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針對初中生的口語訓練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培養(yǎng)初中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要求學會傾聽,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意圖;學會文明得體地交流,自信地表達觀點;注意表情和語氣,提高應對能力,增強感染力和說服力。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
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階段性特征。實踐表明,心理狀態(tài)對口語表達形成直接的影響。從生理年齡分析,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這一人生的轉折時期。處于此年齡段的學生,身心發(fā)展不夠成熟,心理狀態(tài)很不穩(wěn)定,情緒波動極大,呈起伏式發(fā)展。另外,學生在行為習慣上沒有最終定型,還屬于養(yǎng)成階段,在心理上和學習上仍然離不開老師方法技巧的指導。
在目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口語交際能力”沒有得到系統(tǒng)有效的訓練;沒有以學生的心理分析為依托,口語訓練缺乏針對性的個體指導,影響訓練效果。過于重視理論,實踐性活動安排不足,使學生感到枯燥無趣。評價不科學,口語表達或不計成績,或在語文總成績中所占份額太少,訓練效果好差無關緊要。
在廣泛調研、收集整理研究資料的基礎上,筆者針對初中生心理特點對口語表達的影響設計了調查問卷——《初中生口語訓練自我概念問卷》,在本校展開了調查,抽樣調查的學生遍及全校三個年級十個班級,發(fā)放問卷180份,收回有效問卷157份,取樣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一、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對口語訓練的影響
絕大部分初中生對口語訓練的重要性持肯定觀點,比較認同口語訓練的必要性。大多數(shù)學生對口語表達的期望值較高,希望自己有較強的口語表達能力。
初中生口語表達時的表現(xiàn):初中生在口語表達時比較緊張,常常會因為緊張而影響口語表達。初中生在口語訓練時缺乏主動性,不積極參加口語訓練的相關活動,在平常的口語訓練中被動、退縮,盡量回避在公共場合發(fā)言。學生在當眾講話時不夠自信,大部分學生有較強的患得患失心理。如擔心口語表達時忘詞、出錯、冷場等。
初中生比較缺乏口語表達技巧,在口語訓練時需要進行口語表達技巧的指導。初中生在口語表達時容易受到曾經的經歷和周圍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一部分學生對自我的認識比較消極,認為自己天生膽小、性格內向、不善言辭,認為自己不善于與人溝通和交流,這種自我認識也會影響他們的口語表達水平。初中生對自己感興趣或熟悉的話題能夠侃侃而談、津津樂道;反之,則感到無話可說。大部分學生當眾講話前,會去精心準備、演練,從而讓自己能夠表現(xiàn)出較好的水平,但少數(shù)學生缺乏準備意識,不會對口語表達活動做相應的準備。
二、培養(yǎng)初中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對策
針對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對口語表達能力的影響,教師一方面要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口語交際環(huán)境,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另一方面要設計口語訓練活動,指導方法技巧,加強實踐,循序漸進,使學生做到敢說、會說、善說。
都說“欲練嘴皮,先練臉皮”。口語訓練首先必須進行心理素質訓練,要訓練學生在公眾場合能自信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這項訓練貴在平時持之以恒的鍛煉,利用語文課前安排“三分鐘說話訓練”,對說話內容不作具體限制,要求學生講述身邊最近發(fā)生的事情,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和感悟。經過多次反復訓練,克服學生因緊張恐懼心理而導致的怯場,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達到“敢說”的目標。
學生自信心不足,存在患得患失心理,主要是因為缺失口語表達的方法與技巧,圍繞話題不知道說什么、怎么說,所以課堂訓練要進行方法技巧的傳授。要求學生注意對象和場合,學會文明得體地交流。講述見聞,要求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復述轉述,要求完整準確、突出要點。能就適當?shù)脑掝}作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說服力。通過訓練,使學生能借助口語表達技巧達到“會說”的目標。
