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華夷變態三形態

2014-03-24 16:53:46周頌倫

周頌倫

(1.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東北師范大學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吉林長春130024;2.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吉林長春130024)

華夷變態三形態

周頌倫1,2

(1.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東北師范大學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吉林長春130024;2.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吉林長春130024)

學界的熱議話題“華夷變態”,仔細吟味,可整理出三種形態。恪守華夷之辨,期待秩序歸位;擔憂入寇來襲,故蒐集“華夷變態”的情報;用國體論沖擊華夷秩序觀,為日本型華夷秩序的成立準備思想條件。石原道博在其著作中用“乞師”比照“華夷變態”,不過是一種惡用而已。

華夷變態;華夷之辨;入寇來襲;國體論;石原惡用

1644年,清兵入關,稱主北京,明朝覆滅。中國史籍稱“明清鼎革”。中國歷史上,周邊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甚至造成王朝更迭,可謂屢見史書。但進入17世紀之后,中國發生諸如政治革命之類的重大事件,在傳統封貢秩序內甚至在洲際之間,信息早有傳達。日本可謂是較早了解此大變故的國家。1645年,南明都督崔芝,遣將林高使日本,請求三千兵馬支援,以反清復明[1]628。在乞師者看來,女真滿清屬蠻荒之地,居然顛覆中原,故向飽受儒學滋養的日本請兵,仿佛古遠列國之間合縱連橫,正大光明。但德川幕府經過慎重討論,婉拒林高。此舉可窺見德川日本對中國交涉事務的謹小慎微,因為正是從這一時刻起,出于對情報收集的重視,林家一門受幕府之托開始編纂被稱之為“風說”的情報集子一冊,命名為《華夷變態》。在這里要仔細吟味“明清鼎革”和“華夷變態”的韻味。前者是中國史家對自國歷史周期性發生的王朝交代的稱謂,重大但只是統治的王朝更名換姓;后者則有文化判斷的意味。“華”為“夷”所敗,“華”的氣數或正宗品格已然喪失;而“夷”變“華”,一則“夷”以“夷”之低賤身份而竟能變“華”;二則“夷”竟改變“華”與“夷”之間的文化屬性的上下尊卑;三則“華”“夷”互變。然而,還必須看到的是,冊子的記述者據實記錄的文風筆調,并未見有旁觀者的幸災樂禍。由是探討“華夷變態”的原初形態并尋溯這一概念是怎樣為日后日本軍國主義者主觀伸展為侵略的依據,是必須要回答的問題。

近年以來,“華夷變態”成為學界的熱議話題,人所共知。很顯然,其緣由蓋因石原道博《明末清初日本乞師研究》一書為學者仔細斟酌后發覺其中所含惡意所致。該書出版于1945年11月,當時日本已經戰敗。依據常識,石原道博撰寫此書時,當在1945年8月之前,為該書作序的和田清在落款處明記:“昭和19(1944)年10月8日,聽聞有臺灣上空的空戰捷報同時所記”[2]3。如所記,在《明末清初乞師研究》印刷的同時,作者石原正“身著戎衣站立于戰線,以臺灣地區與日本之關系為其大半生研究題目之著者,如同自序所述,昨秋正當赴任臺北高等學校之際,接獲光榮的召集令,踴躍踏上征途”[2]3。和田清又寫道:“據東南海角之隅而抗擊澎湃之怒濤,以一己之身屢抗頹瀾之既倒乃國姓爺鄭成功。鄭成功之母乃我日本人氏,鄭氏一黨多次向我國求援助,我國朝野對此問題最感興趣”[2]1。興趣何來?身著戎裝的石原正赴臺灣戰事,仿佛400年前鄭氏所請救兵畢竟姍姍來遲一般,字里行間,侵略者搖身一變成了救援者。南明勢力或臺灣鄭氏確實有過向德川日本“乞師乞資”之舉,事實上還曾向琉球、南方諸國、呂宋甚至羅馬求援。如果將這些舉動都解釋為“華夷變態”,顛亂地用作譏諷“中華”的材料,那當年蒙古帝國向西邊的挺進,騎馬民族馳騁于西亞東歐大陸,連建汗國,都可以變成打口水仗的公案。所以,誠實的學者都不愿意做這般延展式詮釋。與石原的著作幾乎同時完稿的木宮泰彥的《日中文化交流史》,也曾對“乞師乞資”做過專門釋論,卻未見有任何讓人妄生錯覺的文字,在他所列舉的計有17回“乞師乞資”統計中,準確指出第二次(1645年)請援者周鶴芝實際上是個海盜;第7次(1467年)乞師使者之一黃孝卿耽溺狎妓,竟將公務丟之云霄,遭日本人輕蔑怏怏而歸。其中還不乏行請兵之名實貪錢帛者,有請師未果轉而投降大清者,等等[1]628-631。據實而述,蓋由于作者內心確實認定清朝取代朱明有其緣故,茍延者不成氣數已是事實,大可不必視為尊卑移位,不過是中國古代政治的周期轉換而已。

