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珍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計算機已成為人們工作、生活和學習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目前,高職院校仍將計算機作為新生的公共必修課??梢?,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十分重要。對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同時對計算機教學方法改革進行了探討。
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教學改革一、高職高專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職學生計算機所掌握的水平存在一定差異
當今社會,對于城鎮(zhèn)發(fā)展較快的小學來說,完全有能力按照教育部制訂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規(guī)劃、教學大綱,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已經廣泛的普及。
可是在經濟發(fā)展欠發(fā)達的農村地區(qū),當?shù)氐膶W生對計算機還是比較陌生。如果學生使用統(tǒng)一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的計算機基本操作水平有很大差別,找到適合大部分學生計算機基本操作水平的教學切入點是不容易實現(xiàn)的?;A好的學生對課堂中的基礎知識無法產生學習興趣,導致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現(xiàn)曠課的現(xiàn)象。基礎差的學生對老師在課堂上傳授的內容和操作方法無法全部理解,這就會造成基礎好的學生不愛學習,基礎差的學生不敢學的現(xiàn)象。這樣導致教學進度不能按照計劃進行,難以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內容及學時分配不平衡
近年來,我校采用中國鐵道出版社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材,內容主要有計算機基礎知識、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操作系統(tǒng)基礎、辦公軟件應用、計算機網絡基礎、Internet應用技術、網絡安全與社會責任、多媒體技術基礎與應用、數(shù)據(jù)的組織與管理、程序設計與軟件開發(fā)基礎。共108學時,3個學分(理論54學時、實驗54學時),從教學內容及學時分配看,學過的學生認為是浪費時間,吃不飽、吃不夠,而沒學過的學生上機學時明顯不夠,學完后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三)現(xiàn)代教學模式雖然多樣化,但教學方式仍然存在陳舊現(xiàn)象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采用“計算機+大屏幕投影”模式,可是教學方式仍然是老師在課堂上灌輸知識,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原來的黑板教學沒有本質上的區(qū)別,只是一部分內容將黑板搬上了大屏幕,如果只是在課堂上按照屏幕上的內容照本講授,不但枯燥,而且未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教學效果不明顯,并且也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F(xiàn)在,大部分班級是上完計算機的理論課后,過幾天才上上機實驗課,有很多的計算機理論課程內容,老師上課時講過,只有用心的學生能記住,在實驗課上大部分的內容還得重復講。同一個問題,用很多種方法都能實現(xiàn),可是,由于時間的關系,學生只能跟著教師做其中的一種方法。這種教學模式嚴重阻礙了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四)教師教學效果不令人滿意
絕大多數(shù)教師教該課程都感到很頭疼,教多一點、認真一點,某些學生不愿聽;教少一點、精一點,某些學生又聽不懂,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也無以適從。教師挖空心思,為了讓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感興趣,不斷改進備課環(huán)節(jié)和教學方法,促使學生更好對計算機的學習。這樣雖然滿足大部分同學,而少部分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又跟不上,由此可見分級教學的改革是勢在必行。到目前為止,計算機課堂教學還是“填鴨式”,大部分的學生平時根本不看書、不做題,學生也把學習的精力投入在考試之前。另外,教師的授課水平也存在很大差異,從現(xiàn)在的教學效果來看,學生把計算機測試考試當成應付差使,對計算機知識的求知欲逐漸降低,從而導致計算機基礎教學變?yōu)榱藨嚱虒W。
二、有關計算機教學改革的改進措施
(一)大力加強高素質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師資隊伍建設
面對新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工作形勢與任務,對所有計算機教師,計算機專業(yè)知識與應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條件,為了使計算機教學的實際效果應用到現(xiàn)實需要中,各大高職院校有必要將教師的計算機基礎教育融入到科研項目中去,進而為計算機的教學實踐帶來豐富的教學內容。為了使從事計算機基礎課教師的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的提高,必須加強師資隊伍的管理。主講教師必須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考慮到計算機技術變化很快,承擔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師一般負擔較重,學校應重視教師培訓工作,對于教師的業(yè)務水平提高保證一定進修時間,并積極參加各種教學經驗交流會和學術研討會。
(二)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網絡教學的優(yōu)勢
對于計算機的基礎應用課程,上機操作是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經過大量上機操作才能真正掌握計算機基礎技能。而對于傳統(tǒng)計算機教學模式,采用多媒體教室、微機機房進行上機操作的教學也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可實現(xiàn)教師講解重點知識和學生實際操作同步進行,教師完全可以通過計算機操作,直接向學生進行操作效果,學生隨時模仿教師對計算機進行操作,這就是教師在手把手指導每一位學生。
隨著當今網絡技術迅速發(fā)展,網絡的普及應用為教學提供了較好的平臺。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輔助教學是當今社會發(fā)展趨勢,教師可以將部分課件、郵件地址、素材、上機實驗內容和工具軟件等信息上傳到服務器上,學生即可通過本校的校園網快速下載資料。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網絡收取作業(yè),這樣也增加了師生之間溝通、交流的渠道。在課外,學生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的各種資源進行學習,并可進行網上答疑、作業(yè)的下載、討論問題等。總而言之,師生之間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通過網絡進行有效溝通,這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計算機考試應著重淡化理論考試,增加上機考試
考試形式采取理論考試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法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操作計算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操作性較強的試題采取單人單的形式,并按一定的比例計入期末成績。單人單機時由學生抽題取幾個題目,然后選擇一個進行操作,從學生的操作中教師能了解到學生上機的熟練程度也能了解到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方式工作量大,但實際效果很好。
總之,計算機基礎教育是意義深遠的,如何提高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強和綜合素質高的高級專門人才,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我們繼續(xù)探索。計算機教學改革是一項持久而深遠的工作,作為從事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教師來說更是如此。因此,我們一定要總結經驗,與時俱進,將計算機教學改革推向新的高潮。
參考文獻:
[1]劉倩.改革《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方法的探討與建議[J].軟件導刊,2008,(04).
[2]寧小紅.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05).
[3]曾燕.我?!按髮W計算機基礎”教學反思.民營科技,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