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蘭
(桐鄉市教師進修學校,浙江 桐鄉 314500)
基本體操是幼兒師范(后簡稱幼師)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根據幼師學校體育的任務,基本體操的教學,不僅要鍛煉學生身體、培養正確的身體姿勢、掌握基本體操的簡單知識和動作技能,而且還必須教會學生能做示范、懂得教法、會編簡單的徒手和持輕器械的體操,以及組織領導幼兒園基本體操的教學和活動。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是幼兒教師隊伍的儲備力量和生力軍,基本體操教學能力已成為衡量她們教學基本功的重要標志之一。研究發現,目前我國幼師學校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基本體操教學能力培養的情況不理想,所培養出的“準幼兒教師”不能滿足幼兒園體育實際工作的需要。為此,本人通過對桐鄉市教師進修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基本體操教學能力培養狀況的調查,了解目前基本體操教學能力培養情況,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為進一步完善學前教育專業基本體操教學能力培養理論和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桐鄉市教師進修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研究需要,通過在中國期刊網、網絡圖書館論文庫和各類體育期刊,就“基本體操教學能力”進行搜索和總結,為本論文的撰寫提供理論依據。
1.2.2 問卷調查法
為了解我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基本體操教學能力培養情況, 選取3名具有高級職稱的體育老師和240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就教師對學生教學能力培養情況和學生教學能力是否得到培養進行調查。教師發放問卷3份,回收3份,其中有效問卷為3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學生發放問卷240份,回收240份,有效問卷238份,有效回收率為99.1 %。
1.2.3 數理統計法
利用CEL2003對我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基本體操教學現狀及能力培養情況的調査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和處理,為研究提供數據支持。
2.1.1 教師傳授基本體操教學能力的情況

表1 教師在基本體操課中對教學能力的傳授情況(多選)
通過數理統計分析,由表1得知,教師在安排課程中也有部分教學能力的傳授。在這個過程中99.1 %學生在課堂的準備部分得到了相應的鍛煉,如教師給學生機會依次整隊,說明大部分老師意識到培養學生教學能力是比較重要的一點,在不耽誤課程按正常順序完成的情況下使學生的教學能力有所提高。在整隊部分老師有意識的培養了學生的基礎教學能力,值得教師們繼續堅持下去;在熱身部分有30.2 %的教師安排學生組織小游戲和帶操來活動各環節,從整體比例分析不理想,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動作講解與示范能力只有極少部分學生有所提高;70.8 %的教師在課程進行中沒有教學能力的傳授;最后教師對基本體操教學能力的培養貫穿整個課堂的學生比例只占9.5 %(包括讓學生進行整隊、活動熱身、課的主要部分內容和結束部分的放松運動)。綜上可以分析在學前教育專業的基本體操課上,教師對學生的教學能力的傳授情況不理想,教師給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相對較少。

表2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常見的基本體操教學實踐形式
由表2得知,對于基本體操實踐能力培養的形式方面,95 %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想到的是學校組織的實習 ,87.5 %的是見習,只有少數人想到的是課堂模擬和其它方式。這表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于培養基本體操教學實踐能力的方式概念模糊,主動尋找和開發教學實踐模式的意識淡薄,學校的教學實踐形式較單一。
2.1.2 基本體操考核方法

表3 學校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基本體操的考核形式及內容 (N=240)
由表3得知,幼師學校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基本體操的考核內容方面,占據第一位的是技術能力(成套徒手操動作),學校平時傳授較多的是技術能力,理論知識考核占0 %。說明幼師學校對相關的理論知識的傳授是相當不重視,而對于學生來講只有在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將技術正確而又合理的運用于實踐。而將教學運用能力列入考核內容并對學生進行考核的人數只占16.6 %,這說明學校制定的考核形式與內容存在問題。
2.1.3 學生的基本體操教學能力掌握情況
針對基本體操教學能力培養方面,在表4所調查的能力因素中,學生認為得到培養的能力有:教學態度(99.17 %)、口令下達能力(98.34 %)、隊列隊形的指揮能力(97.09 %),可見教師比較重視最基礎的教學能力培養。學生認為沒有得到培養的能力有:組織教學的語言表達能力(25 %)、講解能力(30 %)、示范能力(24.1 %)、創編徒手操能力(25.8 %)、發現錯誤動作、提出解決方案能力(32.5 %)、運用教法能力(42 %)、小型徒手體操比賽的裁判能力(50.37 %),這可能是教師在施教過程中不夠重視才使得學生認為沒有得到鍛煉的原因。