由石原《乞師乞資》及和田清《序》所激發的“華夷變態”邪火,隨日本戰敗迅即自消自滅。在戰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即使涉略到明清交代,亦少有學者提及“華夷變態”的話題。1982年,塚本學在《日本史研究》上發表《關于綱吉政權的歷史地位》一文,其中談到:“日本的政治權力,其所以自己將自己設定為華的世界,乃是意識到在中國大陸華的世界已最終消滅了。”[3]236號:4可能是再度催發有關“華夷變態”議論的引子。按筆者猜度,或許當時中國批評長期閉關轉而改革開放放眼世界的政策轉換,會成為塚本此番感慨的背景。

荒野泰典在其代表作《近世日本與東亞》這部著作中,是從東亞世界的國際秩序視角展開闡論的。這意味著:中國發生的明清交代,是無法回避的問題。在荒野的書中,并不能見到有關“華夷變態”的任何評價,他只是討論了華夷秩序的再建構和日本型華夷秩序的成立,認為:“1630年之際,從朝鮮到阿依努,周邊諸民族‘華夷主義’構建業已完成”[4]11。這是否可以認為:這樣的結論中隱含著華夷秩序發生了變化的暗示?但應當確定的是,近世東亞國際秩序的變化正好同明清鼎革相同期,荒野的解說有其自身的邏輯。

在最近可見到的是,由川島真和服部龍二主編的《東亞國際政治史》的相關論述。書中并不能見到“華夷變態”的文字,卻可以見到華夷秩序大“變容”的大段論述。傳統的華夷秩序,被具體解釋為冊封、朝貢和互市構成的三級關系,遭到分解。其中的變化是:(1)日本、朝鮮幾乎在19世紀中葉之后,均自視“中華”,而將周邊“小國”視作“夷”,出現了復數的“華”;(2)去中國朝貢者,有表示臣服意志者,亦有為增加貿易機會而前去朝貢者,表示臣服意志已非本意;(3)出現了基本與朝貢和冊封無關的互市貿易;(4)這種狀態事實上正好與“洋夷”的強制通商貿易要求和叩關相連接。[5]顯而易見,這四點變化強調的還是“華夷變態”,但此“變態”已非彼“變態”,傳統封貢秩序中的“變態”已經被置換成帝國列強不請自來強入東亞世界所導致的“變態”。

尋溯“華夷變態”的詮釋路徑,似乎應當從其原始含義說起。1674年,林羅山之子林鵞峯據長崎奉行呈交幕府的“唐船風說書”,審讀編輯,題《華夷變態》集冊成書。初為35冊,是為初稿。之后林鵞峯之子林鳳岡又予追補,續錄《崎港商說》,囊括1644年至1724年凡由“唐船”攜至長崎的“風說書”計2 465件,輯為86冊。東洋文庫于1958年出版此書。題解云:

崇禎登天。弘光陷虜,唐魯不保南隅。而韃虜橫行中原。是華變于夷態也。云海渺茫。不詳其始末。如剿闖小說。中興偉略。明季遺聞等。概記而已。按朱氏失鹿。當我正保年中。三十年所。福漳商船來往長崎所傳說。有達江府者。其中聞于公件件。讀進之和解之。吾家無不興之。其草案留在反古堆。恐其亡失,故敘其次第。錄為冊子。號華夷變態。頃間吳鄭檄各省有恢復之舉。其勝敗不可知焉。若夫有為夷變于華之態。

