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建構是否科學,直接關系著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效果和聲譽。建構科學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可以從多個維度加以審視,而內容建構的序列化問題無疑是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發展的新時期,認真探討學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建構的序列化問題,既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客觀要求,也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建設的邏輯必然。
提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的現實需要。長期以來,由于受“兩極對立”思維的影響,存有一種認識誤區,即認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針對學生實際問題所進行的教育,因而是一種臨時性和短期性的教育。正是受這種錯誤認識的誤導,很多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序列化建構問題缺乏足夠的重視,缺乏戰略性的思考,以至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呈現出散點狀態”[1],系統化和科學化嚴重欠缺。不可否認,由于受教育特質的影響,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體系相比的確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靈活性和及時性的特點。但是,這種靈活性和及時性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實際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也是一個整體性和層次性和諧統一的完整系統體系,其組織實施同樣需要考慮系統序列化問題。當前,由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組織實施缺乏系統化、序列化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我們要走出傳統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克服目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組織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就必須首先確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整體性思想,強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組織實施的系統性理念,注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具體組織實施過程中的序列化問題。
提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現實需要。追求實效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追求可以從多個維度加以把握,但最為根本的還是在于教育內容是否科學。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結構系統中的核心要素,“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追求實效的工具手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要求的現實體現,同時,它也是教育對象直接接受、面對和評價的東西。”[2]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科學建構也可以從多個維度加以把握,而內容建構的序列化問題則是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序列化建構之所以有助于教育實效的提升,是因為學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序列化呈現,不但可以克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實施中盲目、隨意的弊端,增強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同時還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接受內容要求,把握和理解內容要求,并在教育實踐中貫徹和踐行內容要求。概言之,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序列化呈現方式,既有助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實施,也有助于教育對象的接受學習,因而必然有助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實際效果的提升。
貫徹國家意志的現實需要。實現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構建的序列化,既不是我們的創舉,也不是我們心血來潮,相反,而是為了貫徹國家意志的邏輯必然。因為,黨和國家的有關文件中事實上已經明確提出了實現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序列化建構的有關說明。例如,《教育部關于整體規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意見》中就曾明確指出“整體規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觀點,主張“根據不同教育階段學生身心特點、思想實際和理解接受能力,準確規范德育目標和內容,科學設置德育課程,積極開展德育活動”。而這些規定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追求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序列化建構。因而,在這里,我們明確提出實現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的序列化建構事實上也是為了落實有關政策要求的邏輯必然。
學生品德發展的階段性、順序性和相對穩定性決定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可以進行序列化建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針對學生品德發展實際中存在的問題而進行的教育,而學生的思想品德發展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響,是千變萬化的。面對這樣的教育對象,能否建構一個相對穩定的序列化內容體系?我們認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但需要序列化,而且完全可以序列化。因為,雖然影響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因素是復雜多變的,且經常出現反復現象,但學生的品德發展卻并非是完全雜亂無序、無章可循的,相反,而是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和順序性,并且在一個特定時期內表現出一定的相對穩定性。學生品德發展的階段性、順序性以及相對穩定性為我們研究和建構序列化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提供了心理學方面的理論依據。所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可以根據學生品德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決定其基本內容。
