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長樓
摘 要:在應試教育的壓迫下,“構建有效、高效的語文課堂”更多的被解讀、操作成更瘋狂的“一個接著一個問題的提出,一個接著一個知識點、考點的灌溉”,這種“高效”確能在短時間提高學生的成績,但是,這無異于將原本美麗的課文撕成了碎片,讓學生的語文學習變得索然無味起來。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把對學生思維素質的培養放在重要地位,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的能力、個性充分地展示和張揚。讓學生在課堂上能發出自己的聲音,讓學生在課堂真正地動起來,這樣,語文課堂便有了生命!
關鍵詞:課堂 摒棄 高效 靈動 生命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2(a)-0175-01
素質教育被提多年,早已經不再是個新鮮的話題,然而應試教育的大棒也仍被舞的呼呼作響。在這一對立而又矛盾的兩大威壓之下,導致的現狀是中學語文課堂的“走樣”,諸多的問題不解決,語文課堂上的素質教育便是空談。
近年來,“構建有效、高效的語文課堂”觀念被提出,其本來的目的是摒棄過多的浮華和形式,刪繁就簡,化無用功為有用功,還原課堂之本色,但現在更多的被解讀、操作成更瘋狂的“一個接著一個問題的提出,一個接著一個知識點、考點的灌溉”,這種“高效”確能在短時間提高學生的成績,但是,這無異于將原本美麗的課文撕成了碎片,讓學生的語文學習變得索然無味起來。語文課堂的味道逐漸消失了。
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把對學生思維素質的培養放在重要地位,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的能力、個性充分地展示和張揚。讓學生在課堂上能發出自己的聲音,讓學生在課堂真正地動起來,讓語文課堂中一切都在運動著。這樣,語文課堂便有了生命!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就要做好引導作用,把語文課堂的生命力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這樣的課堂才是成功的。那么,怎樣讓語文課堂有活力和生命力呢?
1 要唱一首生動的生命之歌
生動的語文課堂才是有生命的。要想讓語文課堂生動起來方法很多,如運用多媒體課件、表演課本劇、圖片音樂的運用等等。但從根本上說,在一節課堂上只有把教師和學生激活起來,情感被激發出來,他們在這節課里找到了生命中最基本的快樂——動起來的快樂,那么,這個課堂即使沒有優美的語言、先進的硬件、高素質的學生,它也是生動的。
課堂也不能一味的追求生動最后卻使教學流于形式和膚淺,深入的課堂才是生動的。那種假像的熱鬧并不生動。教師必須潛心探究文本。在語文教學中要做到:
(1)把文本內在的思想、精神挖掘出來,引導學生深層次的思考;
(2)要聯系生活、聯系實際;
(3)根據不同學生,深化他們獨特的閱讀體驗和生活體驗。
此外,生動的課堂應該是有感情的。教學時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更要體驗情感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語文課堂必須要讓學生動情,用情感感化學生。記得在學完巍巍的《我的老師》這篇文章后,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老師。學生從一個個生活細節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愛之情。有的學生談到老師半夜送他看病,對于他的錯誤,一次又一次的寬容,很多學生禁不住留下了眼淚。大家紛紛表示要用自己優異的表現和認真的學習態度來回報老師和父母。這不是一次生動的教育課嗎?它比一句生硬的“要尊敬老師、孝順父母”有效得多。
因此,我們在課堂上要演奏一首生動的生命之歌,它因活動、心動、情動而生動。
2 要筑一條流動的生命之河
從課堂的過程來看,課堂上要有一條流動的生命之河。為什么呢?首先,課堂是有序的。在上課前,教師對每一堂課都進行過精心的準備,從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到教學內容,再到教學方法,甚至到作業布置,每一個環節都經過認真思考、精心準備。對學生來說,積累知識、提高能力、提升審美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個過程。因此,課堂就必須一步一個腳印、一環扣著一環、一張一弛,筑起的這條河流在有特點的流動著。
課堂既然有一條流動的河流,那么這條河流一定會有困難、危險。一個突如其來的提問,一次突發的事件,這些“意外”都不在教師的設計當中。但是,它卻極可能是學生思維碰撞后的靈光乍現,我們教師如果因勢利導,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看似靜止不動的課堂實際上有一條流動著的河流,它有時一片平靜,有時會激起漣漪,甚至會有狂風巨浪,但教師只要處理得當,就會把這條河流引向學生的心田。
3 要架一座綠色的生命之橋
從課堂的作用來看,課堂上教師要架起一座綠色的生命之橋。通過課堂,教師品嘗到學生帶給的喜悅,尋求到精神的愉悅;通過課堂,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也凈化了他們的心靈,通過課堂,教師與學生靈動的交流,通過課堂,師生的情誼會步步加深。這樣不就在語文課堂上架起一座綠色的生命之橋嗎?架起了一座傳遞文化、滋養生命、點亮心燈的橋。
而這座橋,是一座用“民主、和諧、幸福、人文”搭建起來的綠色之橋。各項內容都應在一個以人為本、民主寬松的環境中完成。只有這樣的環境,學生才會敢于表現自我,才能使心情愉悅、倍感幸福,這樣課堂才真正動起來。如果要想做到這些,教師首先應該摒棄“師道尊嚴”的觀念。從個體來說,學生與教師都是獨立的,學生也是人,一個有自己思想、靈魂、情感的人,只不過年齡小罷了。所以,教師得尊重學生的想法,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不能用成人標準去要求他們。另外,課堂是老師和學生相互溝通交流的過程。不是教師自我表演,要把師生的智慧一起展現出來。在課堂上,教師要盡力打開學生的心扉,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另外,學生的熱情、積極,也會讓教師迸發靈感。這樣的課堂,不正是真正意義上的綠色生命之橋嗎?
相較于老師如拼命三郎似的把課堂變成所謂的“高效”灌輸,有生命力的課堂是美麗的,是有魅力的,是中學語文課改的終極。如果每一個在一線工作的教師都能摒棄“高效”,讓自己的語文課堂流成充滿靈動的生命之河,那么,上課將是一件快樂幸福的事。也許在現行的教育制度下,在夾縫中生存的中國教師承受著來自各方的多重壓力。但是我們不能失去對教育的熱情與追求。就讓我們一起努力,把握課堂的生命脈搏,讓每一個生命都鮮活、靈動、快樂起來!
參考文獻
[1] 魏國棟,呂達.新課程與課堂教學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鐘啟泉.解讀中國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3] 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