則縱異方域,不亦快乎。[6]47

當時,距1644年清兵入關已過去了30年整,然而作為碩儒的林家仍然以內心的殷切,期待“韃虜橫行中原”的現實發生大逆轉“夷又變華”。是年7月9日,林春齋在全體幕府閣僚面前,當眾朗讀二通檄文。由福州商船帶入的檄文云:“大清15省中,云南、貴州、四川、湖廣、陜西、廣西、福建7省業已復歸大明。”[6]69其洋洋喜悅的語調,似乎已經看到朱明終于重登廟堂。故此,有充分的理由可以判斷,《華夷變態》的編輯者自始至終一直恪守著明—華清—夷的文化立場。

東洋文庫作為《華夷變態》的現代出版者,在序文中說:

そのこれを華夷変態と名づけたのは、明清鼎革の際に當たり、夷を以て華を猾す変態と見たからである[6]1①“猾す”(みだす)通“亂す”(みだす)。顯然用“猾す”更尖銳地表現出編者的態度。。

其意為:這里之所以定名為“華夷變態”,乃值明清鼎革之際,可以視作以夷之狡猾顛覆了華。為該書解說的浦廉一教授表示,其實“崎港商法”之說更為恰當。可見,兩代編輯的文化立場是前后銜接貫聯承接的。在他們眼中,華夷變態的“變”同所謂“五胡亂中華”之“亂”,其意同出一轍。古來華夷之辨的見解,沒有發生變化。

以1637年對朝鮮實行冊封為對外標榜正宗開始,清朝又于1654年、1666年、1673年對琉球、安南、暹羅相繼冊封,儼然明朝一般,確立著自己在東亞世界的中心位置。對此,幕府深懼支援復明運動反而招致自傷,訓令各藩斷拒南明。比之對外宣揚武威,實現天下太平之“威德”,維護政權,似乎更為緊要。1681年清平定三藩之亂,又默認了鄭成功及子孫臺灣占領,歷兩年,鄭氏之亂終于平息。1684年頒“遷界令”,中國商船恢復渡航海外,往來長崎的商船驟增。1685年,中國同荷蘭一道被幕府確定為雖無國交但有貿易的“通商之國”,以區別于“通信之國”朝鮮和琉球。幕府的鎖國政策業已安定,而大清也平定叛亂,天下太平的基礎漸成規模,中日兩國的關系處于相安無事狀態。所以,可以說恪守傳統華夷之辨認定的秩序,是為“華夷變態”之一形態。

如果認定《華夷變態》的編纂者以欣賞甚或幸災樂禍的心態看待明清鼎革,那么清朝作為“蠻族”持續統治中國長達兩個半世紀,可以說正合乎其內心之本愿。但問題是,1724年之后《華夷變態》不再續錄,悄然而終,其間不長不短延續了80年。這說明80年后再年復一年收錄來自中國的消息,似乎已無必要。而事實上,《華夷變態》全三冊,凡同政治軍事有關的信息在第二、三冊幾乎絕跡,能觸發人們省思的內容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凡唐船入港,即日郵報。蠻舶則速刻飛報”[6]2。幕府對長崎奉行的這道指令,發布于1644年。因此,《華夷變態》這部集子乃“吾國鎖國時代,入津長崎之唐船所攜海外情報,長崎奉行令唐通事打聽后,上報江戶幕府,性質由來幾乎同荷蘭風說書一般”[6]2。乃集成海外風說之情報總集。由是,接下來的問題是,江戶幕府為何在17世紀中葉以后一段時間如此熱衷于海外情報的收集。

