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平
原平市第一人民醫院 山西 原平 034100
足月胎膜早破孕婦分娩結局自由體位的影響探討
付文平
原平市第一人民醫院 山西 原平 034100
目的:探討自由體位對足月胎膜早破孕婦分娩結局的影響。方法:對本醫院足月胎膜早破孕婦400例進行分析,一半為實驗組采取自由體位分娩,另一半為對照組采取臥床體位,結合兩組孕婦臨床資料,考察不同體位的影響。結果:兩組分析后均無難產或臍帶脫落現象。由此表明自由體位組順產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對照組剖宮產率高于實驗組。結論:綜上,采取自由體位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婦能提高順產成功率,并可以減少孕婦的疼痛及壓力。
胎膜早破;孕婦分娩;自由體位
所謂足月胎膜早破,是指孕婦在臨產前發生的胎膜破裂。發生胎膜破裂可能會引起臍帶脫落等并發癥。傳統觀念認為胎膜早破孕婦應該臥床休息以防止臍帶脫垂,然而若孕婦一直臥床是不利于胎兒順產的,其原因是胎先露不易緊貼子宮的下段及宮頸的內口,可能會導致協調性的宮縮乏力或宮頸擴張的延緩。胎膜早破常常伴有難產的發生,從而增加新生兒的死亡率,傳統的分娩體位臥床體息且抬高臀部,但是存在延長產程等局限性,因此,現階段相關行業將自由體位分娩方式設為研究重點,包括觀測該方式減少分娩痛苦和壓力的效果以及孕婦順產的成功率。
2.1 臨床資料
選取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醫院住院分娩的足月胎膜早破孕婦400例,其中一半產例(孕婦采用自由體位生產)作為實驗組,其他的200例(采取躺臥的傳統體位進行分娩)設為對照組進行分析。數據表明,兩組孕婦均為單胎、頭位正且不存在合并癥及其他并發癥。本次研究采用統計學分析的方法,對比分析兩組孕婦的臨床資料,包括相應的年齡、產次、孕周、新生兒體重、新生兒評分、分娩的方式、經陰道分娩孕婦的產程時長以及產后母兒并發癥等等。
2.2 方法
2.2.1 對實驗組孕婦自由體位分娩的指導
由專業護士指導產婦臨產前至分娩結束后都正常臥床休息,同時在潛伏期內要進行胎心監護一次,活躍期后持續對胎心監護。實驗組經評估確認胎先露銜接及胎兒情況,確保無羊水流出后,由專業人員指導產婦采用自由體位如坐位、站立位、蹲位及趴位、半臥位、側臥位、坐分娩球及慢舞等,主要是由產婦自主選擇緩解疼痛的體位?;钴S期后,專業醫務人員需按產程進行常規觀察,并要求使用木質聽筒聽診胎心音。自由體位指導工作需要確保孕婦在分娩時采取合適生產體位,以達到提高順產率的目的。
2.2.2 相關指標的觀測
對兩組孕婦進行一定指標的測驗,并考察兩種分娩體位方式的差異及其優缺點。主要指標包括孕婦臍帶脫垂發生率、孕婦產程時間、分娩的方式及產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2.2.3 采取統計學方法
該研究主要采用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數據資料的類型包括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計數資料通過卡方檢驗,如不同分娩方式的計數;計量資料則進行均數的f檢驗法,并以p=0.05為檢驗的水準,如產程時間。
3.1 自由體位組與對照組的臨床資料比較
經過數據比較,兩組孕婦在年齡、孕周、產次、新生兒體重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3.2 自由體位分娩組和對照組分娩方式比較
在分娩方式的計數資料上,對照組順產85例,占42.5%,陰道助產為7例,占3.5%,剖宮產為108例,占54%;實驗組順產為131例,占65.5%,陰道助產為8例,占4.0%,剖宮產6l例,占30.5%。數據表明,對照組剖宮產率高于實驗組,且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采取自由體位的實驗組順產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陰道助產率的差異較小,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
3.3 自由體位實驗組和對照組產程時間比較
孕婦分娩的產程主要分為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產程,兩組孕婦在總產程、第一產程和第二產程時間統計上,采用自由體位的孕婦在總產程及第二產程時間相比較短(P<0.05),具有明顯差異,第一產程時間差異不大,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3.4 采取不同體位分娩的兩組孕婦產后母嬰并發癥情況研究
在研究兩組采取不同體位生產的孕婦分娩數據中,對產后母嬰并發癥情況的統計比較也是十分重要的。其中采取自由體位的實驗組發生合并胎兒宮內窘迫為13例,占6.5%,對照組則為28例,占14.0%;在新生兒窒息情況的統計中,實驗組為4例,占2.0%,對照組為12例,占6.0%;在孕婦發生產褥感染數據中,實驗組存在2例,占1%,對照組為5例,占2.5%;在孕婦產后出血情況的統計中,實驗組存在1例,占0.5%,對照組在此項上與實驗組一致。
結果表明兩組在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并發癥統計上,自由體位組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數據在產褥感染以及產后的出血發生率上相比,其差異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4.1 減小胎膜早破引發的母嬰并發癥影響
最近幾年,據胎膜早破分娩時限與并發癥發生率有關性資料,產婦出現宮內感染的病例明顯增多。實際上,破膜后使用口服的抗生素并不能完全避免宮內感染,反而會提高產后出血的發生率。并發癥產生主要與產婦疲勞的因素有關,因此在胎膜早破引產時要控制引產時限,發現破膜的時間至臨產時間的間隔以及母嬰并發癥相關的數據資料研究,盡量減少其發生率。
4.2 足月胎膜早破孕婦分娩采取自由體位的優點及原因分析
孕婦如果采用自由體位,可允許下床活動、進食和排便等,結果顯示與傳統體位分娩的孕婦相比可以有效縮短第二產程及總產程,并能減少并發癥發生率[2],其原因是自由體位時的立、坐及蹲等體位可使胎兒縱軸與產軸協調一致,依靠胎兒的重力和引力作用使胎頭對宮頸產生刺激,促進宮縮并加速產程。此外,產婦采取自由體位時的坐位或半臥位能明顯增大骨盆的傾斜度,使胎頭易進入骨盆入口,胎頭在骨盆內會順著產軸下降旋轉,減少由于產程延長而導致類似新生兒窒息等并發癥的發生,對如今待產孕婦生產體位的選擇有很大幫助。
研究表明,選擇正確的自由體位能提高胎膜破裂孕婦的順產率,相比較傳統高臀臥躺體位,具有減少產婦疼痛及壓力的優點,在如今的婦產科引產技術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1]陳改婷.產程進展手冊[M],西安世界圖書出版社,2011(08)
[2]李靜,馬綺梨.不同待產體位對足月頭位銜接的胎膜早破孕婦分娩結局的影響[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3(12)
R714
B
1009-6019(2014)11-01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