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敏
[摘要] 目的 比較急性腦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采用傳統治療結合頸托和采用傳統治療兩種不同模式的療效和安全性。 方法 選取68例急性腦血管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35例,給予傳統治療結合頸托的模式救治;對照組33例,給予傳統治療的模式救治。比較兩組的療效和安全性。 結果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74.3%,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57.5%,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中有2例患者病情出現惡化。 結論 急性腦血管意外患者在院前急救中采用傳統治療結合頸托的模式優于傳統治療的模式。
[關鍵詞] 頸托制動;急性腦血管意外;院前急救
[中圖分類號] R459.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2(b)-0020-03
急性腦血管意外(腦卒中)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急性腦血液循環障礙,包括出血和缺血,引起急性或亞急性腦損害癥狀,是急診科常見的急危重癥,極易導致患者死亡或遺留后遺癥。目前與心臟病、惡性腫瘤構成人類三大致死疾病[1]。因此,正確、完善的實施院前急救,對急性腦血管意外患者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在院前急救實際搬運與轉送途中,如何保持急性腦血管意外患者頭部制動尚無統一標準[2-6]。本研究收集了本急救中心2012年1~12月救治的68例急性腦血管意外患者,在院前急救中采用傳統治療結合頸托和采用傳統治療兩種不同模式的救治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中心接診的68例急性腦血管意外患者為研究對象,因患者突發頭痛、嘔吐、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失語、言語不清、流涎、意識障礙、暈倒、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癥狀而要求出診。觀察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齡48~100歲,平均(68.2±11.3)歲;既往病史:高血壓合并冠心病16例,高血壓病8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6例;急救時間(指接觸患者至到達醫院的時間)為(29.9±8.3) min。對照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齡53~99歲,平均(66.9±11.5)歲;既往病史:高血壓合并冠心病15例,高血壓病8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5例;急救時間為(31.4±2.5) min。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既往史及急救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急救人員迅速達到現場初步做出急性腦血管意外的診斷后,兩組患者均給予以下對癥治療。①保持呼吸道通暢:對口腔及鼻腔的分泌物進行及時清除,開放氣道,昏迷患者將其頭偏向一側,吸入氧氣,舌后墜經改變頭部位置仍不能解除者,放置口咽通氣道,必要時給予氣管插管,簡易呼吸氣囊輔助呼吸[7]。②保持合理舒適的體位:對神志清楚者,若患者自覺舒適,采取半臥位,利于腦部靜脈血回流;昏迷患者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避免誤吸;懷疑腦出血者,頭部可抬高至30°。③中性治療:脫水、降低顱內壓。④管理血壓:患者舒張壓>120 mm Hg,收縮壓>220 mm Hg時,選用緩和降壓藥[8]。⑤對癥處理:明顯煩躁不安或持續抽搐者選擇10 mg地西泮肌內注射,病情重者可將藥物靜脈緩慢推注[9]。⑥監測血糖變化:應用配備的血糖儀監測,除了排除低血糖或高血糖引起的昏迷外,還能監測血糖變化。觀察組在上述傳統治療的基礎上應用頸托制動。
1.3 療效判斷
呼吸、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明顯改善為顯效;呼吸、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略微改善為有效;無改善為無效;癥狀加重為惡化。
1.4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用SPSS 1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74.3%;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57.5%,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63,P=0.022)(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呼吸、心率、血壓、血氧變化的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呼吸、心率、收縮壓、舒張壓及血氧飽和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上急救車時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呼吸、心率、收縮壓、舒張壓及血氧飽和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到醫院時觀察組與對照組呼吸、心率、收縮壓、舒張壓及血氧飽和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 安全性
對照組中有2例(6%)患者病情出現惡化,均在搬運途中出現呼吸抑制給予緊急氣管插管。觀察組中無一例惡化。
3 討論
院前急救是現代急救醫療服務體系(EMSS)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患者到達醫院前的醫療急救和快速轉運,是城市社會保障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10]??焖俣行У脑呵凹本裙ぷ?,對挽救患者生命、降低醫院前期患者的死亡率和傷殘率至關重要[11]。院前急救醫師出車接診急性腦血管意外患者時,在傳統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頸托固定是一種初步嘗試,在現將有關使用情況討論如下。
3.1 有利于急性腦血管意外患者的搬運
院前急救醫師出車接診急性腦血管意外患者時,經常遇到從樓梯搬運及救護車轉送過程中出現搖晃、顛簸、震動、傾斜等情況或者出現患者躁動掙扎、不配合治療等情況,無法做到良好的頭部制動,尤其是從家中樓梯搬運至急救車上時,往往會加重病情,甚至出現呼吸抑制。對照組中有2例患者病情出現惡化,均是在搬運過程中出現。另外,急救車轉運途中沒有良好的制動,同樣也會干擾急救醫師的救治和影響療效。
3.2 有利于改善急性腦血管意外患者的病情
傳統觀點認為對腦卒中患者原則上應盡量減少搬動,危重患者應就地搶救,早期搬動可使出血加重誘發腦疝形成[12]。院前急救醫師在接診急性腦血管意外患者時,應采取有效的救護措施維持患者生命體征穩定。本研究中,觀察組在傳統治療的基礎上應用頸托,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總有效率(74.3%)高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57.5%);且兩組在呼吸、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改善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優于對照組。急性腦血管意外患者在傳統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頸托固定更有利于穩定病情。
3.3 有利于實際操作
本急救中心日常配置3名急救工作人員,即院前急救醫師、駕駛員、擔架員各1名。并常規配置軟布擔架搬運。院前救治中往往存在搬運人手不足、患者較重、樓層高樓道窄、隨身攜帶的醫藥箱及其他醫療器械較重等情況,每次接診急性腦血管意外的患者根本無法真正做到頭部制動。在目前尚無其他頭部固定裝置的情況下,嘗試觀察組患者在傳統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頸托固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頸托是頸椎病輔助治療器具,能起到制動和保護頸椎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的搬運及轉送,更便于實際操作。在工作中能因地制宜地應用身邊的器材,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參考文獻]
[1] 黃子通.急診搶救指南[M].廣州: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328-329.
