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華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吉林 吉林132013)
近些年來自我效能感成為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而教師的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教師研究領域的表現[1]。實習教師自我效能感是指實習教師對自己實習期間完成教育任務、實現教育目標,能夠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的教育能力的一種自我預期、判斷和評價。實習教師是即將走上中小學教師崗位但還沒有成為正式教師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對于他們是否最終選擇教師作為自己的職業以及對今后的教育工作是否充滿信心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2]。本文通過對實習教師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為師范院校、實習學校培養實習教師自我效能感和實習教師自身提高自我效能感提供理論上的依據和實踐上的指導,以使實習教師能盡快地適應中小學的教育工作。
自我效能感高的實習教師在工作中積極主動,對工作充滿熱情和激情,能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他們在工作中能主動與所在班的指導教師溝通,遇到問題虛心求教,并積極配合班主任工作;他們會主動尋找和爭取各種鍛煉自己的機會。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實習教師,在工作中處于被動地位,很少會積極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當遇到問題時,也不愿請教指導教師或與同學探討。他們對工作缺乏熱情,應付了事。
自我效能感高的實習教師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相信自己有能力應付和解決,因此他們會努力尋求辦法,克服困難,堅持到底完成工作任務。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實習教師,由于缺乏自信、被動應付,在工作上遇到問題和困難時,會不知所措,甚至退縮,不敢面對困難去接受挑戰,往往不做任何努力就輕易放棄或者回避。
自我效能感高的實習教師對教育工作充滿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很好地完成實習中的所有工作任務,并將自己的能力充分發揮出來。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實習教師,對自己毫無信心,對自己的實習結果也不抱太大希望,沒有目標,沒有方向,失去工作的動力。即使是力所能及的工作任務往往也不能勝任。
自我效能感高的實習教師,相信自己將來能勝任教師工作,并能成為優秀教師。因此,他們會堅定自己的職業選擇和專業方向,在最后選擇職業時義無反顧地把教師作為自己的理想職業,并對未來的工作充滿向往,愿意為此奉獻自己的一切。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實習教師由于懷疑自己的教育工作能力,即使勉強選擇教師職業,也對未來的教育工作失去信心,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茫然。
實習教師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并非某一因素影響的結果,它是在內外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形成和發展的。
師范院校是培養教師的重要基地,它是教師個體專業發展的起點,也是實習教師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基礎階段。
1.師范教育的影響
實習教師自我效能感的高低與他們在師范教育階段形成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結構有密切的關系。專業知識結構一般包括通識性知識、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專業能力包括設計教育教學活動的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語言的表達能力、自我調控能力、反思能力、研究能力等等。如果實習教師在校學習期間形成了較完備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并形成了嫻熟的專業技能,就有較高的自我效能感。
2.師范院校指導教師的指導
實習是師范生在接受師范教育時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它是師范生走向正式教師崗位的一個預備期,在這個時期學校都會派出指導教師對實習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指導。如果指導教師能認真指導每一個學生,傾聽他們的想法和困惑,并能給予正確的指點和引導,就能增強實習教師的自我效能感。
