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摘 要:該文研究地方文獻資料建設與圖書館核心服務能力的關系,針對目前圖書館對地方文件資料建設工作的現狀提出了改進的意見,并談論了如何通過地方文獻資料建設體現圖書館核心服務能力。服務是圖書館實現其職能的重要途徑與表現方法,也是圖書館日常工作的最主要的內容。該文認為圖書館的定位決定了其核心服務能力與內容。所以該文首先從認識地方文獻與圖書館的定位方面著手進行研究,提出了圖書館的核心服務能力向地方文獻轉移的必要性。
關鍵詞:地方文獻 核心服務能力 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2(a)-0252-01
地方文獻資料是我國歷史文化寶庫中具有獨特魅力與價值的一部分。一般認為,地方文獻資料主要包括了該地方的檔案、地方叢書、地方歷史與這一地區名人與作家的文集、日記、信件、筆記等。通過這些地方文獻資料可以了解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歷史的相關情況。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地方文獻資料對于當地的經濟文化建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該文研究地方文獻資料建設與圖書館核心服務能力的關系,針對目前圖書館對地方文件資料建設工作的現狀提出了改進的意見,并談論了如何通過地方文獻資料建設體現圖書館核心服務能力。
1 地方文獻的特點
近年來,國內外學術界的相關研究人員針對地方文獻進行了不同層次、許多角度的研究。在國際上,2002年國際圖書館聯合會成立了家譜地方文獻專業組。該組織的成立是為了通過開展各種圖書管理等活動與不同國家的圖書館學會建立起更加緊密的關系,從而更好地促進地方文獻的收集、利用與研究工作的進行。我國國內針對地方文獻的研究日益深入與寬廣,相關的專著與研究成果今年來也明顯增多,地方文獻的收集與研究的工作在全國不同省市與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的圖書館中相繼開展,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目前針對地方文獻的工作于圖書館核心服務能力之間的聯系研究并不多見,該文針對這一問題展開了詳細并且系統的研究。
區域性是地方圖書館的顯著特點,也是其未來發展的基礎之一,所以地方圖書館的建設應該堅持地方特色、體現地方特點,發揮地方圖書館的區域性優勢,從而找準地方圖書館的定位,為當地的經濟、文化與社會發展提供充分的支持。地方圖書館的“立足當地,服務地區”的建館思想已經被各個地方圖書館所接收。基于地區經濟逐漸增加的地方文獻資料的需要,相關圖書館應該將地方文獻資料作為文獻資源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
該研究者所在的贛榆縣圖書館,為了能夠更加全面系統地收藏地方文獻,該館自2009年開始,一直致力于征集全縣各部門、各單位、各鎮的印章印痕工作。該館工作人員逐個單位登門請印,在精美的冊頁上加蓋各單位各部門的印章印痕,目前已加蓋印章印痕500多個。這些印章印痕清晰地反映了當時的組織機構,是歷史的見證者,尤其是臨時性機構,如中共贛榆縣委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組委會、委員會、指揮部。2011年我縣有六個鄉鎮進行了合并重組,這意味著一些鄉鎮的名字將從歷史上永遠消失,但是該館工作者收集的印章印痕將這些名字永遠銘記,所以圖書館的地方文獻管理,承載著“立足當地,服務地區”的重要使命。
而對于地方各級政府機關進行經濟建設的時候,通過研究地方文獻資料可以對相關地區的具體實際情況有一個充分而細致的了解,從而避免工作中的失誤。特別是,地方文獻中擁有各個地區的歷史資料、經濟發展過程,以及不同歷史時期的產業與資源的具體資料。除了以上資料外,地方文獻還有當地的水文、氣候、地理、交通、人文文化等詳細的信息,通過對以上資料與信息的調研,相關政府機構會對那個地區各個不同方面的歷史資料有一個準確的把握,從而針對現實中存在的問題給出正確的解決方案,并為當地未來的發展指出一條正確的道路。
2 相關圖書館的定位問題研究
對于圖書館的相關研究而言,圖書館的定位決定了圖書館未來發展的具體情況。圖書館的定位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要明確圖書館的歷史使命和本質職能,同時確定作為整個信息傳遞鏈條中的地位。第二個方面是要明確圖書館在整個圖書館系統中的地位。只有在明確自身定位的前提下,圖書館才能建立起起核心服務能力。
圖書館的社會角色定位主要是指起具有保護文化遺產、傳播文化知識、普及科學教育、提供當地經濟發展所需資料的職能。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圖書館的職能不斷被添加進入新的內容。圖書館具有的特殊的職能要求其與情報所、檔案館等國家事業單位具有顯著的區別。圖書館具有公益性和非營利性,這些特點又讓圖書館與網吧、書店、文化傳播與信息提供的公司企業具有顯著的不同。
該文認為圖書館核心服務能力主要包含兩個方面,分別是“供給”與“收藏”。目前,我國的大部分圖書館的收藏保存文化遺產的使命被弱化,而為讀者提供所需的文獻資料成為圖書館的主要的使命與職能。“供給”與“收藏”職能的重心的轉移,意味著圖書館的服務方式與內容的改變。圖書館的“供給”與“收藏”是相互依靠的內在關系,“收藏”是“供給”的基礎條件,而“供給”則是圖書館工作的主要目的。所以說圖書的核心服務能力應該是重視讀者的需要,這要求圖書館應該建設其具有特殊功能的館藏資料,而并不是一味地追求館藏的豐富與規模。
所以,圖書館的核心服務能力的具體實現應該體現在其系統功能的最大化方面。縱觀圖書館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從古代的藏書閣到現在的圖書館,從開放式的服務到目前廣泛的自助式的服務,圖書館的服務條件與服務方式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圖書館的服務的宗旨始終沒有改變,始終是為了滿足讀者的學習需求。
為了保證圖書館能夠滿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需要將地方文獻資料的收藏與保護作為圖書館核心服務能力的具體體現。許多地方圖書館擁有了自己的專門收藏、采集與分類的方法。近年來,地方文獻資料成了政府機關部門及讀者研究的熱土,同時也有服務成果作為新的地方文獻資料補充到圖書館來。地方文獻既反映了地方特色,又體現了時代特色和社會發展的歷程。做好地方文獻工作服務當代,造福子孫。因此,征集、開發與利用地方文獻,對于公共圖書館來說是為當地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服務提供文獻保障,也是新時代打造圖書館館藏特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 趙長海.論信息時代高校圖書地方文獻工作——以河南文獻網為例[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4,22(1):66-67.
[2] 林岫,王煒.我國圖書館地方文獻研究綜述[J].圖書館學刊,2000,22(2):8-11.
[3] 呂蕓芳.泰安歷代書目提要[M].濟南:山東省地圖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