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向陽

摘 要:TPP談判在美國主導下快速發展,而中國作為亞太地區的重要一員卻缺席。面對高標準、綜合性的TPP,中國需做兩手準備,以應對由帶來的影響與沖擊:一方面積極準備應對措施,既對沖風險,也為加入TPP作準備;另一方面適時加入TPP談判,既防止自身邊緣化,也引導相關議題方向。
關鍵詞:TPP;FTA;美國;中國
1 TPP的進展
TPP是《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簡稱,前身是《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簡稱P4),由智利、新加坡、文萊和新西蘭四個國家聯合發起,從2002年開始內部談判,至2005年正式簽署協議。TPP主要以“無例外地撤銷貨物貿易關稅” 為基本原理,同時進行“服務貿易、投資等綜合性自由化談判”,通過談判制定“貿易規則”。根據最新的資料,TPP談判內容(草案)共由20章組成,主要包括貨物貿易、原產地規則、通關手續、貿易救濟措施、動植物衛生檢疫措施、貿易的技術壁壘、競爭政策、知識產權、政府采購、服務貿易、短期入境、透明度、爭端解決、戰略性合作等組成。總體來講,TPP是不同于一般意義的自由貿易協議(FTA),它是一個高水平、綜合性的貿易自由化協議。
2008年2月,美國高調宣布加入TPP,使原本默默無聞的TPP正式躍升至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心。截止至2013年12月,TPP已舉行了20輪談判,參與TPP談判國家發展至12個國家,主要包括美國、日本、澳大利亞、越南、馬來西亞等,其GDP總和約為27萬億美元,占世界GDP總量的約39%,國際貿易總和超過世界貿易額的三分之一。
2 TPP對中國影響
中國作為東亞地區最重要的新興經濟體,也是東亞地區經濟一體化重要的推動者和領導者,其日益龐大的經濟總量、巨大的經濟發展潛力都讓世界霸主美國日益不安,美國積極推動TPP談判,是其亞洲“再平衡戰略”的經濟層面延伸。歸根結底,TPP是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平臺,是美國制衡中國的經濟利器。一旦TPP談判結束并順利實施,將對中國的經濟、政治等多方面產生了重大影響。
2.1 宏觀經濟利益層面
TPP成立后將加劇“貿易轉移效應”,導致中國出口總量的大幅下滑,嚴重影響國內經濟產業轉型?!百Q易轉移效應”是指關稅同盟國把原來從同盟外非成員國低成本生產的產品進口,轉換為從同盟內成員國高成本生產的產品進口,從而發生了貿易轉移,是一種福利損失。據2012年數據統計,中國全球十大貿易伙伴中參與TPP談判的經濟體占了6個,依次分別為:第二位美國(雙邊貿易總值為4846.8億美元)、第三位東盟(雙邊貿易總額為4000.9億美元)、第四位日本(雙邊貿易總值為3294.5億美元)、第八位澳大利亞(雙邊貿易額達1223億美元),與TPP談判國的貿易量占中國對對外貿易總量的近四成,這還不包括韓國(雙邊貿易額為2151.1億美元,第六位)、中國臺灣(雙邊貿易額為1689.6億美元,第七位)、加拿大(雙邊貿易額為700.8億美元,第十二位)等已表態希望加入TPP談判的國家和地區。由于TPP產生的貿易轉移效益,原本占據價格優勢的中國出口商品將被越南、馬來西亞等生產的類似產品取代,使中國的外貿出口環境迅速惡化。在人民幣不斷升值、中國國內勞動力成本日益上升的多重壓力下,TPP將嚴重影響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負面影響相當明顯。
2.2 東亞經濟格局層面
TPP將影響東亞一體化進程,削弱中國在東亞經濟一體化過程中的主導權。在TPP的突然冒出前,東盟與中日韓三國的“10+3”模式為東亞地區經濟合作的“優先項”,該模式已探索多年,匯集東亞多國的共識,并為東亞國家帶來巨大經濟利益,中國在其中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但TPP的出現,猶如一把“楔子”,不知不覺的將“10+3”自貿區國家分裂成兩個陣營,TPP成員國中的新加坡、文萊、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已占據東盟10國一半,日本也加入TPP談判,韓國雖暫時未表態但表現出加入TPP的濃厚興趣。TPP使原本領先的“10+3”模式停滯,并大有將“10+3”模式納入到TPP進程中的傾向。美國通過TPP戰略積極介入亞太地區經貿一體化進程,壓制中國領導東亞區域合作的目的已初步達到。
2.3 亞太地區政治層面
美國通過TPP強化與東亞各國的經濟聯系,進而鞏固雙邊或多邊的政治、軍事聯盟,抑制中國在亞太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美國以亞太地區的“平衡者”身份,利用中日領土糾紛、南海問題等,通過強化美日、美菲軍事同盟關系等手段,牽制、分化中國在東亞地區努力發揮的和平穩定作用,傳遞出美國重返亞洲,制衡中國的信號。中國勢必將面臨一個更加復雜多變、不穩定的周邊政治局勢,也將分散中國一心發展經濟的精力。
總之,美國希望通過TPP戰略的實施,確立其在亞太地區經貿一體化中的的主導地位,壓縮中國的對外發展空間,這對中國的和平崛起道路而言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3 中國應對TPP的對策
