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北玉
摘 要: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呼吁我國社會重視公務禮儀培訓工作。公務禮儀是中華民族傳統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公民是繼承和發揚優秀文明禮儀的中堅力量和先行者。然而,現代社會中,部分人士存在嚴重文明陋習行為,言行舉止中失儀的行為屢屢發生,自我意識過于嚴重,這需要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正視這些不文明行為,相關部門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組織我國公民參加公務禮儀培訓活動,塑造現代公民的嶄新形象。
關鍵詞:現代社會 公務禮儀 培訓措施
中圖分類號:C9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2(a)-0217-01
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也就是說,禮儀即教養。從道德的角度來看,禮儀是為人處世的行為規范、標準做法、行為準則。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藝術,也可以說是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禮義廉恥,國之四維,自古以來,文明禮儀就在中華民族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禮》更是作為一門儒家經典感化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民,中華民族也把文明、優雅、高尚、謙讓的禮儀文化發揚到全世界。
公務禮儀是現代文明體系中重要的一環,也是社會道德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社會的每個領域、各個環節都不能忽視公務禮儀的教育和培訓工作。作為現代公民,更是中華民族傳統禮儀的傳承者和展示者,是繼承和發揚優秀文明禮儀的中堅力量和先行者。培訓是提升我國公民公務禮儀水平的重要途徑,是弘揚社會正向能量、展示中國現代公民群體的陽光面貌的前提和基礎。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呼吁我國相關部門重視全社會的公務禮儀培訓培訓工作。
1 現代公民公務禮儀現狀
根據現實情況來看,我國現代公民公務文明禮儀的總體情況呈下滑的態勢。理論上,公務人群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群體,應該具有高雅的知書達理行為,但現實中,不文明的行為和現象在我國公務人員中出現和存在,這需要引起反思。
1.1 一些公務人員缺乏必要的公德意識
一些公務人員人士缺乏必要的社會公德意識,學習、生活、工作中自我意識嚴重,缺少對他人的理解和寬容,一切從個人意愿出發,沒有替別人考慮的想法。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自己不滿意的事情或自己認為不公正的結果時,就滿腹牢騷,不分青紅皂白地大肆發表意見,缺乏冷靜分析,夸大違背事實,這些行為給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不利影響。
1.2 部分公務人員缺乏集體主義觀念
年輕的公務人員,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受到過重的呵護和溺愛,這就養成了他們自私自利的習慣,并把這種日常行為帶到了社會上,使得他們缺乏集體主義觀念,少數極端的會做出一些損人利己的行為,這需要整個社會的關注和正確的引導。
1.3 部分公務人員的行為失儀情況嚴重
在公務活動中,部分人員言行舉止失儀情況嚴重,不文明的行為、陋習等現象時有發生,不僅損害了自身形象,也損害了組織形象,甚至國家形象。折射出一些公務人士缺乏必要的文明禮儀培訓工作。
2 現代公民接受公務禮儀培訓活動的必要性
事物都是辯證的,不文明行為在社會中客觀存在,就意味著我國公民尤其是公務人士必須接受一定文明禮儀培訓,提升我國公民的整體文明素養。
2.1 有利于現代公民傳承文化美德
中華民族歷來是文明之幫,公務禮儀是展示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有效手段。現代公民更應承擔傳承文化美德的重任,把中華民族的文明禮儀發揚光大,并將這種文明禮儀推廣到全世界,這就需要現代公民重視公務禮儀培訓課程,切實提升整體形象。
2.2 有助于現代公民群體提升文明素養
某某某到此一游、大聲喧嘩、隨地吐痰等文明陋習,在一定程度上有損于我國人民的整體形象,這就需要在全社會范圍內加強文明禮儀教育,作為時代青年,就應做文明禮儀中國人的代言人,在全世界范圍內重塑中國人的社會形象,告別一切不文明的行為,切實改變部分外國人對中國人民存在的片面看法。文明素養的提升、文明禮儀的形成需要從點滴做起,培訓就是一種有效的開展方式。
2.3 有助于公務人士提升職業競爭力
從社會環境上看,成功人士都有紳士、儒雅形象,他們的行為背后顯示出接受了正規、嚴格的文明禮儀培訓工作。公務人群是職業主體,在參與社會競爭時需要他們擁有比別人更高一籌的職業競爭力。種種招聘經歷顯示,那些行為得體、舉止文明的求職者在招聘面試、考核的過程中,勝算的機率更高,一些不經意的文明舉止行為比如自覺收拾垃圾、自覺排隊、溫和謙讓等,往往就能打動考官。現代公務人士文明禮儀習慣的形成除了自己日常積累之外,還離不開在特定的培訓機構中接受長時間系統化禮儀培訓課程。
3 現代社會公務禮儀培訓工作的實施策略
現代社會不僅僅需要專業技術人才,更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美是現代青年必備要求,美的元素最終體現在文明禮儀上,因此,我國社會的相關部門應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公務禮儀培訓工作,切實提升我國公民的文明素養。
3.1 制定全國統一的公民文明禮儀規范
只有規矩才有方圓,只有制定相應的文明禮儀規范,才能約束一些不文明行為。禮儀規范是現在公民行為規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約束他們的儀容儀表、言談舉止、接人待物的統一標準。我國社會公民文明禮儀規范最好由國家相關部門統一研究制定,既要使其與我國公民尤其是公務人士的實際需要相適應,又要堅持科學的態度。
3.2 公務禮儀培訓工作應制度化、常態化
國外公務禮儀培訓工作開展得十分成熟,既有盈利培訓機構,還有大量的公益培訓機構,旨在為特定人群提供必要的文明禮儀培訓工作,以提升國民的整體文明素質。對我國公民而言,文明禮儀行為習慣的形成,除了自身加強修養之外,還應定期不定期的到相應的培訓機構接受系統化教育。我國相關部門應加大培訓機構的建設力度,除公益機構之外,鼓勵私人資本建立系統、科學的培訓機構,滿足社會需求,使我國公務禮儀培訓工作實現制度化、常態化。
3.3 公務人士應積極在公務實踐活動中不斷提升素養
禮儀實踐性教育是公務人員禮儀養成的重要一環,良好的文明氛圍、豐富多彩的禮儀活動有助于提升我國公務人士的文明水平。良好的教育氛圍對公務人士文明禮儀習慣的養成,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他們不斷受到熏陶,養成公務禮儀行為習慣,逐步達到提高禮儀修養和道德水平的目的。
總之,提升我國公民尤其是公務人士整體文明形象是時代賦予社會的重任,我國相關部門應正視社會上我國公民、公務人士在參與公務活動中出現的不文明行為,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重視公民禮儀培訓工作,塑造現代公民的嶄新形象。
參考文獻
[1] 林隆.現代禮儀與修養[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6.
[2] 蔣璟萍.高等院校開設禮儀課的設想[J].中國高等育,2006(4).
[3] 趙梅.文明禮儀與社會和諧[J].社科縱橫,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