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真 裴永杰 黃霞

摘 要:對2005—2010年陜西城鄉男大學生體質健康11項指標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表明:城鄉男生身體形態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城市男生好于鄉村男生,城鄉差異加大;身體機能發育水平均顯著提高,鄉村男生好于城市男生,城鄉差異加大;身體素質除力量和柔韌性指標下降外,其它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鄉村男生各項指標均好于城市男生,耐力、力量指標城鄉差距逐漸縮小。
關鍵詞:陜西省 城鄉 男大學生 體質
中圖分類號:G804.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2(a)-0208-03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已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2007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指出,通過5年左右的時間,使我國青少年普遍達到國家體質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體能素質明顯提高,營養不良、肥胖和近視的發生率明顯下降[1]。
陜西地處我國西北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陜西省大學生作為地方經濟發展潛在的有生力量,他們的體質健康水平顯得尤為重要。為準確客觀地反映陜西高校城市學生和鄉村學生體質健康指標變化及城鄉差異變化特點,該文通過對2005—2010年陜西省男大學生參加全國學生體質調研體質調查的測試數據進行比較分析,為有關部門的決策、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依據。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該文以2005-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調研中陜西省確定的4所大學1600名城鄉男大學生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該文選用反映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11項指標,對2005—2010年陜西省城鄉男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數據進行比較分析。11項指標包括:身高、體重、胸圍、肺活量、肺活量指數、50 m、立定跳遠、引體向、1000 m、坐位體前屈。數據分析采用SPSS20.0對2005-2010年相關指標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
2 研究結果
2.1 陜西省城鄉男大學生2005—2010年身體形態指標變化比較
2005—2010年陜西省城鄉男大學生身體形態指標變化(表1)顯示:2010年城市男生身高、體重和胸圍指標均值較2005年分別增長了0.68 cm、3.59 kg和1.67 cm,鄉村男生身高、體重和胸圍指標分別增長了0.28 cm、1.02kg和0.24 cm,其中城市男大學生體重指標、胸圍指標、鄉村男大學生體重指標增長顯著(P<0.05);2005、2010年陜西省城市男大學生身體形態三項指標均好于鄉村男大學生,且差異顯著(P<0.01);與2005年相比,2010年陜西省男大學生身體形態3項指標城鄉差距均有不同程度的縮小。
2005—2010年陜西省城鄉男大學生身體形態指標變化研究結果表明,與2005年相比,2010年陜西省城鄉男生的身體縱向和橫向生長發育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城市男生身體形態發育發展水平好于鄉村男生,身體形態3項指標城鄉差距進一步加大。
2.2 陜西省城鄉男大學生2005—2010年身體機能指標變化比較
陜西省城鄉男大學生身體機能指標變化(表2)顯示:2010年學生肺活量指標與2005年相比,城市鄉生肺活量指標均增長顯著(P<0.01);2005、2010年城市男生肺活量指標均顯著好于鄉村男生(P<0.01);與2005年相比,2010年肺活量指標城鄉差異進一步加大。
2010年學生肺活量體重指數與2005年相比,城鄉男生肺活量體重指數均增長顯著(P<0.01);2005、2010年鄉村男生肺活量體重指數均顯著好于城市男生(P<0.01);與2005年相比,2010年肺活量體重指數城鄉差異進一步加大。
2.3 陜西省城鄉男大學生2005-2010年身體素質指標變化比較
陜西省城鄉男大學生身體素質指標變化(表3)顯示:與2005年相比,2010年城鄉男生50 m、1000 m、引體向上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指標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城鄉男生引體向上指標均增長顯著(P<0.01),城市男生立定跳遠指標顯著下降(P<0.05)。2005年,城市男生除50 m、立定跳遠指標外,其它素質指標均低于鄉村男生,2010年城市男生各項身體素質指標均低于鄉村男生,其中1000米、引體向上、坐位體前屈指標2005、2010年城鄉差異顯著;2010年男生100 m、引體向上指標城鄉差距有不同程度的縮小。
3 分析與討論
3.1 身體形態指標5年間變化及城鄉差異的分析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2010年陜西省城鄉男生的身體縱向和橫向生長發育水平較2005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城市男生身體形態發育發展水平好于鄉村男生,2010年身體形態3項指標城鄉差距較2005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縮小。學生身體形態發育水平的提高和改善,是由于遺傳水平的提高、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和體育鍛煉影響,但主要原因應該是由于近年來陜西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學生身體形態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中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組2002年研究認為:學生身高、體重、胸圍全面增長,主要原因為我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和高質量營養素攝入增加,學校保健水平提高,對生長造成阻礙的慢性消耗性疾病減少[4]。
