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水強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歷史課堂日益風采紛呈。傳統的、單一維度的歷史課堂已無法滿足當代中學生的實際需求,靈動的歷史課堂才是每一位歷史教師孜孜追求的。在備課與教學環節,教師從心中有學生、心中有歷史素材與心中有各種預設等維度來思考,時時以學生為主體,切實從學生角度去思量,歷史課堂才會靈動起來。
關鍵詞:多維;靈動;歷史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20-039-2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傳統的、單一維度的歷史課堂已經慢慢淡出舞臺,靈動的歷史課堂越來越得到歷史教師的青睞。在備課與教學環節,歷史教師需要從多維度進行思考,憑借歷史教師個人的技巧,關注影響教學效果的諸多因素,最終推動靈動課堂的出現。
一、心中常有學生,課堂教學顯人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教學設計時,如果在自己的眼前沒有出現那些機靈的、思路敏捷的米沙和那些頭腦遲鈍的、理解能力很差的柯里亞的形象,那么這種備課只不過是進行抽象的理論推敲而已。”[1]對教師來講,在準備和進行教學時,要處處考慮到學生。具體來說有以下幾方面:
1.教師必須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
古語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備學生”是教師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備學生”就是教師在上課前對學生做充分的調查了解,掌握學生在學習新課時個人的學習能力達到了什么程度,以便教師設計出更合適學生特點和要求的授課方式,找到更好的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掌握此環節,教師教學時可避免重復教學,更有目的性和針對性。教師還可以把更多時間放在重難點的突破上,設計更多更合理的貼近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問題和情境,調動學生學習,最大限度地來創設靈動課堂。
2.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現有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找到學生學習的興趣所在,教師在教學上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樣才能比較快地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找學生談心,進行訪談,甚至可以實施問卷調查。關心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實也就關心到學生的生活、心理和情感。如果教師能夠真誠地去關心自己的學生,關心他的學習、生活和情感,學生會越來越親近你,尊重你。“親其師,信其道”,學生會在課堂上表現得更加積極,靈動的課堂也將會逐漸地形成。
3.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的恰當評價
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表現給予及時恰當的評價是很重要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挖掘學生的閃光點,肯定學生的優點。拋棄顯微鏡,使用放大鏡來賞識學生,正面評價學生。”[3]在很多時候,教師在評價環節做得不到位。對學生回答要么不評價,要么點評不充分,簡單用“錯”“對”來代替。教師對學生評價應努力做到恰如其分,這是一種追求。
二、心中常有素材,課堂教學更多彩
俗語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課改新形勢下,歷史教師應當有較新較強的史學意識和能力,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游刃有余。為了推動靈動歷史課堂的出現,歷史教師在處理課堂教學上要持有以下幾種意識。
1.教師要有大教材觀的意識
新課改對歷史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一支粉筆、一本教材說天下的格局逐將成為歷史。單純地教教材已經不合時宜,大多數教師都在用教材教。這要求教師要多讀書,備課時可以參閱不同版本的、不同階段的、不同地區的歷史教材,掌握第一手豐富的素材。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需要打亂教材原有順序,進行重新組合。同時,教師還可以把不同版本教材上的觀點,通過不同的視角呈現給學生,拓展學生學習的思維,延伸學生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2.教師要有史料教學的意識
史料教學是時下較為流行且普遍的一種教學行為。選擇貼切的史料來輔助教學,有助于創設靈動的課堂。這需要教師有引用史料,甑別史料的能力和技巧。所呈史料應言簡意賅,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得到準確信息和答案,避免在冗長的材料上花費太多時間,影響課堂效率的提高。歷史教師應該從學科特點出發,遵循論從史出的原則,充分呈現相關史料,逐步提高學生閱讀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培養學生歷史思維的習慣。
3.教師要有講小故事的意識
在許多人眼里,歷史課就是老師講講故事。這其實是一種誤解,歷史課堂上還有其它豐富多彩的形式。說實話,歷史課上講故事是受學生歡迎的。而學生在學到一些比較枯燥又難懂的歷史知識時,大多數人提不起勁來。這種情形下,如果歷史教師聽之任之,那么學生聽課效果學習效率會逐漸下降,靈動的歷史課堂將不復存在。但有經驗的教師則要想方設法來改變沉悶的課堂,適時講個小故事,調節課堂氣氛,讓學生重新打起精神,在教師的靈活調控下邁向靈動的課堂。
三、心中常有預設,課堂教學多流暢
要上出一堂靈動的歷史課,從頭至尾都需要有相應的預設。歷史課堂有時的精彩盡在預設中,然而更多的精彩卻出現在預設之外,預設永遠不會達到頂點。[4]這些預設中,有些帶有機械性的,但更多的是生成性的,不太好把握,因為教學中教師面對的是活潑有思想的學生。不同的思維、特征會帶來更多不確定的因素,這需要教師提前作充分的準備,做好預設。怎樣預設才能讓教學無限接近靈動課堂呢?
1.課堂時間組織的預設
課堂教學時間組織如果恰到好處,對靈動課堂的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學環節各部分的時間分配,教者在備課時應事先預計,講課時要靈活調控。但有時候,因為課堂上不可預測的因素較多,也許不是重點內容的教學卻占用了一些時間,這時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課的角度來安排時間。為了課堂的完整性,可以靈活地將授課內容進行調整,機智地壓縮部分授課時間。不言而喻,課堂教學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任務越好,浪費的時間越少,課堂的密度越大,教學質量相對就越高,課堂靈動性才會更大可能展現。
2.內容之間過渡的預設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若能將知識內容行云流水般地呈現給學生,對靈動課堂的創設無疑是莫大的幫助。但很多時候,課堂教學并不是想象中那樣順暢,知識間的過渡顯得那樣生硬、不自然。在課改新形勢下,課堂不需要教師唱獨角戲,需要有學生參與其中。在一個知識點講完后,準備下一個知識點時,教師往往想通過設置好的問題完美過渡到新知識。但如果你設置的問題學生回答不出來或沒有說出你想要的答案時,教師就應當有所預設,通過其他途徑來啟發學生以完成內容間的自然過渡。
3.課堂突發事件的預設
課堂教學中,教師都希望整個過程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在進行。事實上,教師在課堂上可能會遇到一些突發事件。比如,多媒體出現故障、電腦死機、學生擾亂課堂紀律、學生提出了教師難以回答的問題等。如果教師沒有提前做好相應的預設且沒有解決問題的辦法,當突發事件來臨時,定會手忙腳亂,影響靈動課堂的生成。為避免這種尷尬局面的出現,教師在上課前應對課堂的各環節做好充分預設,最好擁有解決各種突發事件發生的第二套方案。
總之,對歷史教師來講,上出彩的歷史課,上靈動的歷史課,難度會很大。這需要歷史教師有一顆以人為本的心,時時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處處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在多角度地綜合思量下,只有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課堂教學才會越來越精彩。也只有這樣,靈動的歷史課堂才會不斷地呈現。
[參考文獻]
[1]張潔.把“備學生”真正落到實處[J].中學生物教學,2008(04).
[2]陳燕萍.淺談歷史課如何“備學生”[J].中學教研,2012(01).
[3]趙紅麗.給歷史教學插上隱形的翅膀[J].新課程·下旬,2011(06).
[4]于禎.實現精心預設和精彩生成,讓課堂教學更有效[J].新課程·中學,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