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平
婁煩縣人民醫院 山西 婁煩 030300
高齡患者實施全身麻醉的臨床分析
李建平
婁煩縣人民醫院 山西 婁煩 030300
目的:分析高齡患者實施全身麻醉的臨床效果。方法:選用了我院在2013年4月-2014年4月接收的67例70歲以上高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給予了系統性的術前準備之后進行了全身麻醉,手術過程中要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一旦發生異常要及時采取措施給予解決,以確保高齡患者的生命安全。結果:所有患者經過麻醉處理之后,效果都比較理想,無嚴重麻醉意外,生命體征平穩,未見嚴重并發癥的出現。僅有5例患者血壓出現了輕微上升,12例患者血壓輕微下降,5例頻發室性早搏,但是經過相關治療之后均出現了好轉。結論:對高齡患者實施麻醉之前要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全面的檢查分析,并做好術前準備工作,而且手術過程中還要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維持患者血流動力學穩定,做好術后監測回訪,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確保麻醉的安全性。
高齡患者;全身麻醉;臨床效果分析
高齡患者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機能逐漸下降,而且各類臟器開始出現衰竭,同時高齡患者手術圍術期出現并發癥及死亡率均高于普通年輕人,并且有接近3%的死亡是由麻醉引起的[1]。因此,對高齡患者要采用與之對應的麻醉方式,并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高齡患者安全度過圍術期,提高患者手術的成功率,改善其生活質量。
1.1 一般資料
選用了我院在2013年4月-2014年4月接收的67例70歲以上高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9例,年齡在70-89歲,平均為75.5歲,所有患者均伴隨有1種以上的內科疾病,如冠心病12例、ECG異常45例、腦出血11例、糖尿病18例、腦梗死9例、高血壓心臟病12例、慢支炎肺氣腫27例、低蛋白血癥7例。所有患者的手術類型為胸科手術9例、顱腦手術5例、骨科手術25例、普外手術24例、婦科手術3例。
1.2 方法
1.2.1 術前準備
手術治療前對所有患者進行了心率、心電圖、血壓、呼吸等生命體征檢查,同時對心律失常及ECG異?;颊哌M行24h心電圖動態監測,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臟功能狀態,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與之對應的麻醉藥物。對于術前出現的合并癥要及時采取措施給予解決,具體措施如下: (1)采取措施控制呼吸道感染,解除支氣管痙攣,同時還要進行祛痰治療。(2)對于肺心病、冠心病患者還要給予內科綜合治療。(3)高血壓患者要進行降壓處理。(4)糾正患者的酸中毒和水電解質失衡問題。(5)使用胰島素將患者的血糖控制在8.3mmol/L左右。(6)糾正患者的低氧血癥和貧血癥狀,根據術中進展做好供血準備。
1.2.2 選擇恰當的麻醉誘導方法
全身麻醉方法一般適用于心、顱腦、胸、腹部等大手術,此時要嚴格按照相關規范和標準進行,并遵循術后蘇醒快、循環抑制小的麻醉誘導原則,盡最大努力降低患者對身體組織的刺激反應,滿足患者的供養需求。通過對患者氣管實施全麻處理,可以有效的抑制不良反射現象,保持通氣順暢,確保高齡患者能夠平穩度過圍術期。由于高齡患者結締組織疏松,細胞膜通透性改變,藥物易擴散,藥物代謝、排泄慢等,所以在選用麻醉劑量時,要減少至正常年輕患者的一半左右。
1.2.3 全身麻醉方法[2]
所有患者均選用了靜吸復合全麻的麻醉方法,麻醉誘導藥物一般采用丙泊酚、芬太尼、咪達唑侖、維庫溴銨等藥物,并選用通過靜脈注射,起效之后,進行氣管插管。手術過程中要保持患者持續吸入低濃度的異氟醚,通過復合泵注入瑞芬太尼、丙泊酚、維庫溴銨等藥物,以達到足夠的麻醉深度,進而滿足患者和手術的需求。麻醉之后,醫護人員要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加強對患者呼吸道進行管理,維持血流動力學穩定,保障氧氣供應,采取措施有效降低手術對機體組織的牽拉和刺激,使患者的供氧/需氧平衡達到理想狀態。