實習教師已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缺少的是實踐經驗及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而實習是將其付諸實踐的必備階段,也是實習教師自我效能感形成和發展的重要階段。因此,實習學校的管理者、指導教師及學生對此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1.實習學校管理者的重視程度
實習學校管理者對實習教師的實習是否重視會影響他們對實習教師工作的具體安排。多數實習學校的管理者能對實習教師的實習給予高度重視,把實習教師安排給一些本校的優秀教師指導,并要求這些教師對實習教師負起責任。但也有極少數的學校管理者對實習教師的實習認識不足,重視不夠,隨意安排,甚至會讓實習教師給因病事假沒來上課的教師臨時代課,如讓數學專業的實習教師去代地理課或歷史課。這不僅是對實習教師的不負責任,也是對這個班級的學生不負責任。
2.實習學校指導教師的影響
(1)指導教師的觀念
有些教師對自己的工作是勤懇敬業的,對自己的學生是無私奉獻的,但對同事卻是持陳舊的保守觀念。他們不歡迎他人介入自己的班級和課堂教學,即使是實習教師他們也不愿意接納,甚至把實習教師看成是未來的競爭對手,給予排斥。這樣的教師對實習教師總有一種防備心理,真經不外傳,即使實習教師向他們請教,他們也是蜻蜓點水、輕描淡寫,說些不痛不癢的話,不會傾其所有,而是有所保留。實習教師得不到“真經”,必然影響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2)指導教師的態度
態度是人的一種內部狀態,它可以影響人的行為選擇和表現。如果指導教師認識到實習是師范生走向工作崗位的一個預備階段,實習效果如何對實習教師會產生重大影響,而且認為領導把實習教師分配給自己,是對自己的信任。這樣他們就會充滿熱情并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實習教師,而這種熱情友好的態度無形中就使實習教師增加了自信。
(3)指導教師的信任度
實習教師由于缺乏實踐性知識,面臨的教育實際與理想中的教育相差甚遠,學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管理和教育,教學也不能得心應手,因而感到緊張和焦慮,自我效能感偏低。如果此時指導教師能充分信任他們,敢于放手,并鼓勵他們大膽工作,就會增強他們的自我效能感。
3.實習學校學生的態度
學生是實習教師教育工作的主要對象,學生對實習教師的態度也會影響實習教師的自我效能感。如果學生尊重實習教師,配合他們的工作,接受他們的教育和管理,就會增強他們的自我效能感。如果學生覺得實習教師并非本校教師,并不看重實習教師的存在,也不愿意接受他們的教育和管理,甚至有些學生對實習教師持不信任的態度,時不時制造些小麻煩來故意刁難和考驗實習教師。而實習教師由于經驗的不足又不能合理應對,因而產生挫敗感,對自己的工作能力產生懷疑,則降低其自我效能感。
實習教師自我效能感不僅受上述外在因素的影響,他們自身的內在因素同樣不可忽視。
1.角色轉變
實習教師首先面對的是角色的轉變,昨天還是學生,今天就是“教師”,這種突然的轉變會使他們既感到興奮,又有些難于適應,甚至有的實習教師會出現角色轉變滯后和角色混亂。如果實習教師能夠盡快進入新的角色,適應工作環境,將有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反之,實習教師對自己的角色認識不清,或不能快速適應新角色,就難以開展工作,自我效能感也就無從談起。
2.成敗經驗
在班杜拉的理論中,成敗經驗對自我效能感的影響最大。實習教師的成敗經驗是他們通過自己的親歷行為所獲得的關于自身教育能力的直接經驗。成功的經驗會使實習教師對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提高他們的自我效能感,而不斷的成功則使他們建立穩定的自我效能感。而多次失敗會使實習教師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對自己失去信心,這不僅會降低他們的自我效能感,而且還會影響他們教育能力的正常發揮。
3.個性特征
個性是指一個人心理特征的總和。如果實習教師興趣廣泛、性格開朗、情緒樂觀、意志堅強、善于溝通和自我調節,即使在實習工作中遇到挫折和失敗也不會喪失信心,而是努力克服困難,勇往直前。而興趣狹窄、性格消極、情緒悲觀、意志薄弱、不善交往、自我調節能力差的實習教師一旦遇到困難就會退縮和逃避,對自己失去信心,降低自我效能感,甚至甘愿放棄。
實習教師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與改變是多種因素影響的結果,因此必須從多方面入手,采取合理的措施,科學地調控影響實習教師自我效能的因素,努力培養和提升實習教師的自我效能感,促進他們的成長。
師范院校是培養中小學教師的搖籃,因此,師范院校要加強教育的師范性和實習指導,以促進實習教師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發展。
1.重視師范教育的培養和訓練
實習教師自我效能感與師范教育能否使他們形成合理的知識和能力結構密切相關。因此,師范院校在課程設置上要增加條件性知識,并注重理論和實際的結合,增強其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以使師范生將來能有效地將通識性知識和本體性知識轉化為學生可以理解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同時,作為獲取實踐性知識重要途徑的教育見習不能流于形式,要使之成為一種常態化的教學環節,這就要求師范院校要加強實習基地的建設并與其保持良好的合作,以滿足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需求,使師范生能經常到實習基地進行觀摩和從事一些實際的教育工作,確保師范生在正式實習之前就能積累一定的個人實踐性知識,形成相應的專業技能。