大清的統治者,是所謂后金女真。1644年入主北京的同時,中日之間也有一段交涉發生。是年5月,日本越前國三國浦新保村竹內藤右兵衛率商人58名,駕船前往松前貿易。《續日本書紀》中有關該地方的記錄,可知在渤海時代這里曾是日渤交通的必經之地[7]。不料途中遇颶風,輾轉漂泊至后金治下的也春屯(今琿春海岸)。也春屯民以漁獵為生,生性彪悍,見有船漂至,便前往干涉,并于翌日將43名日本漂流民射殺。幸存者后遇清朝善待,從北京經朝鮮遣送歸國。幕府聞報大驚:“韃靼已得北京,送此漂人,正欲夸大,而朝鮮受而送之,必是與韃靼為一也。”[8]289德川賴宣曾設想舉兵伐清,德川家光也有“經略中國之雄心”[9]。但日本此后并無動作,乃是懼怕與蒙古同屬騎馬民族的女真人,若如“元寇”一般襲來,會否仍有“神風”護佑。

查《日本后紀》、《日本三代實錄》、《日本紀略》等原始資料,在近代國家尚未形成的中古時代,東北亞區域民族間的流動,往往會造成某一居民群體習慣生活居住的地域被另一居民群體侵入,而造成沖突甚至戰爭。在近代之前,爭奪生存空間或搶掠財物,這類事件屢見不鮮。813年、869年、834年、997年、998年,百余年間新羅、高麗的“入寇”事件,均有記載。在抵御這些接踵而至的被“入寇”事件中,663年日本大和朝廷聯結百濟企圖挑戰大唐和新羅,失敗后退回日本,在九州相繼修筑的水城、大野城、椽城等防御工事[10]發揮了一定作用。

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1019年4月,據大宰府向幕府的飛報稱:有“刀伊”之賊來襲對馬和壹岐島。“刀伊”乃高麗人對居住在原渤海地的女真人的蔑稱,由50艘裝備有包鐵撞角的戰船組成的刀伊軍,先侵入高麗,殺人掠物,攻占高麗轄下的千山國,進而侵入九州沿海、對馬、壹岐、筑前等地均見被害。對馬被殺36人,擄走346人;壹岐島守藤原理忠以下被殺148人,擄走女性239人。大宰權帥藤原隆家率九州武士奮力迎戰,驅逐“刀伊之寇”。藤原隆家因“追討女真賊而受勛功”[11]。刀伊假道朝鮮而來,雖然退回,但使大宰府增強了警戒心,日本方面驟然加固了九州沿海地區的防衛。因為還令日本感到不安的是,是年8月,高麗使臣鄭子良率船三艘,搭乘員百余人,稱為送還被“刀伊”擄走的270余日本人要求入境。很顯然,這些俘虜是退敗回鄉的“刀伊入寇”,在歸途中又遭高麗軍隊截擊,無暇顧及丟棄的。幕府在詳詢原委后,決定賜糧食金錢,以示感謝。然而內心卻有疑慮重重。高麗使團經對馬、壹歧至大宰府,軍威嚴整,而日本方面經“刀伊之亂”后,混亂慘狀歷歷在目。“新羅者原本敵國也,雖改國號,但恐怕野心猶存,縱然送回屬民亦不足為喜”[12]。在日本看來,高麗使臣很可能是借遣送俘虜之名前來探究日本軍務虛實,故而,高麗人的突然“入寇”也要時刻警惕。

1274年,被稱為“元寇”的蒙古軍隊果然踏海來襲。來自西部的威脅似乎不容易擺脫。1591年、1597年豐臣秀吉兩度發動侵略朝鮮的“倭亂”,為明與李朝朝鮮的軍隊所敗退回日本后,再度加強了警戒。鑒此,德川家康建立江戶幕府后,一直奉行和平主義外交政策。50年后,“刀伊”后人建立大清國,騎馬民族會否再度來襲?德川幕府內心顧忌深重,令林家一門拼命探詢情報,希冀了解清朝方面的動靜,以防叵測。至1720年之后,80年過去了,眼下的光景是康熙皇帝全力內部統合鞏固基業,而雍正皇帝于1724年刊刻《圣諭廣訓》,令各省督撫甄選勤勞誠實老農,以資嘉賞。大清統治者專念內務,疆土亦日漸飽滿,卻并未見有大動干戈的任何動作。所以就在1724年,《華夷變態》的情報收集終因發覺無甚必要而悄然收筆。可以窺知,擔心“蠻族”以其充沛的“蠻力”不期來襲,是為“華夷變態”之又一形態。