表4 認為沒有得到能力培養的學生比例 (N=240)
2.2.1 教學觀念落后
受到傳統體育教學思想的影響,教師授課中主要以傳授技術動作、提高個人體育能力為主,這對學生的教學能力的培養和傳授不利。由于觀念的落后,存在不能及時改進調整教學思想,學科知識陳舊,體育專業理論知識重視程度不夠,專業理論知識運用不充分,教學實踐能力訓練不足,缺乏改革創新精神等問題。
2.2.2 教學實踐不足
基本體操教學中主要以單純教授為主,教學實踐活動不足,實踐形式單一。使得大多數學生對教學能力的培養主要是通過畢業前 6~8 周的集中教育實習完成,在實習時許多學生會因急著找工作,會有所懈怠,實習時也會出現:時間短內容多、上課實踐次數少、教師指導不到位等情況。這些問題都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到學生教學能力的培養效果。而這種鍛煉學生教學能力的方式極大的限制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學能力的培養。
2.2.3 對學生教學能力缺乏系統、綜合的考核機制
考核本身具有評價、反饋、激勵等功能,通過對學生教學能力的考核,可以評價學校教學工作成效,讓學生和教師看到存在的不足,找出問題、不斷改進和提高教學質量。然而,目前在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學能力培養中卻缺少一個系統、綜合的考核辦法。致使教師對學生教學能力的現狀不能很好地把握,很難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不能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不利于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
2.2.4 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與幼兒教育相脫節
學前教育專業缺少與幼兒教育相聯系的長效機制。在訪談中發現,學前教育專業的部分教師對幼兒教育改革的情況不了解,教學中沿用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致使許多實習生從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及教學文件等方面都與幼兒教育改革不相適應,使得幼兒師范學校培養出來的“準幼兒教師”不能滿足幼兒園體育實際工作的需要。
2.3.1 加強思想認識,重視理論與能力培養
在基本體操普修課程中應增加理論知識和教師傳授教學能力的課時比例。調查分析目前基本體操教學中教師傳授教學能力的比例相對較小,從學生的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出70.8 %的學生沒有受到到教師傳授有關教學能力方面的教學,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考核的比例占0 %。因此學生的基本體操基礎知識和教學能力并沒有得到培養,這對學生今后走向教師崗位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應該在教師的教學進度中適當增加基本體操理論知識和傳授教學能力的課時比例,從而使學生在擁有一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基本體操教學能力。 教師可在符合幼師體育教學大綱的情況下,多培養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多設計一些鍛煉學生教學能力的課程內容。在學生基本掌握理論與技術知識的基礎上傳授學生掌握基本體操教學的能力,也可嘗試進入以學生為主的大課堂教學。比如:在完成正常教學進度的情況下,多讓學生上臺試講、讓學生進行課前準備活動(包括整隊、隊列對形的調動等)、讓學生進行課前回憶與課后總結,積極參加各類體育活動來增強學生的教學能力,克服心理問題等。在課上課下多鼓勵學生進行動作的示范與講解、個人技能的練習以及發現錯誤動作、提出解決方案等方面知識的積累。將基本體操教學能力貫穿于整個基本體操課的教學之中,在循序漸進中培養學生的基本體操教學能力。
2.3.2 加強課堂模擬、課外實踐等多渠道擴展教學實踐活動
在如今的體育教學中,除了教學實習和術科教學中教師按計劃地在準備部分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外,學生進行其他教學實踐的途徑很少。進行課堂模擬實踐和其它形式的實踐只占7.5 %和3.75 %,這就使得很多學生在實習過程屮,認為自己不能夠熟練的掌掘基本體操的教學方法,基本體操教學能力在許多方面還存在不足,需要加強實踐。加強教學實踐環節是提高學生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為了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基本體操教學能力,我們應從課堂、課外、教育實習三方面抓起,課堂上多給學生實踐的機會和實踐時間。如一次課讓一名學生帶領復習上一次基本體操的內容,另一名學生傳授新的內容;課外體育組或學校可以經常組織各種基本體操教學能力的比賽,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在教育實習方面:組織學生到幼兒園進行體育教育教學的實習,跟隨指導老師學習幼兒基本體操(基本理論、體操訓練、能力訓練)及編排幼兒基本體操等。這樣可以科學地把握幼兒的身心特點,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體驗幼兒園的體育教學工作,充分將所學到的基木體操知識、技術、技能運用到課堂上,以此來展示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為畢業后的就業應聘做好準備。
2.3.3 改革考核內容,完善考試評價體系
考核本身具有評價、反饋、激勵等功能,通過對學生教學能力的考核,可以評價學校教學的成效,讓學生和教師看到存在的不足,找出問題與不足,不斷改進和提高教學質量。如今的幼師學校只重視技術動作教學和考核,對學生基本體操教學能力方面的考核不夠重視。因此,我們應該改革基本體操的考試內容,完善考試評價體系,建立切實可行的基本體操考核制度,使學生通過考核在思想上重視基本體操,在行為上加強自身基本體操的學習和鍛煉。為此我們可以將基本體操各項內容及能力進行單獨的考核,可以采用綜合考核法:包括基本體操理論知識考核;基本體操技術動作考核即隊列隊形動作、徒手體操動作等;基本體操教學能力考核,包括隊列隊形的調動、口令的下達、示范講解、編操領操等能力。降低基本體操技術的考核比重,增加學生基本體操教學能力的考核比例,以此來調動學生對基木體操學習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教學能力和自我培養的意識。
2.3.4 加強與幼兒教育部門的橫向聯合培養
學生教學能力的培養單靠學校是不夠的。幼師學校要與幼兒園建立長期穩定的教育實習基地,將學生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從中專一年級開始貫穿于大學教學的全過程。如建立幼師與教育實習基地的長期互惠互利合作機制,達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這樣可以使幼師學校面向幼兒教育,將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與幼兒教育接軌。
總之,基本體操是幼兒師范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學能力所必不可少的必修課程。學生基本體操教學能力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通過全方位的綜合培養,才能獲得有效的提高。
[1]張明偉,呂東旭.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教學能力培養的調查分析[J]體育學刊,2009,4(16):48-52.
[2]包春峰.對培養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基本體操教學能力的研究[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08(9):107-110 .
[3]沈 超.高校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培養的問卷調查和對策研究[J]高等教育發展研究2012(4):38-41.
[4]王伯華.基本體操[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5]王占春.幼兒師范學校體育教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