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吉提·馬木提 吾木古麗蘇穆·阿布都熱西提
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人民醫院 新疆 皮山 845150
126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臨床分析
米吉提·馬木提 吾木古麗蘇穆·阿布都熱西提
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人民醫院 新疆 皮山 845150
目的:探討肺心病并發冠心病的臨床特點。方法:選2009年1月~2013年12年住院治療的126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根據病史、體征、心電圖、X線胸片、超聲心動圖(UCG)、心肌酶譜等進行分析。結果:肺心病出現典型心絞痛、心肌梗死,心電圖左心導聯動態缺血性改變、左前半或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或Ⅱ°~Ⅲ°房室傳導阻滯,反復出現左心衰竭伴有左心擴大者,應考慮合并冠心病。結論: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臨床癥狀不典型,診斷較復雜,必須結合病史、臨床表現、心電圖、心臟超聲、心肌酶譜、X線胸片等綜合分析做出診斷。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
臨床上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病例日趨增多,其臨床表現不典型,又是老年人常見病,這兩種疾病相互影響,互為高危因素,較單純冠心病或肺心病更具危險性,病死率、致殘率均顯著高于單一發病者,筆者將我院自2009年1月~2013年12年住院治療的126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進行臨床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自我院收治的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26例,男89例,女37例,年齡42~76歲,其中有慢性吸煙史78例,心絞痛發作史37例,陳舊性心梗病史20例,高血壓病史61例,糖尿病史28例。病程10~32年,長期吸煙者104例,飲酒者52例。
1.2 臨床表現126例患者均有慢性咳嗽、咳痰、胸悶、氣短病史,以及典型的肺心病X線、心電圖表現,住院期間有典型心絞痛13例占10.32%,不典型心絞痛17例占13.49﹪,急性心梗7例占5.56%,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20例15.87%,左心功能不全70例占55.56%,心尖向左擴大37例占29.37%,向雙側擴大9例占7.14%,聽診心尖部Ⅱ級以上收縮期雜音50例占39.68%,舒張期奔馬律7例占5.56%;心律不齊37例。
1.3 輔助檢查胸部
1.3.1 X線片左心室增大28例,雙室增大15例,主動脈型心并主動脈鈣化26例。X線檢查對肺心病合并的診斷很有幫助,且正確性較高[1];
1.3.2 心電圖改變:均有肺型P波,雙室肥擴大22例,右心室擴大83例,左心室擴大11例,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41例,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14例,左前分支傳導阻滯37例,雙束支傳導阻滯10例,缺血性改變:Ⅱ、Ⅲ、aVF、V1導聯22例,Ⅰ、aVLV5導聯46例,廣泛改變22例,心肌梗死圖形7例,持續性心房顫動22例,頻發室性早搏15例。
1.3.3 超聲心動圖:雙室擴大20例,左心室擴大33例,右心室擴大74例。
2.結果126例患者中癥狀體征明顯好轉65例(51.58﹪),好轉者57例(45.24﹪),多臟器功能衰竭死亡4例(3.18﹪)。
3.討論肺心病是由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及其他肺血管等慢性疾病,使肺功能、非結構發生病變,久而引起肺動脈高壓,最后導致右心室肥大、右心衰竭,肺心病在冬季及早舂季節易急性發作,出現心功能衰竭,其最常見的誘因是呼吸道感染。而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多為中老年人發病,其臨床表現復雜,癥狀互相掩蓋,診斷困難,誤診、漏診率高。但是只要高度重視冠心病的易患因素,詳細詢問病史,認真細致地進行體檢,并全面分析胸片、心電圖及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臨床上不難做出正確診斷。診斷標準肺心病依據1980年全國第三次肺心病專業修訂的診斷標準。冠心病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標準,及《實用肺臟病學》中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診斷標準[1]。本組通過對126例病例的綜合臨床分析,認為以下幾點有助于本病的診斷:⑴典型心絞痛發作史,含服硝酸甘油后可迅速緩解者。⑵心電圖有以下改變之一者①有肺心P波左偏者;②出現典型的心肌梗死圖形;③心肌酶譜檢查: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常有心肌酶譜的升高,考慮因心肌缺血缺氧,心肌變性而致心肌酶譜升高。④I、aVL、V5、V6導聯較恒定的缺血型ST-T改變;⑤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左前分支傳導阻滯、雙束支傳導阻滯或Ⅱ°~Ⅲ°房室傳導阻滯;⑥左室肥厚或勞損電軸重度左偏并能排除高血壓病史;⑶肺心病患者有長期吸煙史、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癥等心尖區2/6級以上易變性收縮期雜音,A2>P2有眼底動脈硬化;⑷超聲心動圖示心肌缺血性改變,雙室肥大,射血分數下降,左心室后壁運動減弱。⑸X線左心室增大占優勢或左右室呈普大型,主動脈弓迂曲、延長。
臨床實踐中觀察,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治療中注意保護心功能,預防心衰發生。給予抗感染、解痙、平喘、祛痰、利尿、氧療后癥狀改善不明顯,且出現晝輕夜重現象。改善心肌營養,適當應用擴張冠狀動脈藥物及強心劑后可取的明顯療效。
[1]國際心臟病學會和協會及世界衛生組織臨床命名標準化聯合專題組的報告.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J].中華內科雜志,1981,20(4):254.
R541.5
B
1009-6019(2014)11-01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