江戶時代,朱子學被奉為官學,不僅帶動了儒學內部其他學派的發展,而且也促進了國學的隆興。種種原因中,最值得指出的是,完成了統一基業的德川氏出于長久維持政權的目的,采用了獎勵學問的文教政策。二百余年的太平治世,人們熱衷于在文事間奔走,誕生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盛觀。然而,隨著學問的發達,對官學朱子學的質疑情緒也與日俱增地滋長著。1593年(文祿二年),藤原惺窩受召為德川家康講《貞觀政要》,1605年(慶長十年),弟子林羅山又受召二代將軍秀忠掌文教。此后林家奉仕歷代將軍,儒官地位逐次提升,乃至進出于政治實權。至8代將軍德川吉宗,有鑒文弱化之虞,收斂了儒官進講之慣行,轉而采用重視實學政策。林家鳳岡之后罕有俊才見世,故伊藤仁齋的古義學派和荻生徂徠的古文辭學派相繼臻于全盛。此外,有契沖以歌學形式肇始,追求“真心”的國學至本居宣長亦形成可觀的規模。

古學先驅山鹿素行初就學于林羅山,后向北條氏長修兵學,更在高野山接受神道秘訣。這番經歷,養就了他奉周公、孔子為祖而不以漢唐宋明諸儒為師的風尚。伊藤仁齋在京都崛河家塾授學,專致古義鉆研。而荻生徂徠由長年的流謫生活中感悟到了赤裸之“人情”,他奉荀子為“祖型”,以“六經”體系全力解構朱子學。徂徠在古文辭學上的出色才華,使其在江戶學界贏得了古學集大成者的公譽。古學的標志性特點,乃在學理上與朱子學相拮抗而毫不退讓。同樣站在朱子學對立面的國學,以標榜復古思想和復古主義為時代精神而抬頭,國學者們以發揚“日本精神”為己任,謳歌神話建國之想象,以至于達到了國體觀念漸次明徵的效果。

將周邊諸國諸侯視作夷狄,而將自我視作世界中心,儒家學說奉行的華夷觀念,在日本的儒者之間亦奉若宗旨少有質疑。然正是在《華夷變態》一書逐年成冊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古學和國學卻以長年浸潤之中華思想為對手,反其道地強調國粹思想。正是在《華夷變態》一書因清朝統治全面進入繁盛的康乾期而不由自主地輟筆止書之時,古學國學兩派卻在日本國體觀對華夷觀的對決上占據了制高點。雖為儒學者卻提出“垂加神道”的山崎闇齋,稱日本為神國或本朝,稱中國為西土西地,贊美圣德太子贈隋煬帝國書中所云“日出處”及“日沒處”之提法,在《文會筆錄》篇中,反駁“本地垂跡”思想,顯示了他對日本國體思想之沒頭追逐。

“彼邦以孔子為大將,孟子為副將,率騎數萬來攻我邦,則吾黨學孔孟之道者,為之如何。(中略)曰不幸若達此厄,則吾黨身被堅手執銳與之一戰,擒孔孟以報國恩。”[13]91

如此“膾炙人口”的記述,表達了山崎闇齋用國體觀壓倒一切學理的文化傾向。因著《圣教要錄》招致幕府盛怒而被流放赤穗的山鹿素行,是就華夷之辨發表觀點的最著力者。1669年(寬文九年)著《中朝實錄》,完全放棄了還曾算是有過的對中華思想的敬意,直接提出以日本為中國、中朝,以古道和神道為圣教。在該書的“日本書紀神代卷”中,他以《日本書紀》為典據,援用《舊事紀》、《古語拾遺》、《令義解》等古典,提出:1.稱日本為中國自古以來即如此,不管從天地自然之勢看,還是從眾神相生、皇統連綿之開天辟地歷史看,不是中國是中國而是日本才是中國;2.治國之道并非儒教渡來之初才成立的,天孫降臨之際之神敕及代表智仁勇之三種神器,才成其為圣教之淵源;3.儒教于我國神道有採長補短之用,神道為主,儒教從之;4.儒教乃異教,其道適用于西域,卻不可施行于中國(日本);5.本地垂跡說仿佛泰伯皇祖說,都是錯誤的;6.本朝相當于天之正道,非得地之中國所能。從歷史上看,外朝易姓幾近三十,而異地入主為王乃有數世,而日本則天神皇統無有違者[14]。其主旨,在于用“國體觀”沖擊乃至顛覆傳統觀念上的華夷之辨。