實踐出真知,實踐活動是對口語表達能力最好的檢測手段。培養(yǎng)初中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必須借助實踐活動這一平臺,在實踐活動中反復磨礪、不斷提高。課堂實踐活動安排諸如自我介紹、朗誦、采訪、主持、導游解說、熱點評說、即興演講、情景交談等專題,鞏固訓練技巧。本校課外活動豐富多彩,學生通過參加校園口語實踐活動,如學校舉辦的演講比賽、朗誦比賽、辯論賽等,提升自信指數(shù)。口語表達時要注意表情和語氣,根據(jù)情境需要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式,不斷提高臨場應對能力,增強口語表達的感染力和說服力,達到“善說”的目標。
三、培養(yǎng)初中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途徑
(一)練聽力。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首先要學會傾聽,把握對方的說話思路、內容,然后思考說什么,怎么說,最后由傾聽者變?yōu)樯普f者,用語言表達思維。傾聽,要求目視談話對象,態(tài)度誠懇,理解談話內容并有所反映。
如通過講述一則勵志故事、描述一處家鄉(xiāng)風景名勝、解說一場校內運動會比賽、推薦一本課外書籍、評述校園里發(fā)生的一件事,請學生概括所講述材料的主要內容。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jù)說話者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意圖。討論問題,能聽出討論的焦點,并能有針對性地發(fā)表意見。
(二)練朗讀。朗讀訓練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現(xiàn)力,有利于培養(yǎng)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能力。只有多“讀”,才能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如選取教材中“誦讀欣賞”部分的古代詩詞、現(xiàn)代詩歌、現(xiàn)代散文作品,要求聲音洪亮,吐字清晰,語速適中。注意重讀、語調、語速、語氣、投入感情,將文中語言化為自己的心聲。引導學生理解作品的內容,感悟作者的感情,朗讀時朗讀者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鳴,以情傳情。激情洋溢、聲情并茂地朗讀既可以提高普通話水平,又可以學會用聲情準確地表情達意,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練思維。口語訓練的同時也需要對思維進行訓練。結合教材中專題部分的材料展開討論,如環(huán)境保護、氣候、低碳生活、保護野生動物等專題,在討論的基礎上梳理出幾類代表性的觀點,讓學生撰寫辯論稿,要求觀點明確、有理有據(jù)、準確流暢,條理分明。安排在第二課堂活動時間進行辯論,以小組比賽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通過訓練培養(yǎng)學生敏捷的思維能力。
(四)練態(tài)勢。口語表達不是單純的有聲語言傳播,它常伴有態(tài)勢語言傳播。態(tài)勢語言是一種依靠面部表情、手勢、體姿動作、服飾等來輔助表達思想感情的無聲語言。結合口語表達的內容配合適當?shù)谋砬椤⑹謩輥碓鰪姳磉_效果,口語表達內容流淌出的感情決定著表情的喜怒哀懼,手勢要求手隨意行,話到手到。通過訓練,要求學生態(tài)勢自然得體,心態(tài)平和從容;姿態(tài),自然大方,穩(wěn)重規(guī)矩;神態(tài),端莊大方,目視前方。
四、初中生口語訓練的教學評價
積極探索初中生口語訓練的評價標準。口語訓練的教學評價主要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口語訓練的教學評價要求: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因材施教;評價主體多元化,發(fā)展性動態(tài)評價;立足三維目標,構建科學的評價標準。
口語交際的評價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應按照不同學段的要求,綜合考察學生的參與意識、情意態(tài)度和表達能力。初一年級主要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態(tài)度與習慣,重在鼓勵學生自信地表達;初二年級主要評價學生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三年級要通過多種評價方式,促進學生根據(jù)不同的對象和內容,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
本文為海安縣教育科學微型立項研究課題《基于初中生心理特點的口語訓練研究》(課題批準號:13132CA)的研究成果。
(張麗霞 江蘇省海安縣孫莊初級中學 2266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