我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豐富性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序列化建構提供了實踐經驗借鑒。人們對客觀事物包括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總是從已有的經驗出發,在不斷總結正反經驗中深化。“正確的策略只能從實踐經驗中產生”[3]。而對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序列化建構而言,其同樣離不開長期以來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這一土壤。雖然給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明確的名稱與定位是新世紀以來的事情,但事實上我們一直具有重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悠久傳統,也形成了一系列關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序列化的豐富經驗。尤其是新世紀以來,伴隨著黨和國家對思想政治教育序列化問題關注度的不斷提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適應學生品德發展規律,建構科學內容序列方面,更是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實驗。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生成的這些寶貴資源,可以為當前我們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序列化構建提供必要的支撐。通過總結、概括我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序列化建構的優良傳統和實踐經驗,揭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序列性特點和規律,把經驗上升為科學,構建和完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系統序列就成為了可能。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的豐富性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序列化建構提供了理論基礎。列寧指出:“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4]要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序列化建構這項工作,就必須對其進行反思性的理論研究。當前,在經歷了長時期的發展,尤其是近年來黨和國家對思想政治教育整體構建問題高度重視的背景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序列化問題事實上已經開始逐漸進入研究的視野,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關注這一問題、研究這一問題,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這些理論成果為我們進一步建構和完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我們完全可以在吸收和借鑒這些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根據實踐建構科學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序列。
古今中外的歷史經驗可以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序列化建構提供有益借鑒。任何一項實踐的深化既不是歷史隔絕的無根創造,也不是閉門造車的自我延續,它應是歷史與現實、自我與他者辯證統一的產物。因此,對歷史進程的自覺回顧與總結,對他者經驗的自覺吸收與借鑒,既有助于理論研究的深化,也有助于實踐進程的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層次性、體現序列化,這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早已熟知,有的不僅口頭提倡,更曾付諸于有效實踐。如我國宋代的大教育家朱熹,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就主張“君子教人有序,先傳以小者近者,而后教以遠者大者”的理念,并具體地提出了“小學學其事,大學窮其理”的內容序列。又如,新加坡曾系統規劃品德教育內容序列:“小學一年級的課程注重‘個人’,二年級課程注重‘家庭’,三年級課程注重‘學校’,四年級課程注重‘鄰居’,五年級課程注重‘國家’,六年級課程注重‘世界’。”[5]這些力求將教育內容的整體性和層次性科學統一,從而尋求內容組織序列的思想資源與實踐經驗,對我們建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科學序列,是有極其重要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的。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序列化的學段指向。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序列化建構,本質上就是要在切合學生品德發展實際和滿足學生現實需要上做文章、下功夫。根據這兩大依據,并在綜合大量調查研究基礎上[6],我們嘗試歸納、提煉大中小學各個學段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內容指向。第一,小學階段:行為習慣養成。對于處于基礎教育初始階段的小學生而言,其品德發展具有基礎性的特征,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較差,道德認識停留在表面化的趨勢明顯,并且“認識和行為、言與行是基本協調的,具有依從作為權威人物的特點和強烈尊重規則傾向”[7]。因此,學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應放在品德養成層次上,學校應從簡單、易行的規范教育入手,通過一系列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日常生活必備的行為規范,尤其是最為基本的文明禮儀規范要求,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第二,中學階段:道德品質培養。對于處于品德發展習俗階段的中學生而言,雖然其身心發展雖然已經接近成熟,對客體和認知的也有著積極的渴望,但過渡性和感性化特征卻依然明顯。因此,在這期間,學校應該根據中學生的身心特點及其現存的主要問題,以“教會做人”為核心目標,有的放矢的利用吸引力大、參與度高的活動,培養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和價值選擇能力,教育內容的重點和落腳點應放在幫助學生確立良好的道德品質上。第三,大學階段:道德觀念培育。“大學階段是身心發展接近成熟的時期,也是形成世界觀、人生觀的關鍵時期”[8]。處于這一時期的學生,理性思維的模式逐步形成,獨立的批判性意識也顯著增強。因此,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應然序列是要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以使其成為高度合格的社會主義公民。為此,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設定要突出“窮其理”的層次導向,教育的內容的重點要放在理論解讀上。
年級分解細化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序列化的重要環節。除了要重視學段間的差異之外,同一學段不同年級間的差異也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序列化建構過程中需要特別關注的重要問題。目前,雖然我們的日常思想政治內容體系在總體上已經基本形成了大中小學三個階段性的層次序列,但在階段內部卻并沒有做進一步地分解,未能充分考慮到學段內部不同年級間學生品德發展和現實需要的差異性,以至于學段內部各年級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序列化設計缺失問題。事實上,對于同一學段的學生而言,其品德發展特點和現實需要是有著較大差異的。例如,雖然都是小學階段,但一年級學生和六年級學生間的品德發展特點、現實需要及面對的問題顯然是不一樣的。再如,雖然都是大學生,但大學一年級學生和四年級學生間的品德發展特點尤其是現實需要和面對的問題也是有著較大差別的。我們要提高實效性,就需要注意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實施的年級間細化。
[1]李家成.論大中小學德育內容的銜接[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175.
[2]王立仁.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實效維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3):39.
[3]毛澤東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62.
[4]列寧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336.
[5]張安然.德育需順“序”而為——科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理論的啟示[J].中國德育,2011(7):91.
[6]鄭敬斌.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整體構建研究[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3:150-156.
[7]林崇德.小學生心理學[M].蘇州:教育出版社,1993:331.
[8]鄭萼.首都大中小學德育目標銜接及整體設計[J].北京教育:德育,200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