所有患者經過麻醉處理之后,效果都比較理想,無嚴重麻醉意外,生命體征平穩,未見嚴重并發癥的出現。僅有5例患者血壓出現了輕微上升,給予5mg硝酸甘油和30mlNS,通過靜脈進行緩慢滴注,用于平穩血壓;12例患者血壓輕微下降,給予補液聯合麻黃堿治療;有5例頻發室性早搏,其中有3例患者給予了2%利多卡因50mg。并通過靜脈進行注射,之后又注射了2%利多卡因100mg+5%葡萄糖250ml,另外2例患者需要靜脈注射150mg胺碘酮治療,通過相關治療之后,所有的并發癥基本消失。
3.討論
高齡患者由于年紀比較大,身體的各類器官都開始衰退,同時老年人的身體耐受性差,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麻醉風險,所以要求醫護人員在患者麻醉之前要對其身體狀況進行全面的評估,盡可能選擇與患者相適應的麻醉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降低患者麻醉風險,提高患者手術的成功率。麻醉醫師要對患者的術前檢查結果進行分析和討論,尤其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手術過程中還要盡可能避免使用一些對患者心腦血管具有抑制作用的藥物。除此之外,醫護人員還要對患者手術過程中的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的觀察,維持所需氧氣供應,一旦出現異常要及時采取措施給予解決。手術完成之后的2-3d內同樣要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觀測,以確保高齡患者安全度過危險期。
由于老年患者的生理發生了一系列的改變,而且患者的血漿蛋白濃度降低、血容量減少、血漿中藥物清除半衰期增加、肝腎功能減弱,而且患者體內藥物游離的濃度明顯高于年輕人,從而導致患者產生一系列的不良反應。在對高齡患者臨床麻醉過程中,應該盡可能采用小劑量進行誘導和維持,一般選用對心血管影響比較小的藥物,如丙泊酚、依托咪脂等;對肝臟影響小的藥物有維庫溴銨等。對于一些容易引發精神不良反應和幻覺的藥物,如氯胺酮等最好不要用于老年患者。臨床上在對高齡患者進行麻醉處理時,不當的插管操作極易引發患者血流動力學出現波動,而且當患者的氣管遭遇到機械刺激后,也很容易引發交感系統興奮,從而產生一系列的不良反應。由于高齡患者插管之后,醫護人員要每隔兩分鐘對其生命體征進行檢測和記錄,麻醉過程中如果藥物種類使用過多,藥物劑量過大等都有可能導致高齡患者出現蘇醒延遲狀況,這對于患者的康復是不利的。在手術過程中對患者進行密切的監測,可以避免醫療事故的發生,確?;颊叩纳踩?。
高齡患者在進行全身麻醉手術時具有較高的風險,因此為了降低風險的發生,需要做好以下幾點[3]:(1)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術前評估,對相關合并癥進行及時的處理,并做好麻醉前的相關準備工作。(2)與患者和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讓他們了解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待家屬在手術同意書上簽字之后,才允許進行手術。(3)選擇與患者實際情況相符的麻醉方式,并控制好藥物的種類和劑量。(4)術后72h內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從而有效的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本次研究發現所有患者經過麻醉處理之后,效果都比較理想,無嚴重麻醉意外,生命體征平穩,未見嚴重并發癥的出現,部分患者所出現的輕微并發癥經過相關處理之后,出現了好轉。
綜上所述,對高齡患者實施全身麻醉手術之前,要給予患者全面的檢測和分析,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與之對應的麻醉藥物和劑量,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患者的麻醉和手術效果,而且還能避免麻醉風險的發生。
[1]陳效曦,成文聰,王家和.硬膜外麻醉與全身麻醉用于高齡患者骨科下肢手術的比較研究[J].北京醫學,2012,6(8):164-165.
[2]吳麗娜,高翔,陳彪.椎管內麻醉與全身麻醉在高齡患者臨床應用中的效果[J].吉林醫學,2014,14(3):86-87.
[3]吳飛虎.高齡患者心功能受不同全身麻醉藥物誘導的影響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5(3):321-322.
R614.2
B
1009-6019(2014)11-0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