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文映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云南 昆明 650032
加強健康教育促進乳腺癌患者康復
段文映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云南 昆明 65003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癥之一。由于疾病、手術、化療對機體的打擊,將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和康復,甚至因自我形象的改變影響患者對生存價值和社會價值的認知和需要。因此,及時全面地評估患者的身心狀況加強健康教育,對患者實施心理健康指導和功能康復鍛煉等身心全方面的護理,確?;颊甙踩冗^圍手術期,幫助她們正視現實,積極參與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康復活動,適應生活方式的改變,實現生存價值和社會價值。
乳腺癌;健康教育;促進康復
乳腺癌目前在各地區女性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一或第二位[1],是女性僅次于宮頸癌的惡性腫瘤之一,但乳腺癌患病率每年遞增的趨勢并漸趨年輕化。而英國醫學院的專家們曾對57名因患乳腺癌而切除了乳房的病人進行了觀察,發現對治愈疾病充滿信心的病人,10年生存率占70%。
1.1 信息支持
由于知識的缺乏及各種顧慮,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者易出現情緒上的波動,焦慮、不安、憂郁等[2],護士應該向病人講解癌癥的發病原因,乳腺癌疾病的預后、轉歸和治療方式,并向病人解釋各種治療方法的目的、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的反應以及預防,不要因為出現反應而放棄治療;體形改變可以做矯形乳房重建手術或戴假乳房(義乳);化療引起脫發早期可以戴假發,停止化療后頭發會重長等。介紹同類病友認識,介紹治愈病例,引導她們正確認識疾病,接受全程治療和護理;介紹一些有關的書籍閱讀,增強治療勇氣和信心。
1.2 心理支持
給病人及家屬心理上的支持,采取理解、同情和關愛的態度有針對性地加以有效的指導,用患者可以理解的方式講解相關醫學知識和心理知識,及時耐心地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糾正患者的不正確認識。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傾聽患者的傾訴和宣泄,滿足患者的基本需要[3]。指導患者正確評價自己,應用心理治療的方法幫助患者改變不正確的思維模式,幫助患者盡快接受現實,勇敢面對未來的生活。
康復鍛煉是預防術后并發癥、促進患肢功能恢復的重要手段。
2.1 臥床期的功能鍛煉
乳腺癌根治術后,為了使皮瓣愈合良好,避免發生積液,術后須放置引流管,并用胸帶加壓包扎。故術后1-2天為患者臥床期。此期主要應鍛煉手、腕部及肘關節的功能??勺錾熘?、握拳和屈腕屈肘等鍛煉。
2.2 下床活動期的功能鍛煉
下床活動期為拔除皮瓣下的負壓吸引管后,患者開始下床活動至出院時為止。由于接近腋下切口處的疤痕組織尚未形成,故早期進行鍛煉可使三角肌、斜方肌和背闊肌盡快恢復功能。這是乳腺癌根治術后,上肢功能鍛煉的重要一環。鍛煉的方法為:(1)術后的2-3天,患者可坐起,開始進行屈肘運動;(2)術后5天解除固定患者上肢的胸帶后,可練習患側手掌摸對側肩部及同側耳部的動作;(3)術后9-10天已拆除切口縫線,此時,可鍛煉抬高患側上肢,將患側的肘關節屈曲抬高,手掌置于對側肩部。初時可用健側手掌托扶患側肘部,逐漸抬高患側上肢,直至與肩平;(4)術后14天,練習將患側手掌置于頸后,使患側上肢逐漸抬高至患者自開始鍛煉時的低頭位,達抬頭、挺胸位、進而能以患側手掌越過頭頂并觸摸對側耳部為止。為了擴大肩關節的活動范圍,此時還可做扶墻鍛煉,加強抬高患側上肢的功能。
2.3出院后上肢功能的鍛煉
患者出院后,應繼續堅持患肢的功能鍛煉。可重復做上述的各項練習,特別是扶墻抬高上肢的運動,可使上肢及肩關節的活動范圍逐漸恢復正常。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乳腺癌患者進行心理指導、功能鍛煉、飲食及出院指導等健康教育,為早日全面康復創造良好的條件,使其術后心理承受能力得以改善,身心得以康復,切實提高生活質量,重返社會實現其自我價值及社會價值。
[1]李樹玲.乳腺腫瘤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6:6.
[2]陸淑悅.乳腺癌根治術后的心理護理[J].中外醫療,2102,9(2):147.
[3]胡佩誠主編.醫護心理學[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9.
R737.9
B
1009-6019(2014)11-01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