2.加強對實習教師的指導
師范院校指導教師要對實習教師認真負責,經常組織實習教師進行交流,彼此分享成功經驗和工作樂趣,組織他們討論班級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一起探討解決的對策。要組織實習教師在講課之前進行試講,并提出指導意見,使每個實習教師都能自信地走上講臺。還要組織實習教師互相聽課和評課,通過實習教師間的交流和分享,使他們認識到每個人都各有所長和所短,能取其長而補己短,并從同學的成功中獲得有效的替代性經驗,增強自我效能感。
實習階段是實習教師自我效能感形成與發展的關鍵時期,實習學校對此起重要的影響作用。
1.實習學校管理者要合理安排實習教師的工作
實習學校的管理者要充分認識到對實習教師的工作安排會影響實習教師的自我效能感。由于實習教師缺乏實踐性知識,他們會面臨嚴峻的考驗。因此,要把實習教師安排給優秀教師或優秀班主任指導,同時教學方面的指導教師也應是與實習教師專業一致的經驗豐富的教師,以給實習教師更有針對性的指導,也可使實習教師發揮專業特長,進而增強他們的自我效能感。
2.實習學校指導教師要正確對待實習教師
(1)更新觀念,加強交流與分享
實習學校指導教師要更新觀念,以開放的心態對待實習教師,向實習教師介紹自己的教育經歷、教學風格和管理班級的方式,以及具體的規則、程序和辦事指南,給予實習教師更多的教學和管理學生的實際經驗,使他們獲取一定的成功體驗。同時,指導教師要經常與實習教師交流教育教學經驗、體會和感悟,讓實習教師與他們一起分享他們的專業成長和教育教學成功的快樂,并為實習教師提供工作上的幫助和心理上的支持,增強他們的專業自信。
(2)信任、鼓勵,提供成功機會
指導教師要把實習教師看成是自己的同事,尊重和信任他們,工作敢于放手,鼓勵他們大膽工作。當實習教師取得成績時,要給予表揚和鼓勵,使實習教師從中獲得滿足感和自豪感,增強自我效能感,即使實習教師出現工作失誤,也要以鼓勵為主,加強指導。同時,要給實習教師創造獲取成功的條件和機會,發揮他們的能力,展示他們的才干,使他們看到自己的成績,從中體驗成功的快樂,進而增強從事教育工作的自信心和勝任感。
(3)換位思考,施行有效指導
實習學校指導教師要換位思考,并通過移情知覺和體驗實習教師的種種處境和內心感受,同時要想想自己也曾有過實習的經歷,那時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渴望得到怎樣的幫助和指導,將心比心,就能設身處地地考慮實習教師的需要,想實習教師所想,這樣才能為實習教師提供積極的幫助和有效的指導。同時,指導教師要幫助實習教師備好和上好每一節課,悉心指導并幫助他們對教學進行分析總結,找出成績并給以鼓勵,指出不足并說明改進的意見。總之,通過指導教師有效的指導,實習教師的班級管理工作和教學工作的能力與水平會不斷提高,他們的自我效能感也將隨之增強。
1.形成教師角色意識,加快角色的轉換
實習教師只有形成明確的教師角色意識,才能盡快從學生角色轉換成教師的角色;只有認清自身的角色定位,才能盡快褪去當學生時的稚嫩和不成熟,嚴格按照教師的角色規范來要求自己和恰當地行事。不斷調節、完善自己的職業行為,以此鞭策自己、激勵自己,從而迸發出工作的激情和力量。
2.建立正確的自我認知,學會積極的自我歸因
實習教師對自己要有正確的認知,既要了解自己的不足,更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勢,揚長補短,相信自己的能力,堅定信心,這樣才能形成積極的自我歸因,如獲得成功時將其歸結為自己能力強和積極努力等內部因素,以給予自己更多的激勵,增強從事教育工作的自信心;面對困難和挫折時將其歸結為努力不夠或經驗不足等可控因素,這樣就不會產生自卑感,而是希望以后通過努力或經驗積累不斷獲取成功。
3.提高與人交往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實習教師要善于與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實習教師要經常主動與各方指導教師進行溝通,虛心求教,學習他們的敬業精神和工作經驗,教學前后要懇請指導教師的指點和征求他們的意見,以豐富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同時要做好實習學校指導教師的助手,認真完成指導教師交給的任務,贏得指導教師的信任;要經常與實習的同學進行交流,學習他們的經驗,聽取他們的想法和見解;要加強與學生的交往,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情感關系,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努力磨煉自己的意志品質,增強耐挫力,養成積極熱情、活潑開朗、堅毅穩定、勇于進取的良好個性品質。
[1]李艷麗.培養小學學困生學業自我效能感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11):84-85.
[2]莊可.自我效能感在心理素質優化中的作用及強化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5(12):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