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耿男
(福建師范大學人民武裝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強國必先強教,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隨后頒發的《高等教育專題規劃》中也提出,要推進高等教育改革創新。更新教育思想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健全質量評價體系,創新管理體制機制,完善現代大學制度。那么,要完成“規劃綱要”和“專題規劃”中對高等教育提出的具體要求和總體目標,在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前提下,思考如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成為高校管理者必須面對的一道難題。
當前,由于市場經濟的發展、高校學生中獨生子女數量增多、學校本身的教育管理缺陷等原因,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表現發生了較大變化,如不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唯我獨尊的個人主義嚴重;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等。為此,筆者所在學院在學生管理方面,借鑒了軍隊的一些管理經驗和方法,結合本學院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準軍事化”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成績。
準軍事化管理目前在學術上沒有一個嚴格的定義,但究其實質,它就是軍事化管理的一種模式,在形式上表現為軍事化管理和常規管理的有機結合。如我院的準軍事化管理模式,就是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共同條令》的有關規定,并結合專業性質和特點而制定的。主要是借鑒軍事院校的管理模式,執行中國人民解放軍共同條令,結合學院相關措施規范學生的學習、生活訓練和行為,從制度上嚴格管理,做到教學、生活井然有序。其目的是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和作風素質以及一定的軍事素質,培養學生的嚴密的組織性、嚴明的紀律性、堅韌不拔的精神和過硬的作風。
目前,施行準軍事化管理模式的地方院校有浙江萬里學院、成都醫學院、青島遠洋船員學院等[2],這些院校由于自身性質、辦學特色的不同,在具體管理方法上存在一定差異。但總體來看,都有一些共性的特征。
在作息時間上都有非常嚴格和細致的安排,從起床到出操、從晚自習到就寢,包括常規的上課在內,都有確切的時間規定。要求學生按照規定時間表安排自己的一日生活。
這種管理模式對所有的日常管理工作都有嚴格的各項考核指標,涵蓋了學校教師和學生干部在內的各級管理人員,以確保各項規定的絕對實施、紀律的嚴格遵守和秩序的有效保證。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考勤管理制度、日常行為規范、監督考核制度等。
將思想政治教育寓于管理和服務的每個環節之中,利用早操、晚點名以及班會等時間進行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思想教育,并使之常態化。努力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水平,同時把準軍事化管理與學風建設結合起來,圍繞學風建設,服務學風建設。
準軍事化管理作為一種新的管理模式,它從行為訓練入手,實行教育引導和嚴格管理相結合的原則,使學生在各方面養成良好習慣,實現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為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也是當前市場經濟環境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模式。
環境對于個人的成長成才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必須注重對良好環境的創造與運用,準軍事化的嚴格管理,提高了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引導、督促同學們保持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強化了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使整個校園充滿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氛圍,進一步促進了學校的學風校風建設。
進行準軍事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增強他們的身體和心理素質,磨練他們的意志品質,使他們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較強的專業素質[3]。同時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之逐步成長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新一代人才。
學生在準軍事化管理模式下經過幾年的培養,普遍成為了“一專多能”的人才,他們不僅擁有良好的專業知識,還具備了吃苦耐勞、令行禁止、作風正派、堅持不懈的良好品格。這種有文化、有技術、有紀律觀念和服從意識的畢業生,在市場經濟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深受用人單位的青睞。即使是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他們也可以得到更多的機會和承受更大的挑戰。近幾年,我院的畢業生就業率一直名列全校前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當前國內高校進行準軍事化管理的研究表明,這種管理方法適用于地方高校。但要順利地推廣,還有一些難點值得探討。筆者以為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準軍事化管理作為一種新的學生管理模式,如果只是采取單純的軍事化管理可能會使學生覺得枯燥無味,產生排斥逆反心理。因此,在其實施和發展的過程中應不斷探索,去粗存精,使它既有別于普通大學的常規管理,又不同于軍事院校的特殊管理。如在進行管理時應充分結合國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手段,通過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來進行,做到批評教育與表揚激勵相結合,集體教育與個別談話相結合,家庭教育與自我管理相結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素質教育、校園文化教育、就業教育多層次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打造管理新模式。
普通高校輔導員擔負著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管理、就業指導服務等任務,在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提高學習能力,實現自我價值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準軍事化管理者的管理任務相對于普通高校要重得多,對基層管理者特別是輔導員在理論素養和工作能力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個優秀的軍事化管理者,不僅要懂得什么是準軍事化管理,如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還要具備一定的心理輔導能力。因此,要完善聘任制度,切實提高輔導員的待遇,安排好輔導員的職業發展,做到“引得進,留得住,用得上”,打造一支基本素質好,專業水平高,責任心強的輔導員隊伍。
準軍事化管理有時容易忽視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著重強調學生要“服從管理”,否定了“以人為本”的現代管理理念。為此,管理人員應健全自身知識結構,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相關知識,并熟練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合理需求和心理特點等,運用科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干部的表率作用,引導學生自我管理,讓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思考,提高自身綜合能力,真正實現準軍事化管理和學生自我管理的有機結合。
實踐證明,實施準軍事化管理,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就業競爭力,是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它也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程,需要我們在工作中進一步研究改進,使管理工作更加有效,為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的補充和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1]袁貴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J].求是,2012,(12).
[2]竇颯,姚海明.獨立學院“準軍事化管理與教育”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1,(6).
[3]張偉.兵團精神與高校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J].云夢學刊,2013,(2).