美國的TPP戰略將對亞太經濟合作和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同時,它也將對中國的亞太外貿政策、國內經濟發展戰略、FTA 戰略等政策產生一系列的沖擊。對于中國應對TPP的策略,筆者認為中國加入TPP是大勢所趨,國內很多研究學者對此都有過詳細的分析和測算,本文不再累述。針對該趨勢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將著眼點放在兩處:一方面,積極準備各種應對措施,既對沖中國未加入TPP的風險,也為加入TPP作準備;另一方面適時投入TPP談判,既扭轉TPP的“排中國化”傾向,也引導TPP議題方向,降低后期加入的成本。具體對策分為以下死個方面:
3.1 加速中日韓FTA進程
一方面,中日韓三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經濟總量的近20%,占整個東亞地區經濟總量的70%左右,三國共有15億人口的巨大市場,在東亞地區的經濟版圖中舉足輕重;另一方面,中日韓三國經濟聯系緊密,中國是韓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出口對象國以及進口來源國,中國也是日本第一大貿易伙伴國,日韓之間經濟布局方面也多有互補,若三國之間建立FTA,將促進東北亞的經濟發展。中日韓三國對建立區域FTA也很早就達成共識,并做出了一些嘗試和探索:2011年12月,中日韓FTA官產學聯合研究機構宣布完成聯合研究。2012年5月, 中日韓簽署“三國投資協定”并同意在當年年年內啟動三國FTA談判。但由于中日釣魚島糾紛、韓日竹島、日本右傾化等問題,中日韓FTA談判未能如期進行。
在中日韓FTA在短期內很難有較大進展的背景下,中國可考慮按照由易到難的原則,分階段建立三國FTA。首先可考慮先建立中韓FTA,將其作為中日韓FTA的第一階段目標,畢竟中韓之間的經濟、政治等干擾因數較少。其次中國可在過去中日兩國已確定的FTA框架和原則下,加快雙邊談判,盡力推進中日FTA,將其作為中日韓FTA的第二階段目標。鑒于當前中日兩國緊張的雙邊關系,這需要中日兩國首腦發揮更大的政治智慧和耐心,也需要雙方民間做出更大的和解努力。最后,在三國之間兩兩FTA已建立的基礎上,中日韓FTA也水到渠成。
3.2 擴大FTA網絡,對沖風險
中國可考慮利用自身快速增長的貿易總量,加快與亞太地區其他經濟體建立FTA,以形成更加緊密的雙邊貿易關系,降低中國被排除在TPP的風險。截止到2012年,中國與亞太經濟體已簽署生效FTA或經貿合作協議共計12個,正在談判或研討中的FTA或地區一體化協議共9個,詳見下表。
已簽署生效的FTA或經貿合作協議 談判或研討中的FTAFTA或經貿合作協議
1、中國—東盟綜合經濟伙伴協議 1、東亞自由貿易區 (10+ 3)
2、亞太貿易協議 2、東亞綜合經濟伙伴協議(10+6)
3、中國—新西蘭自由貿易協議 3、亞太自由貿易協議 (FTA-AP)
4、中國—智利自由貿易協議 4、上海合作組織自由貿易協議
5、中國—哥斯達尼加自由貿易協議 5、中日韓自由貿易協議
6、內地和香港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 6、中韓自由貿易協議
7、內地和澳門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 7、中國—澳大利亞自由貿易協議
8、中國—巴基斯坦自由貿易協議 8、中國—印度地區貿易安排
9、中國—秘魯自由貿易協議 9、中國—蒙古自由貿易協議
10、中國—新加坡自由貿易協議
11、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
12、中國—泰國自由貿易協議
一方面,中國可根據自身國家利益,加強已建立的FTA,利用中國經濟的強大向心力,將這些國家經濟牢牢的與中國經濟捆綁在一起,形成中國的FTA核心內圈。另一方面,積極構建新的雙邊FTA,特別是已加入TPP談判或希望加入TPP談判的國家,如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削弱這些國家加入TPP的積極性。中國可通過構建蜘蛛網狀的FTA網絡,對沖中國被排除在TPP外所面臨的風險,達到與TPP同臺競爭的目的。
3.3 適時加入TPP談判,防止邊緣化
長遠來講,中國若加入TPP談判將利大于弊。其一,可減少因貿易轉移效應而造成的本國出口大幅度減少。其二,中國通過主動參與到TPP的貿易規則制定過程中,可自己由規則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參與者。其三,利用TPP內部的優惠政策,擴大對美國、日本和其他亞太國家的出口,促進國內經濟增長,增加就業。其四,通過了解下一代最新的貿易和規則,倒逼國內進行經濟改革,特別國有壟斷企業的改革,再次激發中國經濟活力,促進中國產業的技術升級。其五,降低中國企業國際交易成本,促進中國企業走向亞太市場,有利于加快中國企業國際化步伐。
故中國不應當自我孤立,而應該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介入 TPP談判,影響TPP的議題設置、標準高低等實質性內容,最大限度將TPP引向符合自身國家利益的方向。至于有些人擔心,美國是否會真正接受中國加入TPP,這倒大可不必,畢竟一個缺少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TPP是必將是殘缺的,難以將亞太地區的自貿功用最大化的發揮。
總之,TPP對中國而言是機遇大于挑戰,中國需要以“對內苦練內功,強健筋骨,對外扎緊籬笆,防患未然”的方針,就能在亞太經濟一體化的進程,發揮自身優勢,引導和推動東亞一體化向縱深發展。
參考文獻
[1]秋山憲治TPP與東北亞日本研究 2012 年第3 期
[2]吳穎妮 應對TPP-中國的機遇和挑戰 國際經濟觀察 2013年第4期
[3]資料來源:APEC官方網 (htp://fta.apec.org)
[4]王聯合 TPP對中國的影響及中國的應對國際政治經濟研究 2013 年第 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