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開先
摘 要:通過對農業技術帶頭人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大力解決其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期為我國今后培養更多的農業帶頭人提供經驗,使農村經濟繁榮發展。
關鍵詞:基層農業技術;帶頭人;培養;問題
中圖分類號:S-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02-0160-02
近年來,在全社會高度重視“三農”問題的背景下,廣大基層農業科技工作者和種糧農民的積極性、創造性和巨大的生產能力被徹底激發出來。在我國基層有大量具有豐富農業生產經驗、懂技術、善管理的農業技術帶頭人才,俗稱“土專家、田秀才”。他們是農業技術的實踐者、示范者,他們在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拉動農村經濟發展、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他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但由于社會、經濟和政策導向等諸多原因,基層很多“土專家、田秀才”沒有被及時發現和培養,造成基層農業技術帶頭人緊缺,農業新技術普及和推廣難度大,實現農業生產標準化、規模化和產業化的目標任務十分艱巨。
當前農村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體制轉軌、社會轉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時期,基層迫切需要一批頭腦清楚、勇于開拓的基層農業技術“領頭雁”。
1 我國基層農業技術帶頭人現狀
1.1 政策措施不到位,管理機構欠缺
基層農業技術帶頭人是指縣級及以下從事農業科研、生產、經營、管理,且在帶動廣大農民群眾應用農業科技,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具有典型、垂范和帶動作用的個人。在許多地區,農業技術帶頭人通常在村干部、經濟收入較好的家庭、糧食種植面積較大的農戶、專業技術職稱較高的農業專業技術人員和涉農業企業老板中選定,這就導致了技術帶頭人范圍被縮小,很多技術帶頭人沒有真正被發現,未能為他們提供支持和培養,造成了輻射帶動范圍小、帶頭作用不明顯的狀況發生。在大部分地區,沒有“基層農業技術帶頭人”這一提法,沒有對基層農業技術帶頭人提出管理要求,更沒有管理機構對其進行管理,相對較好的地區也主要由政府、涉農、科協部門代管。
1.2 數量不少,但拔尖人才緊缺
我國有9億多農民,其中大約4.5億人為農業勞動力?;鶎愚r業技術推廣機構編制內人員約36.93萬人,其中縣級13.71萬人、區域站0.28萬人、鄉鎮22.94萬人。在整個龐大的隊伍中,不乏農業行家能手、農業專家和種糧大戶,他們在長期的基層工作或勞動中已摸索和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農業生產技術。但總體來看,基層農技人員整體素質偏低,非專業人員比重過大,知識普遍老化,具有高級職稱的人不足5%. 由于農民科學文化素質低、接受能力差,農業機械化、農業新科技培訓時間少,能夠真正成為基層農業技術“領頭雁”的人屈指可數。
1.3 責任不明確,帶動性不強
社會對農業技術帶頭人的扶持對象主要有以下兩類,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農業某個領域從事農業技術研究、開發的專業人才;從事農產品生產、開發、加工和銷售的企業。扶持的主要方式是在資金上給予補貼,在政策上給予照顧,對技術帶頭人沒有明確的任務要求。不可否認,第一類技術帶頭人是推動農業技術進步的重要力量,但同時也存在著一部分缺乏普適性的技術,其推廣難度大,在農業生產中普及范圍有限,成果轉化較慢;第二類主要為農業企業,由于政府引導不當,沒有監管機制,許多企業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減少競爭對手數量,往往掛著“謝絕參觀”“同行免進”等字樣,無法有效帶動當地農民真正學科學、用科學,造成技術帶頭人“不帶頭”的現象。
2 發現和培養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我國基層涉農人員數量眾多,地區間差異大,技術帶頭人標準不一,加之農業人口流動性大,對于基層農業技術“領頭雁”的人選問題,無論是推薦還是招考都存在較大困難。基層候選農業技術帶頭人思想觀念普遍與形勢發展不相適應,工作開拓創新意識不強,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低,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發展不相適應。他們學習、理解和運用政策去發展農村的能力相對較弱,很難引領廣大農民進行農村改革和發展。個體間差異顯著,對其進行培養需分層次、分類別、分階段進行,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
3 造成問題的主要原因分析
具體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①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基層農業技術人員的待遇和優惠政策落實不夠,基層農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定制度不健全,往往僅憑工齡,而忽視工作成績,工作人員保障差、出路窄,崗位缺乏吸引力,人才流失嚴重,農業技術人員的創造性、積極性不高。②基層農業技術人員和農民接受培訓的機會少,培訓內容不系統、不到位,很難與生產實際相適應;針對基層農業技術人才開發方面的政策還比較少。③培養、利用基層農業技術帶頭人的相關配套政策不健全,難以適應“三農”的需要。④資金扶持不夠,經費投入不夠,政策引導不夠,造成農業技術帶頭人帶頭作用不明顯。
4 如何發現基層技術帶頭人
選拔應嚴格按照“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注重實績、群眾公認”的原則進行。在對縣、鄉兩級農業技術帶頭人進行選擇時,要打破以往按職稱、按學歷、工齡選擇人才的硬性指標,現在,只要是有真才實學的人,都可作為選擇對象。對農民技術帶頭人的選擇也要拋開地域、身份、職業限制,進一步拓寬農村帶頭人渠道。選任方式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依法有序推進,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根據不同鄉情、農情,采取公推直選、公開選拔、競爭上崗、上級任命、聘任和上級涉農部分派遣專業人員等方式選優配強基層帶頭人。
5 如何培養基層農業技術帶頭人
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出臺相關政策,安排專項資金,加快基層技術帶頭人才隊伍的建設步伐,要求各負責機構和責任人制訂培養目標和考核機制,安排專項資金作為培養經費。鼓勵農業大專院校與技術帶頭人形成對子,對口培訓,不斷提高技術帶頭人的綜合能力,切實發揮帶頭作用。②積極引導基層農業技術帶頭人學習農業生產知識,通過保送培訓、出資培訓等方式,盡快組建好人才隊伍。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組織基層技術帶頭人外出學習現代農業知識,提高認識,轉變觀念,進一步加快基層農業技術人才隊伍的建設步伐。③健全管理和考核機制,加強領導,自上而下成立領導小組,健全機構,完善農業技術帶頭人工作職責,逐步形成層層抓管理、層層有監督的工作格局,將基層農業技術帶頭人管理工作納入到重要議事日程上來,做到帶頭人建設工作有考核、有評比、有記錄,對考核不合格、群眾反映差、帶動能力不強的人員進行更換或調整。④嚴格對帶頭人實行跟蹤管理和服務,讓其不斷吸收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真正將基層農業技術帶頭人變成熱愛農業、服務基層和繁榮農業農村經濟的主力軍。
〔編輯:白潔〕
The Discovery of Shallow of Grass-root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Leaders and Training
Liu Kaixian
Abstract: Based on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lea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train more agricultural leaders provide experience for our country in the future, make the rural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leader; culture; proble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