至于荻生徂徠,在言辭上他對華夷觀及儒學原理的批判,似乎大為緩和,而其本人亦非絕對的排儒主義者,對神道,亦絕非虔誠地加以贊同。出于對朱子學的質疑和批判,以純潔孔孟之學為己任,徂徠采取了對朱子學嚴厲批判的態度。從“人性”到“人情”,從“仁”到“禮”,從“天”到“人”,在徹底解析朱子學內在原理構造的同時,為近代日本的“非原理”、“非道德”、“非理想”即所謂“三非原理”,奠定了學理基礎[15]。在學問思想上對朱子學的抨擊,徂徠完成了最為徹底的事業。當宋學即朱子學的“理”被徹底解構之同時,也為神秘主義的神道擺脫“理”的邏輯束縛提出了學問理論的支持。由此被認為乃“國家主義之祖型”[16]。

國學的特點是發動充沛的情緒對神秘主義實行縱情謳歌,被批評為非理性。在國學者那里,這種批評反而成為情緒趨向更為高漲地步的刺激。本居宣長認為:“道”或“神道”都是不可思議之神秘力量的作為,既不是“天地自然生成之道”,亦非“人為制造之道”,實乃“諸神之神跡”[17]。以唯一正確記述世界始源的《古事記》為依據,建國神話瞬間便轉化成古代史的事實。宣長以其神格化的宇宙論,在主觀上完成了對朱子學——華夷觀的全面壓制之同時,在客觀上也將日本國家的永恒性、唯一性和普遍性,定格為日本民族主義的基本性格。

國體觀對華夷之辨的沖擊乃至顛覆,使日本很早就獲得了在華夷秩序內部構筑以其自己為中心的“華夷”秩序的精神理由,這種理由還為其日后以“內部破壞者”的身份角色配合西歐諸強摧毀華夷秩序做好了準備。討論這一問題的意義還在于:在適當性和合理性層面,不論是華夷之辨抑或是國體論,皆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讓后世的人們在對其批判中去實行自我反省之余地,但兩者之間顯然還存在著莫大的區別:即前者是人擬的,在歷史進程中發揮過若干有益有效的功能,而后者是想象中的神擬的,在現實政治中基本扮演著產生諸般消極后果的角色;前者以構建和維持秩序為終極目的,在它的通行范疇內產生了讓世界諸國人們都嘆為觀止的文明與文化,而后者則以破壞性進攻為其基本機能,其所能建設的遠遠少于其已經破壞的。將這種國體觀奉為神旨,則可能將“日輪之子”豐臣秀吉發動的朝鮮“倭”亂視為由“三國”向“五大洲”飛躍的壯舉,或可能沉湎于日本型華夷意識中的武威而迷失自省。

隨標榜國體觀的聲浪一波勝似一波,江戶日本完成了“日本型華夷秩序”的建設,昔日“夷”的文化價值隨這一秩序在“華夷秩序”范疇的成立而被發現,或者說找到了自贊的理由,可謂文化層面的“邊境革命說”[4]59。此可謂“華夷變態”說的再一形態,“日本與中國之間發生了微妙的地位對調”[18]。

恪守華夷秩序的“華夷變態”觀,存在于17世紀中葉日本的儒學家世界觀中,這一觀念也為現代“華夷變態”的編纂者們所繼承;因擔心在中國古代政治周期輪轉中獲勝的“蠻族”可能以“某寇”身份來襲,故拼命收集情報,以防備“變態”侵害,是幕府統治者們的內心計算;以“國體觀”沖擊古來華夷秩序觀,進而為建立以自我為中心的秩序準備思想條件,是德川時代反體制思想者們主導的思想運動。這三種“華夷變態”觀,以第三種形態為代表,在現實政治中所產生的影響,甚至在今天都可能尋找到作用點。古老“華夷秩序”最終為“近代國家秩序”所替代,其中因時代潮流變遷的無可奈何,是應當承認的。相對于上述“華夷變態”之三形態,石原道博的《乞師研究》不過是對“華夷變態”的惡用而已,再度討論已同嚼蠟,韻味全失。(此文完成于任日本學術振興會·日本大東文化大學客座研究員期間,謹致感謝)

[1]木宮泰彥.日中文化交流史[M].胡錫年,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2]石原道博.明末清初日本乞師研究[M].東京:富山房,1945.

