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翠平
陜西理工學院校醫院 陜西 漢中 723000
高血壓與生活方式及防治
明翠平
陜西理工學院校醫院 陜西 漢中 723000
高血壓嚴重危害著人類的健康,由于高血壓早期通常不表現出任何癥狀,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因此,高血壓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本文根據多年臨床經驗和大量證據闡明生活方式對原發性高血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高血壓生活方式防治
由于我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國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不良的生活習慣使相當一部分人患上了高血脂、高血壓、肥胖等"富貴病",高血壓嚴重危害著人類的健康。由于高血壓通常早期不表現出任何癥狀,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不知不覺中成了該病的犧牲品,因此高血壓稱為"不聲不響的殺手"。
根據研究,高血壓的形成有兩種情況,一是與遺傳因素有關,二是與后天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有相當一部分成人的高血壓是從兒童時期開始的,動脈硬化過程始于兒童時期,但在進入成年后才出現臨床癥狀,動脈硬化的預防應開始于纖維斑形成之前。因此在青少年階段預防高血壓形成,提高健康意識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做好高血壓的防治工作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本文利用近年來臨床循證醫學的證據闡明生活方式對原發性高血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高鹽飲食會使血壓升高,減少食鹽攝入量可降低正常人高血壓發生危險,并使高血壓患者的血壓趨于平穩,還可以使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的發生危險有所降低。膳食中鈉鹽攝入量與人群血壓水平及高血壓患病率密切相關。每天為滿足人體生理平衡僅需攝入0.5克氯化鈉,每人每天食鹽平均攝入量增加2克,收縮壓和舒張 壓分別增高2毫米汞柱和1.2毫米汞柱。
腎臟是機體調節鈉鹽的最主要器官,要引起高血壓,腎臟需儲留過多的鈉鹽,根據鹽負荷后誘發高血壓的狀況,高血壓人群可分為鹽敏感和鹽耐受兩類。攝入鈉鹽后平均動脈壓顯著上升者成為鹽敏感性高血壓,鹽敏感者在血壓正常人群中檢出率為15%-42%,在高血壓人群中則高達25%-42%,種族和個體間存在鹽敏感性差異。鹽敏感性高血壓的發生主要與細胞膜離子轉運缺陷和腎排鈉障礙相關,導致水鈉潴留血容量增加,血管收縮和血管阻力增加,而高納和高容量負荷又導致 一系列涉及鈉代謝和血壓調節的神經、內分泌與生化代謝異常。高鹽攝入不僅引起血壓升高,還造成獨立于血壓以外的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
肥胖作為高血壓發病的危險因子,無論是理學所見還是病人自覺癥狀都是明確而發生率高的。肥胖成為加速高血壓重癥化因子,往往未能引起人們足夠重視。
據日本的流行病調查顯示,伴體重、體重比、皮下脂肪厚度或體脂的增加而血壓上升,特別是缺少其他因素影響的年輕人,與肥胖的相關是明確的。我國的南北對比研究(北京與廣州)或10組人群對比研究在人群間,無論是單因素或多因素分析,均證明了體重指數(BMI)偏高是血壓升高的獨立危險因素。中國人平均體重 指數(BMI)與血壓呈顯著的正相關。前瞻性研究表明,基線BMI每增加1,高血壓病發生的危險5年內增加9%。而我國兒童和青少年的研究也表明,血壓和 體重的關系在兒童和青少年期就已存在。北京地區對少兒肥胖和血壓改變的8年隨訪觀察表明,13歲肥胖少兒高血壓的關系發生率為14.3%,為同齡非肥胖少兒的3倍。肥胖與高血壓均有家族性,對高血壓易感者肥胖促進血壓升高,人群統計資料表明,體內脂肪增加10%,導致收縮壓和舒張壓平均增高6毫米汞柱和4毫米汞柱。隨著年齡與體重的增加,高血壓危險性進行性增加。
隨著年齡的增長,血壓也會相對增加,美國的研究發現55歲血壓正常者在他們年齡達到75歲時90%以上會出現高血壓。2006年中國高血壓指南中也對不同患者給出了不同降壓目標值。血壓是否一定隨年齡增加而增加呢,間接的證據顯示血壓的增高與城市化和人們的現代生活方式有關。在某些特殊的人群中的發現可能 對我們有一定的啟發意義,如非洲南部至今仍保持原始生活方式的Sanbushmen人和歐洲修道院的修女,他們的年齡變化對血壓沒有明顯的影響,這兩個人 群的共性很少,唯一共性的地方是他們均維持著與世隔絕的簡單的生活方式。以上現象間接提示了改善生活方式在控制血壓中的重要性,健康的生活方式要立足于年輕時養成,因為年輕時養成的生活方式會延續至成年,年輕時的飲食習慣與日后心血管疾病發生危險密切相關。
觀察研究顯示過量飲酒與血壓升高和較高的高血壓流行程度相關聯。每天飲酒3到5杯以上的男子和每天飲酒2到3杯的女子尤其處于較高的危險之中,而低于上述 杯數著則不會增加危險性,觀察研究還顯示飲酒與高血壓之間呈一種J型關系,輕度飲酒(每天1到2杯)比絕對戒酒者血壓為低,與不飲酒者相比每天飲3杯或更 多者有顯著的血壓升高酒精類型與危險性不一致,且長期喝酒上癮的人比剛飲酒的人對血壓的影響更大。有一個研究報告,減少飲酒20年以上的男子與為減少這相比其血壓隨年齡的增加值要低。對照研究表明,減少飲酒與收縮壓下降4-8毫米相關聯,舒張壓也有下降,血壓正常者的血壓也可隨減少飲酒而下降。
總之,高血壓可通過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得以預防,盡管人們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實現標準的健康生活方式,但人們可以朝著這個方向不斷努力,并終將因此而獲益。臨床醫師更有義務和責任與來院就診的患者探討健康生活方式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政府部門的作用不可忽視,他們可制定相關公共衛生政策,引導更多的人將 自己的生活方式變得更加健康,這對高血壓和相關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具有重要意義。
[1]內科學(上、下冊)/王吉耀主編 -2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8
[2]曾春麗,對高血壓的防治從改善生活方式做起[J]重活高血壓雜志2007.2
R544.1
B
1009-6019(2014)11-03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