由于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鄉村經濟發展滯后于城市經濟發展,從而導致鄉村學生的身體形態的發育發展水平滯后與城市學生。但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快速增長,農村經濟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體育基礎設施的改善和體育健身觀念增強,隨著鄉村電視、廣播及電腦等通信設備在農村快速普及,各種信息也快速向農村滲透、傳播,加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促使農民的生活觀念發生了巨人變化,導致農民對健康要求提升、消費層次提高和生活質量趨優發展,這種變化深刻地影響到鄉村學生對身體形態和機能發展水平的更高要求[5]。
3.2 身體機能指標5年間變化及城鄉差異的分析
該文研究結果顯示,與2005年相比,2010年城鄉學生肺活量指標均增長顯著,2005—2010年城市男生肺活量指標均顯著好于鄉村男生(P<0.01);與2005年相比,2010年肺活量指標城鄉差異進一步加大。
肺活量是反映人體肺功能的重要指標,作為評價身體機能水平的指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肺活量指數是綜合評定人體生長發育水平與機能水平的一種方法,它可以有效彌補單一性指標評價帶來的局限性[6]。
學生身體機能的發展受身體形態發育水平和體育鍛煉等因素的影響。該次研究結果顯示,2010年城鄉男生肺活量體重指數較2005年均增長顯著;2005—2010年鄉村男生肺活量體重指數均顯著好于城市男生;與2005年相比,2010年城市男生肺活量體重指數與鄉村男生差距進一步加大。
城市男生身體形態發育水平好于鄉村男生,使城市男生肺活量指標發展水平好于鄉村男生,城市男生體重增長幅度明顯大于鄉村男生,城鄉肥胖學生增多,鄉村男生肺活量體重指數2005—2010年均顯著好于城市男生,城市男生肺活量體重指數與鄉村男生差距加大。2005—2010年鄉村男生肥胖率變化研究結果表明,5年間城市男生肥胖率由12.5%到增長到17.8%,鄉村男生肥胖率由5.5%到增長到6.8%。
肥胖不僅影響人們的形體美,同時也造成心理負擔,而且常會引發各種疾病,對身體健康造成威脅。研究認為,肥胖的人比正常體重的人更易患糖尿病、肝臟脂質沉淀綜合癥、關節炎、心臟病、皮膚病、癌癥和泌尿系統等疾病。李靜研究認為,大學生隨著體重級別的增加,其身體素質逐漸下降,即體重越大,身體素質的各項指標也就越差[7]。
學生超重和肥胖檢出率的快速增長,主要原因是營養過剩和體育鍛煉不足。有關研究表明,隨著學生生活水平的普遍改善,熱量、脂肪攝入過多,學生膳食結構細糧多粗糧少、葷食多素食少、愛吃零食,營養結構不盡合理,加之營養科學知識的宣傳普及滯后,戶外活動和勞動鍛煉時間少,增加了學生肥胖的發生概率[8-9]。針對學生肥胖率的快速增長及肥胖對大學生健康的潛在威脅,陜西高校應采取相應措施,引導學生采用合理的膳食營養結構和科學的進行體育鍛煉。
3.3 身體素質指標5年間變化及城鄉差異的分析
教育部關于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公告顯示:與2005年相比,我國城鄉男大學生立定跳遠、引體向上、1000 m、城市男生50 m跑成績均顯示下降[10]。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陜西省城鄉男生速度、耐力、力量指標較2005年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長。反映了5年來,陜西省高校針對學生體質下降狀況,在開展學校體育工作中,認真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的7號文件,對學校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鍛煉的改革已初見成效。但學生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指標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反映學校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鍛煉的對發展學生爆發力和柔韌性方面關注不足。其主要是因為陜西高校體育課采用按學生興趣進行專項課教學,田徑課教學缺失有關。
4 結語
學生身體形態縱向和橫向生長發育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城市男生好于鄉村男生,城鄉差距縮小,但肥胖體型有所增多;身體機能指標增長顯著,鄉村男生好于城市男生,城鄉差異加大;身體素質除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指標外,其它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鄉村男生好于城市男生,耐力、力量指標城鄉差距逐漸縮小。
建議陜西高校應根據學生體質變化特點和發展趨勢,遵循學生體質發展規律,在“健康第一”指導思想指導下,有針對性對體育教學和體育鍛煉進行探索性研究和改革;關注學生肥胖增長趨勢,采取相應措施,對學生身體發展提供科學營養和鍛煉指導,引導學生采用合理營養膳食結構,提高體育鍛煉的參與度。
參考文獻
[1] 《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R].中發〔2007〕7號,2007-5-7.
[2] 陜西省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2005年陜西省學生體質與健康調查研究[M].陜西人民出版社,2007.
[3] 陜西省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2010年陜西省學生體質與健康調查研究測試數據[DB].2010.11.
[4] 中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組.中國學生體格發育狀況動態分析[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2,36(2):77-80.
[5] 任普軍,李瑞年.對中國人學生體質城鄉差異的分析[J].體育科學,1998,18(6):22-24.
[6] 劉星亮.體質健康概論[M].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10:88.
[7] 李靜.肥胖對大學生身體素質影響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4):484-486.
[8] 中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組.1991-2000年期間中國漢族學生營養問題變化趨勢和干預建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42-159.
[9] 胡明麗.貴陽市7~18歲學生單純性肥胖調查[J].中國學校衛生,2002,23(6):552.
[10] 教育部關于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公告[R].教體藝[2011]4號.201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