[2] 張良美.急性腦血管意外院前急救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1,9(29):208-209.
[3] 黃代芳,王曉春,謝紅.急性腦血管意外院前急救護理105例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22):129-130.
[4] 王景超.急性腦血管病209例院前急救分析[J].臨床急診雜志,2010,11(5):313-314.
[5] 任玉枝.急性腦血管病的院前急救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1,6(4):210-211.
[6] 王海榮,劉永勝,王合玲.急性腦血管病患者院前急救護理模式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1):726-727.
[7] 廖平,廖銀莉.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42例院前急救體會[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12):1765-1766.
[8] 黃丹.老年高血壓急癥的院前救治[J].臨床急診雜志,2004,5(4):41-43.
[9] 張斌.急診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772-773.
[10] Ummenhofer W,Scheidegger D.Role of the physician in prehospital management of trauma:European perspective[J].Curr Opin Crit Care,2002,8(6):559-565.
[11] 王麗華.現代急診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4:3-5.
[12] 趙麗君.480例急性腦血管意外的院前急救及護理體會[J].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7):967.
(收稿日期:2013-12-24 本文編輯:林利利)
3.3 有利于實際操作
本急救中心日常配置3名急救工作人員,即院前急救醫師、駕駛員、擔架員各1名。并常規配置軟布擔架搬運。院前救治中往往存在搬運人手不足、患者較重、樓層高樓道窄、隨身攜帶的醫藥箱及其他醫療器械較重等情況,每次接診急性腦血管意外的患者根本無法真正做到頭部制動。在目前尚無其他頭部固定裝置的情況下,嘗試觀察組患者在傳統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頸托固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頸托是頸椎病輔助治療器具,能起到制動和保護頸椎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的搬運及轉送,更便于實際操作。在工作中能因地制宜地應用身邊的器材,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參考文獻]
[1] 黃子通.急診搶救指南[M].廣州: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328-329.
[2] 張良美.急性腦血管意外院前急救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1,9(29):208-209.
[3] 黃代芳,王曉春,謝紅.急性腦血管意外院前急救護理105例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22):129-130.
[4] 王景超.急性腦血管病209例院前急救分析[J].臨床急診雜志,2010,11(5):313-314.
[5] 任玉枝.急性腦血管病的院前急救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1,6(4):210-211.
[6] 王海榮,劉永勝,王合玲.急性腦血管病患者院前急救護理模式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1):726-727.
[7] 廖平,廖銀莉.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42例院前急救體會[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12):1765-1766.
[8] 黃丹.老年高血壓急癥的院前救治[J].臨床急診雜志,2004,5(4):41-43.
[9] 張斌.急診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772-773.
[10] Ummenhofer W,Scheidegger D.Role of the physician in prehospital management of trauma:European perspective[J].Curr Opin Crit Care,2002,8(6):559-565.
[11] 王麗華.現代急診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4:3-5.
[12] 趙麗君.480例急性腦血管意外的院前急救及護理體會[J].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7):967.
(收稿日期:2013-12-24 本文編輯:林利利)
3.3 有利于實際操作
本急救中心日常配置3名急救工作人員,即院前急救醫師、駕駛員、擔架員各1名。并常規配置軟布擔架搬運。院前救治中往往存在搬運人手不足、患者較重、樓層高樓道窄、隨身攜帶的醫藥箱及其他醫療器械較重等情況,每次接診急性腦血管意外的患者根本無法真正做到頭部制動。在目前尚無其他頭部固定裝置的情況下,嘗試觀察組患者在傳統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頸托固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頸托是頸椎病輔助治療器具,能起到制動和保護頸椎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的搬運及轉送,更便于實際操作。在工作中能因地制宜地應用身邊的器材,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參考文獻]
[1] 黃子通.急診搶救指南[M].廣州: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328-329.
[2] 張良美.急性腦血管意外院前急救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1,9(29):208-209.
[3] 黃代芳,王曉春,謝紅.急性腦血管意外院前急救護理105例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22):129-130.
[4] 王景超.急性腦血管病209例院前急救分析[J].臨床急診雜志,2010,11(5):313-314.
[5] 任玉枝.急性腦血管病的院前急救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1,6(4):210-211.
[6] 王海榮,劉永勝,王合玲.急性腦血管病患者院前急救護理模式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1):726-727.
[7] 廖平,廖銀莉.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42例院前急救體會[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12):1765-1766.
[8] 黃丹.老年高血壓急癥的院前救治[J].臨床急診雜志,2004,5(4):41-43.
[9] 張斌.急診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772-773.
[10] Ummenhofer W,Scheidegger D.Role of the physician in prehospital management of trauma:European perspective[J].Curr Opin Crit Care,2002,8(6):559-565.
[11] 王麗華.現代急診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4:3-5.
[12] 趙麗君.480例急性腦血管意外的院前急救及護理體會[J].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7):967.
(收稿日期:2013-12-24 本文編輯:林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