占總數的71.5%。其中由高校為第一完成單位的項目呈上升趨勢。藝術類高校積累了深厚的藝術文脈與創意資源,具有活躍的藝術創意氛圍,在藝術和設計領域具有顯著的學科與創意優勢,長期以來為區域的文化繁榮與經濟發展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藝術類高校對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性
1.深厚的人文傳統底蘊、活躍的藝術氛圍與良好的文化生態。人文藝術積淀與傳統底蘊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最為關鍵和基礎的條件,藝術類高校經過幾代人的辛勤耕耘與傳承,積累了深厚的藝術文脈與創意資源,同時以藝術類高校為中心,周邊逐漸形成多個藝術創作庫,具有活躍的藝術創意氛圍,與藝術類高校形成無可取代的藝術與人文生態。
2.成本經濟、得天獨厚的創意空間資源與環境景觀。長期的辦學歷程,為藝術類高校積累了豐碩的藝術成果,也孕育出別具一格的校園建筑與環境景觀,這些建筑景觀完全可以作為創意產業園區的現有資源,為園區的建設節省大量建設資金與時間。
3.人才、學科優勢助推文化創意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藝術類高校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上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文化、創意、科技和知識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關鍵要素,這些要素在高校的集結程度和活躍程度是其他社會組織無法比擬的。
高校擁有比較寬松的環境和人才、學科、科學技術優勢,高校的教研和科研與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綱要和人才規劃綱要相互銜接和融合,通過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企業、學校、研究機構聯手合作、協同創新,可以將文化創意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推進文化創意成果市場化、社會化和大眾化,使文化內涵在產業化過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
二、如何依托藝術類高校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藝術類高校有兩個明顯特點:一是以藝術類教育和藝術類文化創意研究為教學核心;二是人才培養與畢業生就業以文化創意產業需求為導向。依托藝術類高校深厚的藝術人文積淀、良好的文化生態與活躍的文化創意氛圍,充分利用藝術類高校現有的教學、科研與實驗空間資源進行合理規劃與改造,形成涵蓋影視動漫、繪畫雕塑、建筑景觀、藝術設計、工藝美術等多種業態的規模化產業集群,打造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業態多元、產業集聚、富有特色的創意產業基地,推動并提升市區文化創意產業的總體層次與水平。
1.創意產業集聚區。藝術類高校自身是文化創意產業資源的集聚地,高校教育實踐活動滲透到了社會中多個角落,其中社區文化建設作用顯著:傳承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提高審美趣味、影響社區受眾群體的消費選擇、引領文化創意產品的消費趨向,這勢必會為文化產業培養忠實的消費者。
充分利用藝術類高校涵蓋研發設計、軟件設計、建筑設計、咨詢策劃、文化傳媒和時尚消費六大創意領域的學科優勢,借助政府的優惠扶持政策,吸納多種業態的創意企業、機構與設計師工作室進駐創意產業園。推動信息、人才、渠道的多層次匯集,逐步完善策劃、創意、設計、生產、營銷推廣的產業鏈條,在各種業態的交融、互補與多元整合中形成創意產業的集聚與輻射,引發創意產業的增值效應,創造顯著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2.藝術體驗觀光區。整合藝術類高校的藝術資源優勢,利用校區環境、空間與設施改造的機會,進一步傳承并強化藝術類高校的藝術特色,營造藝術氛圍濃厚的園區環境與整體形象,以獨一無二的藝術游歷與觀光體驗吸引并集聚人氣,擴大影響與知名度。
3.藝術創意人才庫。藝術類高校具有類型多樣、布局齊全的專業學科體系,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培養并匯集了大量藝術創意精英人才,對創意企業與藝術設計人才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創意產業園區力爭通過獨具特色的資源與空間優勢,吸納并匯集眾多處于起步與發展中的創意企業與設計人才,為他們提供開放、多元藝術創意空間與場所,形成培育、集結與輸送創意精英的人才基地。
