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慧娟
〔關鍵詞〕 英語教學;過渡;適應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3—0059—01
一、使學生適應環境,產生歸屬感
通過小學階段的學習,進入初中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常用的日常用語。英語教師應該盡可能用英語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英文的語境中適應新的學校環境和學習環境,認識新老師和新同學。第一堂英語課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用英文進行自我介紹,講述自己的暑假生活、喜好、家庭成員等情況,在這個過程中融入班集體。然后針對初中學生喜歡活動的特點,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形式各異的活動,激勵學生的參與意識。根據具體教學活動的進行,教師可組織各種形式的競賽,如單詞競賽、書法競賽、日常用語競賽、對話表演競賽、朗讀比賽等,通過開展這些英語活動,帶動每一個班級成員感受學習英語的樂趣。學生們為了集體榮譽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樣容易形成互相督促、互相鼓勵的學習氣氛,使學生感受到集體生活的樂趣,進而產生強烈的歸屬感。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初一新生的學習還相當被動,對學習往往無目標、計劃可言,沒有形成適合自己有效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掌握看見音標會拼讀單詞的能力,大聲朗讀的習慣和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英文的書寫,是英語學習過程中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它有利于培養學生嚴肅認真、耐心細致的作風,也是陶冶學生情操,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手段。所以,要讓學生從小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力求做到筆畫清晰,結構合理,美觀大方。筆者會在每次教初一起始年級一開始的時候,安排學生用描紅的方式練習英文的書寫,待學生書寫基本成型后,把學生獨立完成的書面作業貼在教室墻上,激勵學生整齊美觀地書寫。一段時間之后,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英語書法比賽,優秀作品在全校展出,并且把學生第一次作業和競賽作品同時發給學生,在這種直接對比中,學生產生成就感,有利于鞏固學習英語的信心。
看音標讀單詞,是培養學生英語自學能力的第一步。教師教學生音標,培養學生自己讀單詞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使用字典自學的能力,增強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朗讀是學生積累語言,培養語感的重要手段。將文章讀熟了,自然而然就會背誦,會模仿,進而學會使用。大聲朗讀英文的訓練能形成特有的感知能力和積累能力。所以,筆者在教授英語課文之前,無一例外地對所學課文進行反復的、形式多樣的朗讀,使學生讀得正確、讀得流暢,從而增強語感,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和口語表達能力。
工具書是學生無聲的朋友。學生在英文閱讀中常常會遇到不認識的單詞和短語,成為提高閱讀能力的攔路虎,在英文寫作中學生會發現一些詞匯的用法不清楚,在朗讀時,學生會對一些詞匯的讀音不確定,這些都會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進程。因此,要培養學生勤查字典和參考書的習慣,讓工具書成為學生學習的良師益友,從而避免讀錯字、用錯詞等現象的發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終身學習的習慣,也有利于學生獨立人格的發展。
三、 激發學生的進取心,強化學生的學習信心
學生從小學升到初中,學習的內容加深,方法上需要自主學習,致使初一新生有一段時間,甚至很長的一段時間對初中英語的學習感到無所適從,進而產生焦慮甚至厭學心理。同時,初中生在學英語的時候,由于受母語的負向遷移作用的影響,再加上對英語知識掌握得不夠完整、準確,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錯誤。對此,教師應采取寬容態度,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心。
初中生敢于實踐,榮譽感和自我表現欲強。利用這種心理,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為學生創造更多獲得成功的機會,并及時加以表揚和鼓勵。當學生回答完問題,教師應該馬上給予評價,多使用一些贊美的詞語和鼓勵的話語,使他們從感情上獲得力量,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
總之,對剛進入初中的新生來說,教師在教法上可以繼續延襲小學時的寓教于樂的方法,采用表演、游戲、競賽等趣味性較強的教學方法。逐步針對初中教學的特點,將初中的教學方法滲入到日常教學中去,這樣可以持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主動接受初中的教學方法,達到循序漸進的目的,使得初中與小學在英語學習方面順利過渡。
編輯:楊慧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