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玲
〔關鍵詞〕 高中英語;寫作教學;問
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4—0075—01
一、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
(一)從學生角度來看
1.基礎知識及知識運用方面的不足。部分學生詞匯量貧乏,在寫作過程中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還有一些學生只是死記硬背單詞,只知道該詞的拼寫和含義,卻不知道具體的搭配及如何運用,在作文中突出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重復使用某一詞組或句式,沒有詞匯和句式的變化;句子不完整,缺成分;固定句式不會運用;動詞時態、語態錯誤;詞性混淆;母語痕跡明顯;格式錯誤;審題不清,內容表達錯誤;句子之間、段落之間缺少銜接,造成文章過渡不平穩。
2.內容問題。從平時的練習和考試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的作文內容貧乏,空話連篇,內容單調。有的只是將要點和提示做簡單地翻譯,整篇文章沒有自己的思想。
3.興趣問題。學生缺乏寫作的經歷,沒有得到恰當的指導。基礎好的沒機會提高,基礎差的更是對英語學習望而生畏,這導致了學生對英語作文缺乏興趣,對老師的批閱只是瞥一眼后便束之高閣。對所指出的問題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和重視,使之一犯再犯。
(二)從教師角度來看
1.面對課改感到迷茫。面對新課改所帶來的重重困難和挑戰,教師們的教學理念需要更新,教學內容需要學習,教學方法需要改進。新教材中詞匯量猛增,用法也比舊教材多出了許多,有太多的新東西需要適應。但同時,高考的題型并未發生太大的變化,這使得教師在課改和高考的夾縫中感到“左右為難”。
2.教學方式過于陳舊。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在應試教育下產生的,課堂上以教師為主體,教師只是熱衷于語法、詞匯知識的講解,及對課文內容的分析,卻未能對話題作出延伸和討論,缺少語言輸出的練習。
3.對學生的寫作過程指導不足。在寫作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只注重學生交上來的成品作文,并將主要精力用于批改、評判這些成品,對學生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缺乏有效的指導。同時,評價模式單一,且缺乏有計劃、有系統、有梯度的訓練,使得學生的寫作不見長進。尤其很大一部分教師過早地把寫作與高考掛鉤,對行文限制過死,這不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因此,寫作教學的加強和改革勢在必行。
二、改進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對策
1.重視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高中英語新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因此,教師應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新課程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它倡導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自主學習的引入將優化寫作學習過程。而對自我的寫作能力進行過程評價,會使學生更了解自己的寫作現狀,從而明白努力的方向,更加主動地投入到寫作活動當中。如在進行寫作前,多向學生發問,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討論內容涉及寫作話題、所需詞匯及句式等,這樣他們會覺得有內容可寫,作文的句式也就不再那么單調,更能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
3.要有專門的寫作教學計劃及多樣的批改方式。進行寫作教學時,應該根據大綱或課標對各年級學生在寫作方面的要求、教材內容、學生的年齡特點等制定出本學年或本學期的寫作教學計劃。該計劃應包括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具體措施、每周安排(體裁、內容或主題、批改方式等),尤其要側重學情分析和批改方式。教師可以嘗試分層布置作業,如給水平好的學生一周可以多布置幾篇作文,并且加大自由寫作的力度;對有困難的學生,寫最基本的句子,再在寫出正確句子的基礎上,連句成文。同時,在批改方式上也應靈活多樣,分層評價。如對于水平好的學生在語法、詞匯、篇章結構和邏輯銜接方面的錯誤,要全面改正。探討學生在習作中所體現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而對一些寫作有困難的學生只能選改,不可全改,否則會使他們失去信心。可以通過漸進式的寫作訓練模式和評價相結合使學生明白自己的弱勢,穩步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總之,英語寫作教學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進行有計劃、有目的、循序漸進的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才會穩步提高。讓我們結合具體教學實際,大膽探索適合我們自己的英語寫作教學模式。
編輯:楊慧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