整合教育資源,做好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創意產業脫胎于文化產業,更突出強調個人的創造力,在文化創意產業的鏈條上,人才是最基礎、最關鍵、最重要的因素。高校歷來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在服務文化創意產業方面,擔當著為社會培養“創意階層”的歷史重任。以產、學、研結合的方式開展教學,以實戰的形式打造人才。
4.創意品牌孵化地。“原創性”與“創造力”是藝術類高校在藝術與設計領域長盛不衰的動力源泉,也是創意產業最為核心的智慧要素。充分利用創意產業園區在人才、學科、渠道等方面的獨特優勢,直接服務于地方經濟產業,為地方企業和產品注入創新和變革的活力,實施創意成果化、成果產品化、產品系列化、系列品牌化的新路徑。持續不斷地培育、轉化并推出具備市場號召力與競爭力的創意品牌,成為最具活力的創意品牌孵化基地。
加大對優秀產品的推介力度。將金融、保險、市場機制與創意文化產業有機結合,可使高校、企業、機構共同參與,使文化創意產業相關資源由學術研究、發掘和宣傳階段向新興地域經濟品牌打造階段過渡,順利完成市場對接,為具有市場潛力的產品提供參加重大的文化活動的機會,增強人們的文化自覺性,在滿足特色地域文化塑造及公眾審美的需要的同時,開辟創意文化產業的有效營銷之路。
5.大型藝術展演活動。舉行定期主題藝術活動,以高水平的藝術與設計展覽、藝術品展示交易、藝術教育、藝術體驗、藝術家工作室開放展等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為廣大市民奉上亮點頻出、異彩紛呈的創意饕餮盛宴,在彰顯精彩無限的藝術魅力的同時,注重藝術與生活的無縫對接,以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活動突出貼近市民、融匯都市、零距離互動的特色,使市民在熱烈歡騰的節日氛圍中感受到濃郁的藝術氣息,提升藝術品位,盡情徜徉于藝術之旅,這是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打造文化創意之都的重要舉措,也將成為地區極具影響力的藝術名片;同時舉行頻繁的不定期各類藝術活動,并積極與入園企業開展各類、各級別的展覽、論壇等行業交流及促進活動,不斷在全國乃至全球擴大創意產業園區及入園企業的影響力,以強勁的動力持續助推區域文化產業健康發展。
結語
藝術類高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為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創新能源。文化創意產業催生了一大批新的藝術專業的誕生和藝術教育飛速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使人們從根本上認識了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從而推動藝術教育的完善。大學文化是高層次的文化,在文化建設中發揮著引領、示范、輻射的作用,它是優秀文化的傳播中心、新文化的誕生地,是新文化消費與時尚文化的傳播中心。藝術類高校擁有較為完善的文化設施,匯聚了龐大的創意人才隊伍,為創意發展提供智力源,還活躍著眾多的社團組織,這些均為創意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臺。藝術類高校是一個智力密集、人才集中、科研力量雄厚的人才智力庫,它在很大程度上承擔了滿足人們提升個人素質、工作技能等需求的重任,充分利用高等資源和人力資源,促使藝術類高校為當地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以極具優勢的藝術類高校資源為依托,與相關市場、產業緊密聯系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
參考文獻:
[1] 周易軍.論高校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作用[J].北京教育,2012,(2):30-32.
[2] 姜瑋,何敏芝.藝術類高職教育服務地方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長效機制的研究[J].高教研究,2012,(2):46-48.
[3] 張明磊,王麗麗.依托高校構建河北省特色地域文化創意產業鏈[J].綜合論壇,2013,(2):295-296.
[4] 范寶祥.北京地區高校服務首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途徑[J].新視野,2012,(3):92-94.
[5] 朱光好.高校服務文化創意產業的主要功能和實現途徑[J].中國報業,2011,(8):74-75.
[責任編輯 陳 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