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軍 馬史聰
寧夏回族自治區平羅縣人民醫院 寧夏 平羅 753400
鎖骨下深靜脈穿刺置管在縣級醫院救治工作中的應用
楊學軍 馬史聰
寧夏回族自治區平羅縣人民醫院 寧夏 平羅 753400
目的:探討鎖骨下深靜脈穿刺置管在縣級醫院搶救工作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隨機選取到我院采取鎖骨下深靜脈穿刺置管術治療患者68例,(其中包括多發傷38例、消化道大出血10例、宮外孕并破例6例、全身大面積燒傷10例、胃癌2例、結腸癌2例)對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68例接受鎖骨下深靜脈穿刺置管術的患者中,所有患者穿刺均一次成功,且均未出現并發癥和感染,患者置管效果較為滿意。結論:鎖骨下深靜脈穿刺置管在縣級醫院搶救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在操作中我們需要按照規范進行,降低患者的并發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鎖骨;深靜脈穿刺;縣級醫院
鎖骨下深靜脈穿刺置管術是在穿刺的基礎上進行插管。對于鎖骨下深靜脈穿刺置管術,如果操作不當,未在無菌環境下進行操作,則會導致患者出現氣胸、血腫、血胸、氣栓、感染等并發癥[1]。因此對于鎖骨下深靜脈穿刺置管術,在操作時要求操作人員必須嚴格按照規范進行操作,并且確保在無菌條件下進行,提高患者搶救成功率。在本研究中,我們為了提高患者靜脈輸液的質量,保證患者的正常治療,提高危重患者的存活率,隨機選取到我院采取鎖骨下深靜脈穿刺置管術治療患者68例,對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發現患者治療效果顯著,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中,選取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采取鎖骨下深靜脈穿刺置管術治療患者68例,(其中包括多發傷38例、消化道大出血10例、宮外孕并破例6例、全身大面積燒傷10例、胃癌2例、結腸癌2例)年齡范圍分布在30-80歲,平均年齡為39.2±14.5歲。置管時間范圍分布在2-35d,平均時間為10.1±3.1d。
1.2 置管操作儀器及方法
本研究中使用的儀器有無菌靜脈切開包1個、一次性深靜脈穿刺置管包1個,無菌生理鹽水500ml,2%利多卡因注射液1支,一次性使用輸液器,三通接頭,消毒用0.5%碘伏溶液等。
采取鎖骨下深靜脈穿刺置管術的具體方法如下:首先讓患者保持平臥位,將頭偏向左側,上臂置于胸前兩側,然后對患者的頸、胸、肩等進行常規消毒,將無菌靜脈切開包打開,鋪好無菌巾,同時手術人員帶好無菌手套。其次對患者進行麻醉,即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穿刺點。選取鎖骨中內1/3交點處偏下1.5cm左右為穿刺點進針穿刺。對針尖的方向要求為指向頸靜脈切跡方向,同時與胸骨縱軸呈45°角,與胸壁平面呈15°角,與皮膚呈10°-30°角。最后為進針,進針時需要注意,針尖先抵向鎖骨,然后回撤,再抬高針尾,緊貼鎖骨下緣負壓進針,深度一般為4-5cm。邊進針便輕輕抽回,若通暢抽出暗紅色靜脈血,則置入深靜脈導管。同時接三通接頭,再連接輸液裝置,將導管外翼小孔與皮膚縫合固定并用一次性貼膜覆蓋。
在上述操作過程中,我們需要提前準備好所需要的物品,避免出現操作中再取物的現象,同時嚴格按照無菌技術操作規程進行操作,防止患者感染細菌,加重病情。當穿刺管進入上腔靜脈后,需要及時關閉調節夾,防止空氣進入形成氣栓。當所有操作步驟結束后,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包括胸部及呼吸變化,當發現患者出現異常時,需要及時處理。
1.3 相關操作[2]
為了降低患者因靜脈穿刺引發的并發癥,需要對患者在置管的全程中進行護理,包括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護理。首先在置管前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屬告訴其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獲得患者及家屬同意,并在告知書上簽字。同時,消除患者的恐懼和緊張心理。在置管中,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調整合適的體位,并全程協助術者完成穿刺過程,增強患者對疼痛的耐受性。當置管結束后,護理人員需要告訴患者不能進行劇烈運動,在更換衣服時防止導管脫出,同時密切關注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給予患者心電、血氧監護治療,對其呼吸和血氧飽和度進行觀察,對穿刺部位也需要密切關注,看是否出現滲血、血腫等情況,對三通接頭的穩定性進行檢查,避免并發癥的出現。為了避免患者出現感染,護理人員還需要在患者接受完置管術的一天內進行局部消毒換藥處理,以后每周進行兩次,對于已經出現感染的患者則需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另外,當每次輸液完用生理鹽水封管時,切不可用開關夾住連接管,正確的操作為:首先分開三通接頭與注射器,再夾住連接管。當輸入大分子刺激性藥物時,需要采取生理鹽水進行沖洗,這是因為采用生理鹽水可以防止血栓形成。
2.結果本研究中,68例接受鎖骨下深靜脈置管術治療的患者中,所有患者穿刺均一次成功,由于在操作全程中,操作人員遵守無菌操作規范要求,熟練掌握穿刺技術,并在置管全程中對患者進行相關護理,因此68例患者均未出現并發癥和感染,效果較為滿意。
在日常的臨床救治中,對于那些創傷較大、失血較多合并休克的患者,需要及時補充血容量來緩解患者的病情。慢性消耗性疾病、惡病質、長期營養不良、腸瘺、長時間需要腸外營養治療的患者,需經靜脈輸入高濃度或化學刺激性較強的藥物,但周圍靜脈不易穿刺而又需要長時間輸液治療的患者2。在以往的救治中,我們通常采取靜脈切開置管術,這種方法雖然可以及時建立靜脈通道,但是操作較為復雜,不易掌握,而且還需要器械輔助,耽誤了搶救患者的最佳時間,因此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和傷害[3]。如果采取鎖骨下深靜脈穿刺置管進行治療,往往可以迅速有效地給患者補充血容量,使血量循環恢復正常,為搶救患者的生命獲得了寶貴時間。鎖骨下深靜脈穿刺置管也可以克服頸部導管固定困難的缺點,方便患者下肢進行活動,同時也可以避免靠近會陰出現污染等缺點。綜上所述,鎖骨下深靜脈穿刺置管是一種方便固定和消毒護理,不易污染,且不易影響患者頸部和下肢運動的一種較為優良的方法。在本研究中,我們隨機選取采取鎖骨下深靜脈穿刺置管術患者68例,置管結束后發現所有患者穿刺均一次成功,搶救效果顯著,而且未出現感染和其他明顯的并發癥,說明鎖骨下深靜脈穿刺置管在縣級醫院搶救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操作人員需要熟悉穿刺點,并且嚴格按照規范進行操作,降低患者的并發癥,同時家屬和患者的滿意度較高,適合在縣級醫院搶救中推廣使用。
[1]劉玉梅,張燕紅.深靜脈置管術在ICU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2,16(6):347-348.
[2]熊巨光,王永進,顧建儒.實用血管穿刺技術大全[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122.
[3]施曉蕓,施亦佳.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的臨床應用及護理進展[J].家庭護士,2007,5(10C):82.
R61
B
1009-6019(2014)11-01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