[3]塚本學.綱吉政権の歴史的位置をめぐって[J].日本史研究會編:日本史研究.236號,1982.

[4]荒野泰典.近世日本と東亜[M].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88.

[5]川島真,服部龍二.東亜國際政治史[M].京都:名古屋大學出版會,2007:5-7.

[6]林春勝,林信篤.華夷変態[M].東京:東洋文庫,1958:2.

[7]經濟雜志社編.國史大系:第2卷[M].續日本書紀,1906:618.

[8]申奭鎬.朝鮮王朝實錄:第35冊[M].仁祖二十四年十一月九日條,首爾:國史編纂委員會,1955:289.

[9]栗田元次郎.日本歷史[M].東京:講談社,1986:322.

[10]笠原一男.詳說日本史研究[M].東京:山川出版社,1990:61.

[11]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編.大日本史料:第2編·第14冊[M].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79:280.

[12]荒野泰典等編.日本の対外関係2律令制國家と東アジア[M].東京:吉川弘文館,2011:96.

[13]維新史料編纂會編修.維新史:第1卷[M].東京:吉川弘文館,1983:91.

[14]崛勇雄.山鹿素行[M].東京:吉川弘文館,1983:247.

[15]韓東育.從“脫儒”到“脫亞”——日本近世以來“去中心化”之思想過程[M].臺灣:臺大出版中心,2009:92-93.

[16]尾藤正英.日本の名著16荻生徂徠[M].中央公論社,1984:55.

[17]本居宣長.直毘靈.本居宣長全集:第1卷[M].東京:吉川弘文館,1926:322-323.

[18]韓東育.“華夷秩序”的東亞構架與自解體內情[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45.

Three Patterns of Kai Hentai

ZHOU Song-lun1,2
(1.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Key Research Base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Center for History of World Civilizations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2.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Kai Hentai”is a hot academic topic for a long time.Thinking carefully,we can sum up three forms of these Kai Hentai:Abiding by the differentiating Chinese from foreigners,expecting order homing;warring about foreign invasion,so gathering information on“Kai Hentai”;using state system to impact Hua Yi order,in order to set ideological prepar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Japan-based Hua Yi order.In Ishihara Michihiro's book,he mistaken“Qi Shi”(乞師)as“Kai Hentai”.

Kai Hentai;Differentiating Chinese from Foreigners;State System;Ishihara Mistake

K313.36

A

1001-6201(2014)04-0001-06

[責任編輯:趙 紅]

2014-05-15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2BSS008)。

周頌倫(1952-),男,浙江鎮海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東北師范大學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教授,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日本法政大學政治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在线看|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久久| 国产区免费精品视频| av手机版在线播放| 国产剧情伊人| 亚洲侵犯无码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h网站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国产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毛片网站观看| 亚洲色图欧美| 色婷婷在线影院|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国产精品密蕾丝视频| 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91破解版在线亚洲|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欧美日韩北条麻妃一区二区|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丁香婷婷激情网| 亚洲欧洲综合| 99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 欧美丝袜高跟鞋一区二区| 日本在线欧美在线|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国语少妇高潮| 高清免费毛片| 日韩A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久久精品|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欧美性爱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在线精品网址你懂的| 自拍偷拍一区|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 日韩美毛片|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av|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欧美在线伊人|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99久久精品美女高潮喷水| 亚洲男人天堂2018| 88av在线播放|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最大综合网| 毛片卡一卡二|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奇米影视狠狠精品7777| 伊人天堂网| 欧美在线导航|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91|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成人福利视频网|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多人乱p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91丝袜|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澳门av无码|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色偷偷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玖玖精品在线| 黄色网站在线观看无码|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AⅤ| 丁香婷婷久久|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